韓精妙



摘要:目的:分析強化健康認知護理對小兒腸炎護理效果的影響。方法:在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時間段內,按照電腦隨機原則,抽取100例我院收治的小兒腸炎患兒,根據不同的護理方法,將患兒分成對照組(n=50例)、觀察組(n=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強化健康認知護理干預,觀察兩組護理前后對疾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家屬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前,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要點、疾病診療知識、衛生習慣、飲食方式等指標,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兒的護理要點、疾病診療知識、衛生習慣、飲食方式等指標均更高(p<0.05)。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較,觀察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對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顯著更高(p<0.05)。結論:強化健康認知護理在小兒腸炎患者護理中,能夠有效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兒家屬對小兒腸炎健康知識的認識,患兒及家屬的配合度和認可度更高,其價值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強化健康認知護理;小兒腸炎;疾病健康知識;并發癥;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5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小兒腸炎是兒科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誘發該疾病的因素主要有病毒、真菌、細菌等。嘔吐、腹瀉、發熱等是該疾病的主要表現癥狀。小兒腸炎需要進行及時的治療,避免患兒出現嚴重脫水,隨著疾病的發展,會危害到患兒的生命安全[1]。因患兒的年紀較小,缺乏對疾病的認知,患兒家屬也不是專業的醫護工作人員,對小兒腸炎的癥狀、病因、護理要點、治療方案等認識不足,不能較好的對患兒進行護理管理[2]。所以,對小兒腸炎患兒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其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預后,提高患兒和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治療效果,加快患兒康復速度。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強化健康認知護理對小兒腸炎患兒的護理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時間段內,按照電腦隨機原則,抽取100例我院收治的小兒腸炎患兒,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將患兒分成2組,對照組(n=50例)、觀察組(n=5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兒的比例是27:23例,年齡最小1歲,最大5歲,均齡(3.06±0.33)歲,發病時間最短1天,最長3天,均值(2.01±0.23)天。觀察組中男女患兒的比例是26:24例,年齡最小2歲,最大5歲,均齡(3.04±0.32)歲,發病時間最短2天,最長4天,均值(2.08±0.25)天。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具有同質性,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應告知患兒和患兒家屬該疾病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指導患兒家屬嚴格遵醫囑服藥,告知患兒及家屬健康飲食、按時接受檢查等基礎護理。
觀察組:進行強化健康認知護理。具體護理內容是:(1)強化健康認知護理:護理人員應了解患兒的癥狀、病情、個人資料等信息,并為患兒建立個人資料電子檔案,將患兒的治療過程、用藥情況詳細記錄在檔案里。護理人員為患兒及其家屬詳細講解小兒腸炎的發病機制、病因、治療方式、易誘發的不良反應、護理內容、注意事項等,為患兒家屬發放疾病健康知識宣傳手冊,提高患兒和家屬對疾病的掌握程度,增強患兒和患兒家屬的治療信心,提高患兒的配合度。(2)強化患兒和家屬的健康行為,指導患兒健康飲食,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避免高脂肪、高油脂類食物的攝入,防止患兒出現胃腸道不適等癥狀,加重病情。指導患兒家屬嚴格按照醫生叮囑正確服用藥物,告知藥物易引起的不良反應,注意觀察藥物的毒副作用,并做好預防措施。了解患兒的日常生活習慣,及時糾正患兒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及錯誤認知。(3)培養患兒和家屬的主觀意識,護理人員應定期打掃病房,保持病房環境干凈、整潔,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避免交叉感染。利用真誠、溫柔的語氣和患兒溝通,了解患兒的主觀感受,鼓勵、支持患兒,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若患兒按時用藥、表現良好,則給予肯定和表揚,告知患兒和家屬治療、護理的目的,取得患兒的信任,促使患兒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1.3觀察指標
統計護理前后兩組患兒對疾病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主要包含護理要點、衛生習慣、飲食方式、疾病診療知識等,每一項均為25分,總得分是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兒和家屬的疾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越高。(2)統計兩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含:發熱、嘔吐、腹瀉。(3)統計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于患兒出院時給患兒家屬發放我院自制的紙質滿意度調查表,認真填寫后回收。問卷最高得分為100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滿意,50-70分表示基本滿意,50分以下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 總患者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有數據統計后采用SPSS18.0進行數據處理,(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定量資料,[n/(%)]表示定性資料,分別采用t、x2進行檢驗,若p<0.05則表示組間數據具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觀察兩組患兒對疾病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
護理前,患兒的護理要點、疾病診療知識、衛生習慣、飲食方式等指標組間對比,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患兒的護理要點、疾病診療知識、衛生習慣、飲食方式等指標相比較,觀察組均更高(p<0.05),見表1。
2.2觀察兩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更低(p<0.05),見表2。
2.3觀察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對比于對照組患兒,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顯著更高(p<0.05),見表3。
3討論
小兒腸炎在兒科疾病類型中比較常見,且發病率較高,誘病因素有:患兒自身免疫力較差、不良的飲食習慣、個人衛生等,該疾病需要及時發現,并及時進行治療[3]。患兒因年紀小,對疾病認識少,而且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低下,不能正確表達體征變化和疾病癥狀,增加了臨床護理的困難度[4]。因此,需要重視對患兒的健康認知護理。常規護理已滿足不了患兒及家屬的護理需求,護理質量較差。而強化健康認知護理可通過了解患兒和家屬對疾病認知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健康認知護理,告知患兒和家屬該疾病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護理重點等,并發放疾病宣傳手冊,促使患兒和家屬正確認識疾病,提高其依從性;通過強化患兒和家屬的自身健康行為,指導其合理飲食、正確用藥、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等,促使患兒養成良好的日常飲食習慣,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為患兒提供舒適、溫馨、整潔的住院環境,多關心、鼓勵患兒,培養患兒的自我肯定意識,增強患兒的信心,并勇敢、積極地面對疾病,戰勝疾病[5]。本研究表示,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對疾病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對照組更高(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更低(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更高(p<0.05)。
綜上所述,強化健康認知護理應用于小兒腸炎治療中,可以顯著提高患兒與家屬對疾病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兒和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萬波.健康教育護理對急性小兒腸炎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6):274-275.
[2]楊璠.健康教育在小兒急性腸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3):205.
[3]李娟琴.小兒腸炎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 (91):201.
[4]孫彩霞.健康教育在急性小兒腸炎護理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0):168.
[5]李如會,舒小鳳.健康教育用于小兒急性腸炎護理中的價值探討[J].醫藥前沿, 2016,6(13):250-251.
332550190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