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蘭
摘要:目的:探討ICU機械通氣患者應用以護士為主導的標準集束化護理策略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選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88例ICU機械通氣患者,按照住院順序分組,其中2020年度實施ICU常規護理干預的44例患者為甲組,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開展以護士為主導的標準集束化護理策略的44例患者為乙組,評估兩組護理效果。結果:乙組患者機械通氣、ICU治療時長均短于甲組,舒芬太尼用量明顯低于甲組,其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甲組;乙組患者干預后血氧分壓(PaO2)及氧合指數(PaO2/FiO2)均高于甲組,其二氧化碳分壓(PaCO2)明顯低于甲組;乙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護士為主導的標準集束化護理策略在ICU機械通氣患者中開展后,具有顯著效果。
關鍵詞:ICU;機械通氣;護士主導;標準集束化護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重癥監護病房(ICU)入住者多為術后昏迷或重癥患者,這類患者無法維持有效呼吸,通常選擇采用機械通氣方式以確?;颊吆粑〞砙1]。但有學者指出,機械通氣屬于侵入性操作,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諸多護理風險,再加上重癥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護理稍有不慎可引發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從而加劇患者痛苦[2]。集束化護理模式旨在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其應用于臨床有助于護理工作流程的改進,并促使護士工作效率提高,從而全面提升護理質量[3]。本研究對我院ICU機械通氣患者開展以護士為主導的標準集束化護理策略,分析其實施價值,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88例ICU機械通氣患者為觀察對象。甲組男女比例26:18,年齡36~73歲,均值(54.46±3.06)歲;乙組男女比例25:19,年齡37~72歲,均值(54.42±3.0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4]:均符合危重癥相關診斷標準;行機械通氣干預;均知情同意加入。
排除標準:合并病情危重需要搶救者;深度昏迷、無法溝通者。
1.2方法
甲組:護士常規開展24h監護、遵醫囑用藥、加強基礎護理、并做好ICU??谱o理。
乙組:(1)成立集束化小組:組長由1名ICU工作5年以上主管護師擔任,組員為ICU專職護士,組長定期組織組員開展集束化理論知識相關培訓。(2)集束化策略制定:通過評估與觀察發現,ICU機械通氣患者常見的護理問題為并發譫妄、肺部感染的風險高等;針對上述問題制定全面且科學的集束化策略。(3)集束化護理策略:①喚醒:由責任護士于每日交班時,先評估患者整體狀況,再對其開展喚醒試驗。②自主呼吸試驗:由ICU專科護士協助醫師對患者開展自主呼吸試驗,評估是否能夠停止呼吸機使用或進行拔管并做好準備;③協作工作:責任護士與ICU醫師相互配合協作,對患者生命體征實施嚴密觀察,并適時對呼吸機工作模式、各項參數進行調整,查看人機協調情況,并共同商議決定準確的拔管時機。④譫妄評估:組織ICU內護士努力學習譫妄相關知識,確保其能夠掌握譫妄確診標準以及評估方法;選擇在譫妄發作的高危時間點(如8h、8~48h、48h~出ICU等階段)實施評估。⑤早期活動:由專管醫師準確評估患者的意識、肌力及實際病情,判斷其機體耐受能力,開展專業康復治療,護士以評估結果為依據協助患者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早期活動與鍛煉。
1.3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機械通氣、ICU治療時長;記錄其舒芬太尼用量;自制并發放滿意度問卷(百分制),調查患者滿意程度,得分越高越滿意。(2)呼吸指標: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分壓(PaO2)及氧合指數(PaO2/FiO2)。(3)觀察兩組患者ICU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1.4數據處理
運用統計軟件SPSS 21.0,(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意義。
2.結果
2.1臨床指標及滿意度
乙組患者機械通氣、ICU治療時長均短于甲組,舒芬太尼用量明顯低于甲組,其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甲組(P<0.05),如表1所示:
2.2呼吸指標
兩組干預前呼吸指標比較(P>0.05),乙組患者干預后PaO2、PCO2及PaO2/FiO2均優于甲組(P<0.05),如表2所示:
2.3并發癥發生情況
乙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甲組(P<0.05),如表3所示:
3.討論
ICU機械通氣患者創傷較大,多應用鎮靜鎮痛藥物以避免其出現躁動現象,但這類藥物過多應用又會引發譫妄;此外,ICU嘈雜的病室環境及復雜的監護措施,也可使患者精神時刻處于緊繃狀態、心理負擔沉重,進也容易引發譫妄,從而對ICU后續治療工作開展形成阻礙[5-6]。故積極開展科學合理的標準集束化護理策略顯得尤為必要。
集束化護理通過整合臨床綜合的各項能夠有效預防譫妄發生的相關護理措施以發揮疊加效應;并借助護理模式的約束性以規范護士行為,制定標準化護理流程,并實現全階段質量控制,從而發揮最佳的護理效果[7]。本研究結果顯示,乙組患者機械通氣、ICU治療時長,舒芬太尼用量及滿意度評分均優于甲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為集束化護理策略中護士主導開展的每日喚醒試驗可對患者意識狀態予以及時且準確的評估,可確保其被喚醒時狀態良好,有效預防舒芬太尼等藥物大量使用而引發的并發癥;使患者覺醒時間增加,有助于其機體快速康復,從而縮短患者機械通氣及ICU 治療時長;自主呼吸試驗則能夠通過在短時間內對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恢復予以動態觀察,可為后續決定撤機的時機提供參考依據,從而有助于撤機成功率提高,避免患者長時間機械通氣,從而減少其鎮靜劑用量。本研究中,乙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干預后PaO2、PCO2、PaO2/FiO2等呼吸指標均優于甲組,P<0.05,充分說明集束化護理通過科學鎮痛與合理鎮靜,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因應激反應引起的呼吸指標異常,促使其保持舒適狀態接受臨床療護干預,從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以護士為主導的標準集束化護理策略在臨床合理應用獲得滿意效果,不僅能夠有效縮短ICU機械通氣患者機械通氣、ICU治療時長,還可減少鎮靜鎮痛藥物劑量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并改善其呼吸指標,促使患者滿意度提高,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
參考文獻:
[1]胡杭,崔鳴歐,蘇琪琴. 以護士為主導的標準集束化護理策略對重癥監護室機械通氣患者的影響[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10):1737-1738.
[2]曾惠清,甘佩儀,程婉紅,等. 集束化護理理念在ICU人工氣道護理中對機械通氣時間及相關并發癥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0):1836-1840.
[3]張玉玲. 集束化護理策略對ICU機械通氣患者臨床轉歸及APACHEⅡ評分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9):3624-3627.
[4]劉曉玲,蔡麗碧,吳文娟,等. 集束化護理對ICU經口氣管插管患者機械通氣期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21,27(5):61-63.
[5]黃霞紅,劉曉麗,袁榕,等. 集束化護理對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作用[J]. 河北醫藥,2021,43(11):1755-1757.
[6]陳夢霞,牟園芬,陳艷玲,等. 集束化策略在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中華護理雜志,2020,55(9):1292-1296.
[7]朱丹萍,黃麗芳,應超. 集束化護理方案在重癥監護室機械通氣鎮靜鎮痛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5):869-871.
33435019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