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妤
摘要:高校聲樂專業結合聲樂教學實際,引入課程思政對于聲樂教學良好開展具有積極影響。結合聲樂教學特點,有效落實課程思政,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也切實滿足了時代發展要求。因此,加強落實課程思政,是聲樂教學的重要選擇,也是聲樂教學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本文詳細闡述了課程思政視角下的高校聲樂教育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育;課程思政;融合策略
引言
新時期,高校聲樂專業教學要深入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全過程、全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進行專業課教學時要創新融入思想政治理念, 使專業學科結合思政理念,讓專業課同時具備育人和立德的教育功能,真正解決“培養什么人”的問題。為了積極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格局,推進 “三全育人”,推動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同向同行。
一、在高校聲樂教育中落實課程思政的意義
(一)時代發展需求
從我國的發展歷史來看,從農業社會到現代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都具有很大的轉變,人們對于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各種社會問題也層出不窮,當前快節奏的社會現狀讓人們將發展的要求集中在物質上,但是精神上卻存在很大的缺失。這就意味著當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缺乏誠信、道德和責任的情況。學生是社會未來發展的希望,如果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作為支撐,那么我國的精神文明進步目標則十分堪憂。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課程思政的落實,在聲樂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政內容,促使學生能夠健全價值體系,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二)聲樂教學需求
聲樂這類藝術專業的學生,對于專業技能的重視要遠大于文化積累。他們會將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分配給提升專業技能上,但是卻很少去關注文化素養的培養。長此以往,學生的專業技能十分優異突出,而文化內涵比較淺薄,不具備批判性思考能力。由此,引入課程思政十分必要。很多學校在開展聲樂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具有切實的提升,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比較少,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實現更為有效的溝通。教師就可以有效利用這個優勢,將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傳達給學生。與此同時,思政教師應該著力于建立健全相應的思政教育體系,以更為多元化的方式將思政內容滲透到聲樂教學中,促使學生得以被積極的思想引導,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
(三)是聲樂教育與德育融合的體現
由于大學生處在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有著較為獨立的意識,但是由于我國當代的社會環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社會充斥著多元化思想,加上網絡的發展,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傳播不良文化、思想、言論等現象,與此同時,西方反華勢力對我國虎視眈眈,大學生這批年輕人便是他們試圖通過文化滲透,以達到分裂中華的目標群體。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大學生開展德育、愛國主義、愛黨教育非常有必要。
(四)是聲樂教學創新的表現
當今時代,整個社會都對人才提出了創新的要求,自然,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教育離不開創新。而將思政教育引入高校教育,是聲樂教學創新的一大表現。高校聲樂的傳統模式,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往往能碰撞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火花。例如,湖南某高校將毛澤東同志自創的毛氏體操,改編成廣場舞,這種創新既能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實現聲樂形式的發展。此外,聲樂原本就是來源于生產實踐,是勞動人民在勞動間逐漸產生的產物。而當代高校學生普遍遠離勞動實踐,他們參與的聲樂活動是機械和缺乏靈魂的,紅色思政文化卻是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實踐中開創的一系列與音樂有關的文化活動,將紅歌融入高校聲樂,能夠幫助學生回歸勞動社會實踐,符合社會主義對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在高校聲樂教育中落實課程思政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紅色歌曲中的思政元素
歌曲對于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來說非常重要,甚至于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的精神。紅色歌曲與其他歌曲的不同處在于其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傳唱發揚,蘊含了我國民族堅持不懈、永遠不屈的精神。紅歌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在演唱的過程中,往往能夠起到激勵人心、催人奮進的作用,能夠讓聽眾從歌曲和演唱中感受到其想要傳達的精神鼓舞。在實際開展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有效運用紅色歌曲開展教學,具有十分積極正向的教育作用。教師通過充分利用其所具有的思政元素,不僅良好完成了專業技能教學,同時還能讓學生對于我國的革命史具有相應程度的了解,深刻體會歌曲中蘊含的革命精神以及時代精神。
(二)加強對師資隊伍的提升完善
推動思政教育落實到高校聲樂教學中,對于學生和教師的未來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因此,學校要加強課程思政的重視,通過建立健全相應的教育制度,推動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和思政教育能力都得到充分的提升。教師應該緊跟時代潮流,明確當前時代發展的特點和主張的理念,明確思政教育和聲樂教學之間的契合點,推動二者實現良好的融合,為學生呈現出一個完整的課堂。通過聲樂教學良好開展,推動思政元素得以良好融合并體現,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教師要加強對我國思想理論成果的學習,并在課程上深入落實。學校也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推動教師開展良好的思想政治學習,積極邀請思政教育專家,讓教師精確地把握住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重點。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溝通,就思政教育的落實方式進行有效探討,相互分享學習資源,推動教師的思想素質和專業能力都得到切實的提升,在此基礎之上,促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教育,形成正確的發展觀念。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聲樂學科專業的教學要結合自身課程特點特色,不斷探索和挖掘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傳遞給學生,要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巧妙的融入專業課課堂中去,達到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教學目標,課程思政是一個宏大且深遠的課題,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以較高的站位認識“課程思政”的時代價值,注重課程開發與創新,實現專業學科與“思政 ”德育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 王慶梅.將“課程思政”融入到聲樂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 [J]. 戲劇之家. 2020(26)
[2] 王明龍. “課程思政”視角下聲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J]. 今古文創. 2020(07)
[3] 趙崇雷.聲樂課中“課程思政”對提高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 [J]. 藝術大觀. 2020(13)
171150170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