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延龍
摘要:現如今,我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初中物理教學水平也有了很大進步。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需要從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出發,創新教學方法,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課堂,讓學生產生出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物理探究活動,掌握物理知識。教師也要及時進行反思,針對教學中的不足進行調整,完善教學方法,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高效教學;實踐研究
引言
隨著國民教育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人才的培養也出現了新的教育模式。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人們逐漸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基礎。物理學科屬于自然科學,應當將培養知識創新型人才為主要教學目標。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育理念,學生才是主體,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初中物理高效課堂[1]。
1分組嘗試不同方案,節約課堂時間
物理實驗課中,由于實驗方式的多樣性,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將各個方案都逐個嘗試。利用分組合作可以讓不同的實驗方案同時進行,各個小組得到實驗結論后再統一交流。這不僅能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還能有效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焦耳定律》一節中,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流是否有關。學生會設計出很多種實驗電路圖,可以在串聯電路上并聯不同阻值的電阻,也可以在并聯電路上串聯電阻,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如果等學生一一嘗試完得出結論就會損失大量的時間。教師可以分配不同的小組嘗試不同的方案。然后各小組匯報自己的實驗結論,觀察得出的結論是否相同,最后教師加以總結。這樣不僅節省了課堂實驗時間,而且各小組成員充分地進行了實驗和展示,并且最后一起觀察了各組的實驗結論,對最終的教師總結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吸收[2]。
2根據實際問題設計生活實踐活動
物理教材中有非常多的生活實驗素材,這些實驗是學習物理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實驗可以檢驗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驗證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疑問;因此,物理學科開展生活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實驗過程中,應該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利用好生活資源,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學生需要不斷地觀察生活,從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學習“壓強”的知識時,探究“壓力和受力面積”這節內容過程中,教師可以拿出一個大頭針,用大頭針可以輕易刺破紙、布;而我們經常背的書包帶,非常寬,可以使我們背東西的時候變得輕松一些,不會被勒痛等現象。歸納總結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較小的時候,壓強會比較大,受力面積較大的時候,壓強會比較小。可以將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在簡單的生活實驗中得以驗證。物理實驗生活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運用生活化的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例如,我們生活中常見彈簧,彈簧在發生形變時受到壓力或拉力的作用,產生反作用力及彈力。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彈簧在被拉伸的時候可以使用無限大的力嗎?”通過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簡單的知識引發更深層次的問題,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科學精神,并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價值[3]。
3巧用微課助力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但是在傳統課堂中容易被忽視。教學活動的尾聲需要教師主導教學總結,嘗試歸納知識點,引導學生回憶本課時學習的知識點,建立知識框架。微課應用于初中物理課堂總結的教學環節中能夠系統展示課時知識點,歸納——總結——展示,幫助學生再一次鞏固記憶,比如完成“機械運動”的知識教學任務后,我們可以制作微視頻(時長以2-3分鐘為宜),針對本課時的知識要點設計幾個歸納性的習題,常見選擇題形式,檢測學生對重點知識的吸收效果,如果大部分學生都通過了測試,則繼續播放后面的視頻,展示總結知識點的“列表格”、“樹狀圖”,羅列主要知識點,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此外,如果學校有條件建設錄播教室,教師還可以匯總展示學生的課堂表現,讓學生回顧本課時學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反思自我,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完善自我的意識,形成良性循環,打造優質的總結與反思性學習環境[4]。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最有效手段
作為一物理學教師,必須積極營造一種寬松、開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意識到教學的整個過程是學生和教師的一種相互體驗、感受,到相互領悟、思考的過程,只有這樣興趣才有滋生的土壤。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實驗課、調查研究、討論等方式,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使學生能夠由衷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平時上課,有教具的就一定要帶教具,有實物的就盡量創設條件進行小組實驗。能做實驗的就一定不要演示,能走出課堂的就一定不待在教室,總之,盡可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的學習興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要善于創設物理情景。這要求老師注意收集與教學有關的各種資料,各種最前沿的物理動態,還有各種有趣的歷史故事,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有一種欲罷不能的學習沖動。提高興趣還要注意上課的時候語言要幽默機智,講述要生動有趣,通俗易懂,要講些他們意想不到的話,提高他們的興趣[5]。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需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找出學生對物理學習的錯誤認識,從而制定出適合的教育方法,在推動教育改革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創新,同時在構建高效課堂時還要始終從展現學生主體性出發,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挖掘學生潛能,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提高物理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趙立棟.基于生活化的物理實驗教學探究[J].成才之路,2021(8):96-97.
[2]龐宇.融入生活,感受初中物理教學魅力[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3):86-87.
[3]朱海舟.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研究[J].基礎教育,2010(3):43.
[4]劉娜娜.基于馬扎諾教育目標的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8.
[5]路蘋.巧用微課,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高效性[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9(05):48.
210050170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