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芬
摘 ?要:“雙減”“五項管理”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出臺,既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又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語文教師要及時把握國家教育教學政策方針,在教育部實施“雙減”的大背景下,以語文核心素養為本,通過閱讀教學策略的調整,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的探索,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保障“雙減”工作落實到位。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雙減”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調整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索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為“雙減”“五項管理”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落實提供有效保障。
一、“雙減”背景下的閱讀教學策略調整
(一)營造氛圍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課堂教學前,學生的思維還沒有轉換,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可通過情境導入、課前活動等營造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初中語文課文《<莊子>二則》上課前,教師播放短視頻《莊子說》。《莊子說》把《莊子》里知名的寓言故事以動畫的形式呈現出來。視頻中穿插了莊子精辟的見解,拉近了學生與莊子的距離,使莊子的思想變得通俗易懂,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當前社會形勢發展的重大新聞事件作為教學素材,深入淺出,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點燃學生閱讀的熱情。在初中語文課文《太空一日》上課時,教師播放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相關的新聞報道。如《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國外媒體驚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成就》、《圓夢“天宮”譜寫大國航天新篇》等。通過這些新聞素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對我們航天事業及文本閱讀的興趣。
“雙減”背景下的閱讀教學課堂應營造樂思善思的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課堂教學中,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挖掘內涵 提升學生閱讀品質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教師采用小組探究、創設問題情境等教學方法將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具體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挖掘文本內涵,提升學生閱讀品質。
在講授《背影》一課時,教師將學生們分成若干組進行討論。學生討論圍繞文章有關“背影”的描寫展開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學生深度思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在四次描寫父親的背影時,“我”對父親感情的變化在學生一次次的討論中碰撞出火花,產生共鳴。
在分析文章中的經典段落時,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在無疑處設疑,鼓勵學生對文本內涵進行思考。《秋天的懷念》一課中,為了引導學生通過文章題目,理解文本深刻內涵,教師可這樣提問學生:“可否將文題改為‘懷念母親’?”通過對文題的提問,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融入到文章當中,體會文本背后,“秋天”所蘊含的“生命”的意味。
“雙減”背景下的閱讀教學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由淺入深引導學生挖掘文本內涵,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的探索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提高教學質量。
二、 “雙減”背景下的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閱讀課外書是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雙減”為學生開展深層次的課外閱讀活動提供了有利的契機和時間的保障。教師通過課后服務,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的課外閱讀活動。
(一)群文閱讀 ?拓寬學生知識視野
課后服務的群文閱讀活動以教材單元為基點,分年級開展。部編版教材單元組成“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這為我們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提供了便利。我們以教材單元為基點,根據教學進度,把相關的人文主題或語文要素進行內化,開展一篇到一本、一篇到一類、一個作者到一個時代、一個作者到一個流派的群文閱讀活動。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了蘇軾復雜微妙的心境。既有貶謫的悲涼,又有人生的感慨,既有賞月的欣喜,又有漫步的悠閑。為了讓學生更加透徹的把握蘇軾的情感,我們可以開展以蘇軾為主題的群文閱讀。在閱讀活動中,我們既閱讀蘇軾的詩文《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又閱讀《歷史名人蘇軾的故事》,還閱讀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將閱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詩人內心的豐富情感,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紫藤蘿瀑布》是一篇蘊含人生哲理的散文。在開展課外服務群文閱讀活動時,我們閱讀以宗璞散文特點為主題的《丁香結》、《好一朵木槿花》、《燕園樹尋》……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宗璞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的特點。通過相同題材的群文閱讀,學生能從多個角度理解文本表達,也能深刻領悟散文的“語文要素”,達到人文學科育人的目的。
(二)整本書閱讀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整本書閱讀活動是課內向課外的延伸,與課內閱讀教學形成互補。教師開展深層次的課外閱讀活動時,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使學生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教師借助改編自原著的影視化作品,使學生對作品形成初步的感知,降低整本書閱讀難度,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教師組織學生觀看馬克﹒頓斯闊依執導的電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后,對改編原著的部分提出疑惑:電影為了更細膩地表現保爾的愛情生活,把冬妮婭的父親由官僚林務官改為正直的醫生。與原著對比,電影的改編是否合理?學生在觀影后,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針對電影片段進行討論,不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為整本書閱讀奠定基礎。
“讀書方法的指導”是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重點。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整本書內容的結構,幫助學生理清作品的思路。《簡愛》是一部長篇外國小說。學生在閱讀時不能快速把握作品的內容,思維混亂,思路不清。教師引導學生以人物為中心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抓住主人公生活地點的轉換,引申出在每個地方發生的事件,梳理整本書的內容結構。
探索“雙減”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把“雙減”工作落實到位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調整閱讀教學策略,不斷探索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多元化教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倪興旺.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簡析[J]. 中外交流,2020,27(15):304-305.
[2]王建立. 一看兩讀兩評一寫四步閱讀教學模式的整本書閱讀[J]. 文學教育(下),2020(0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