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紅
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工作中,有助于教師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如何進行融合展開深入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化學;教學融合;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越發重視,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學生學科素養培養,促進其全面發展。而作為初中化學教師,需要深入理解課程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合理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一、利用多媒體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在應用中能夠將聲音、圖像和文字進行結合使用,可從感官上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探究。另外,多媒體還具有交互性這一特點,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注意力,進而從原先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初中化學這門課程涉及到的概念性知識較為抽象,如在給學生講解分子和原子時,為了讓學生能夠較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則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直觀呈現具體圖片,針對兩者之間具有的特征,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放大微觀世界,讓學生觀看動態化的視頻,以此幫助學生對抽象性知識點進行了解。
比如在圍繞“一氧化碳還原性”這節內容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動畫視頻的功能,制作相應的Flash動畫,對涉及到的實驗過程采用虛擬實驗方式呈現。在這種實驗模式中,學生可隨意拖動CO分子、CuO分子,之后點燃兩物質,待產生相應的反應后,則會形成Cu單質、CO2分子。學生在參與虛擬實驗動畫的過程中,有效掌握關于CO分子發揮還原性的作用,并將CuO分子還原為Cu單質。這種方式簡潔,有助于學生構建具體的學習情境,滿足其學習需求。
二、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在現階段初中化學教學中,利用信息化技術可將原本枯燥的理論性內容轉化為具體生動的教學形式。簡單來說就是將微觀現象與化學反應轉化為具體形式,是讓學生能夠有效掌握和理解的方法。
比如在給學講解“水通電分解”這一實驗時,學生能夠結合實驗現象得出宏觀結論,也就是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接著,教師可利用水分解的微觀模擬實驗動畫形式,將水通電過程中的微觀動態進行有效還原,這時學生能夠直觀的觀察到水分子破裂成氫、氧原子。在此過程中,氫、氧原子繼續結合氫分子、氧分子,最終得出具體的結論: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以此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印象。
三、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結合初中化學教材,涉及到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習題訓練。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學生因過于枯燥乏味的習題,影響其學習熱情。為有效避免這種情況,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激發其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滿足新課程教學要求。
比如在給學生講解“常見的酸和堿”知識中,需要其在掌握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學會自制酸堿指示液,之后利用自制的酸堿指示液,就溶液的酸堿性進行檢驗。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計算機的使用,通過“動畫+幻燈片”的形式為學生直觀呈現酸堿指示液的制作過程,加深學生對此知識點的理解。通過播放檢驗溶液實驗的視頻,有助于學生更為全面且直觀的了解和認識溶液改變情況,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其探究欲望。與此同時,在組織學生動手實驗中,可激發其想象力,積極主動探究不同溶液的酸堿性。期間,教師還可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教學,通過計算機的使用,為學生播放酸雨的畫面,接著就酸雨分布地區等內容進行深入講解和分析,促使學生不斷提高創新能力,為自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四、信息技術結合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對教師而言,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在化學課堂中,顯著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具體說就是制作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具體的實驗操作視頻,能夠讓其在觀看的過程中逐漸規范自身操作行為。與此同時,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還可為其布置課外生活類的小實驗,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搜集相關資料,之后可開始進行小實驗,提升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比如,在講解關于酸的化學性質相關內容后,不少學生會在互聯網輔助下獲取相關資料,利用蛋殼與酸的反應后,得到彩蛋。另外,還有一些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將生活中常見的洗潔精與過氧化氫溶液進行配合,最終制作成彩虹泡泡。由此可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結合信息技術,顯著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促使其更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化學實驗,切實提高其課堂學習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初中化學教學工作中融入信息技術,能夠將抽象性知識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加強其理解,還有效激發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程學習的興趣,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因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促進其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 張劉莉. 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整合框架思路構建[J]. 讀寫算,2019(12):18.
[2] 王曉果,陳曙. 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相融合的實施策略研究 ——以《附錄Ⅰ部分酸、堿和鹽的溶解性表》為例[J]. 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21,28(7):58-60.
[3] 趙晶,施相麗. 數字化微課程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J]. 散文百家,2020(6):253.
[4] 張興霞. 淺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進的應用與反思——以“二氧化碳實驗室制取的研究”為例[J]. 新一代,2020,25(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