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紅
摘 要: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質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素養。教師可以通過加入生活素材,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創建教學語境,引導學生學習、開展實踐活動,活躍課堂等方式將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課堂;社會大課堂;實踐分析;教學策略
道德與法治課堂與初中學生的生活聯系密切,教師要將小課堂同社會實際事例聯系起來,讓學生根據具體事例對道德和法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學生不僅僅是學習概念,同樣是在學習如何做一個有道德、懂法規的人,也是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途徑之一。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的價值
(一)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可以教導學生明事理、守禮法,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讓學生更加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外,學生也可以在課堂上學習到一些基本公德,例如,在生活中能夠做到主動幫助他人,樂于助人;不亂扔垃圾保護環境;關心班集體,關愛身邊同學。
(二)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對于法律的一些常識進行了深入講解,學生通過具體的社會案例中對法律的理解更加清晰立體, 還能夠幫助學生做到知法守法,懂得利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利益。總而言之,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可以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的應用策略
(一)源于生活:加入生活調料,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需要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課本上。教師可以將一些生活素材融入教學當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
例如,教學八年級上冊《合理利用網絡》時,為了讓學生理性參與網絡,除了向學生展示2021年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啟示學生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外,還進行面對面的生活小調查:暑假時,你是否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如果有,每天學習時長多久?你最喜歡在哪個平臺進行學習?通過課堂調查反饋,立刻把師生寶藏學習軟件推薦給大家,急學生之所需。此時,教師繼續加入生活調料對學生進行追問,當你想要用互聯網學習時,面對這么多信息,我該怎么找到有用的信息?而且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還含有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面對它們,我們應該怎么做?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這個調料,源于學生社會生活大課堂,能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形成積極地學習情感,還掌握怎樣理性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這一知識點。
正如上例,當教師能夠融入一些社會生活素材,像學生運用互聯網的頻率,讓學生對此進行回憶,然后回答問題,就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入課堂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入一些有趣的生活素材,讓學生事先對這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和效率,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二)關注生成:創設教材情境,讓學生思考更深入
實際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僅靠口頭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學生不僅無法快速吸收,甚至感到無聊,喪失學習的樂趣,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機會去感受課本知識點,細細品味,慢慢感受。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創建教學語境,讓學生真實感受知識點,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善用法律》時,課前和學生代表準備青苗護航——《拒絕校園欺凌 守護健康成長》模擬法庭劇本,課堂上奉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模擬法庭”庭審活動,整個庭審過程嚴謹、規范,其他同學觀摩學習整個模擬法庭過程,模擬校園欺凌發展引發的刑事事件。
正如上例,“模擬法庭”進校園活動打破了以往較為單一的課堂講授的校園普法宣傳形式,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真實案例的模擬開庭審理,切身感受法律的莊重威嚴、公平公正,這對于進一步增強青少年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有效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突出成長: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發展更全面
課堂上的教學大部分僅局限于講解知識點,少了一點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無法把學習過的知識點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其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讓學生對知識點活學活用。
例如,在學習完八年級上《服務社會》后,為了踐行、升華、力行服務和奉獻社會,在實踐體驗中堅定信念,增強實踐能力。為此,教師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將紅色教育與志愿服務融合,對學生布置一次課外紅色志愿服務體驗,建議同學們利用周末給社區老黨員、退伍軍人送溫暖微公益活動、到紅色場館志愿講解、撰寫紅色文化活動調查報告等。
正如上例,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上,能夠學習到服務他人的意義,在實踐中又能夠感受到服務他人的滿足感。不僅僅是學生,那些被學生服務的群體也能夠感受到溫暖,讓整個社會充滿正能量。
結束語
總結上文,教師在教授道德與法治課程時,可以在課堂上穿插社會真實事例,做到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輔相成,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專注力。以真實的案例來警醒學生,讓學生懂得遵紀守法的必要性。教師也要運用各種合適的教學方式來活躍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讓學生自愿學習,主動融入課本學習當中。
參考文獻:
[1]連常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
[2]何毅力.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踐探索[J].新課程(中),2019.
[3]宋淼.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