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
(國家電投集團東北電力有限公司本溪熱電分公司,遼寧 本溪 117020)
現有某發電廠,配置有4×330MW機組,每個機組配置的鍋爐均為固態排渣汽包鍋爐,上述鍋爐均是同一廠家生產,型號為DG1156/17.5-LI6,鍋爐主要特點為自然循環,單爐膛,能夠一次再熱,燃燒方式為四角切向燃燒。在每臺鍋爐中,還配置有5臺輥盤式磨煤機。以下是該電廠鍋爐燃燒器燒損事故的分析。
2015年,該電廠2號鍋爐在實際運轉時,E4燃燒器發生了燒損事故。時隔2年后的4月,同一個鍋爐,在開展空氣動力場試驗的過程中,又發生了相同的燃燒器燒損事故。2018年2月,4號鍋爐的燃燒器也發生了燒損事故,在這一事故發生前,鍋爐正在運行中,當時磨煤機每小時磨煤量為24.2t,每小時風量為48t。無論是冷風調門,還是熱風調門,均在手動位置處。檢修人員在實際檢修的過程中,結合動力場試驗結果,修正了C1燃燒器的磨風量系數。在修正前,磨風量系數為0.9261,修正后的磨風量系數為1.03。修正前后,風量偏置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從原本的0.932自動變成了6.6,以便能夠更好地進行勿擾切換。在當日下午4:08,磨風量系數修正完成,此時,磨煤器的磨煤量變成了每小時25.9t,最大風量為每小時57t,能夠正常運轉。在下午5:11時,運行人員正常換班,并結合當時的鍋爐燃燒器運行情況,修正了磨風量偏置,從原本的6.6改為4.8,后續經過6min后,又將磨風量偏置修正為2.8。晚上7:32,4號鍋爐的運轉負荷為270MW,此時,給煤機的給煤量為每小時25t,風量為每小時51.4t,冷風與熱風的調門開度分別為33%與48%。監盤工作人員發現,磨煤機1號角火檢中斷,經后續檢查發現,該位置的1號燃燒機的噴口發生了著火現象。隨后工作人員立即作出反應,果斷停止鍋爐爐膛吹灰,并增加爐膛負壓。隨后,將相關的油槍手動門關閉,停止磨煤器運行,加大冷風量,促使C1燃燒器快速冷卻,為防止引發嚴重的火災事故,專門配置了大量的滅火器,隨時準備滅火,避免燃燒器燒損帶來更大損失。
原因一:檢修人員在修正4號鍋爐磨風量系數時,采用了錯誤的修正方法。事實上,在動力場試驗報告中,風量修正系數=系數K×DCS原本修正系數。但檢修人員在計算時,將DCS原本的修正系數替換為系數K,導致獲得的風量顯示比實際偏大,最終使得運行人員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原因二:通過上文敘述可知,在完成4號鍋爐的風量系數修正后,風量發生了較大變化,并且后續的運行人員結合實際鍋爐的燃燒情況,又對風量偏置進行了數次修改,最終將風量偏置修改為2.8。導致了磨煤機在實際運行時,實際風量比運行時所需最低風量低。受此影響,一次風的風管風速也會因此降低,而伴隨著大量煤的供應,由于風速風量不足,致使煤粉逐漸沉積在風管中,造成風管堵塞,這進一步削弱了一次風量,燃燒器的著火間距也因此被大大縮短,最終引發了燒損事故問題。
原因三:4號鍋爐在經過空氣動力場試驗后,在磨煤器出口,4根煤粉管在風速偏差方面,均能夠滿足行業標準要求。但如表1與表2所示(表1數據展示的是4號鍋爐磨煤器動力場實驗調平前的煤粉管一次風速與風量數據,表2展示的是4號鍋爐磨煤器動力場實驗調平后的煤粉管一次風速與風量數據),對1號煤粉管而言,整體的風速偏低。因此,一旦磨煤器的風量低于最低風量要求時,1號煤粉管會在第一時間受到影響,從而導致鍋爐燃燒器發生燒損問題。
表1 4號鍋爐磨煤器動力場實驗調平前的煤粉管一次風速與風量數據
表2 4號鍋爐磨煤器動力場實驗調平后的煤粉管一次風速與風量數據
原因四:上述三大原因是導致本次鍋爐燃燒器出現燒損事故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還包括以下幾點次要的原因:(1)運行人員在開展工作時,沒有及時對燃燒器的噴口進行打焦處理;(2)結合該發電廠實際生產情況來看,采用的煤粉細度沒有達到鍋爐設計值要求,實際的煤粉細度為18%~29%,實際煤粉細度設計值要求為19%~23%。(3)在該發電廠中,在很多磨煤機出粉管位置處,均沒有安裝專門的風速測試點,從而導致運行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時,無法把握煤粉管內部流速,從而難以以此為依據,做出合理的風速風量調整。
針對本次鍋爐燃燒器燒損事故問題,可以采用以下幾點應對策略進行處理:(1)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如果需要對磨煤機風量系數進行修改,應嚴格按照對動力場試驗人員的要求,完成相應的修改,保證修改方法應用的規范合理性,為后續工作開展提供良好的指導。(2)運行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匯總,應注重加強交接班制度的落實,在進行交接換班時,雙方要加強溝通,尤其是要將鍋爐運行參數的變化交接清楚,并進一步闡明運行參數變化的具體原因,從而為后續人員進行工作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3) 運行人員在日常工作開展過程中,還應加強鍋爐燃燒器一些關鍵運行出參數檢查工作,比如,檢查燃燒器噴口出粉量、煤粉的實際著火情況、煤粉的實際著火距離等。在此基礎上,針對燃燒器周圍以及燃燒器入口位置處,還應加強風管的測溫工作,從而在發現存在溫度異常后,及時分析問題原因,消除問題隱患,并記錄溫度最高部位及數值,為后續運行檢查工作開展提供良好參考。(4)針對磨煤機入口風量測量裝置,需要及時進行校準,避免在實際運行時發生現零點漂移故障問題,導致實際測量準確性受到影響,上述現象很容易對運行人員風量判定造成一定的誤導,從而做出錯誤的工作行為。(5)運行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還應定期對燃燒器噴口實施打焦工作,防止燒焦物質大量堆積,導致噴口出現堵塞問題。(6)從優化煤粉細度入手,確保實際生產時所采用的煤粉能夠達到設計要求。(7)直接除掉各爐磨煤機出粉管可調縮孔手輪,避免在運行人員進行操作時,誤觸動手輪,引發安全事故問題。(8)在停爐后,還需要對二次風擋板開度進行校對處理,并在煤粉管上,安裝測風速的裝置,從而及時發現煤粉管的堵塞問題,避免鍋爐燃燒器發生燒損問題。
綜上所述,在發電廠實際生產運行的過程中,主要依靠鍋爐燃燒煤炭,為發電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一旦鍋爐的燃燒器發生燒損故障問題,將會對鍋爐的正常運轉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甚至還會引發火災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必須加強對鍋爐燃燒器燒損故障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有效實現故障問題解決,推動發電廠生產穩定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