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繼春
摘 要:構建生活化地理課堂是新課標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在新時期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加強實施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也能引領地理教學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是促進地理教育改革的必要舉措。本文主要探討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從而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全面完善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0-011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0.039
隨著素質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教師在新時期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更加重視生活元素的滲透,生活化情景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教師積極實施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不但可以將地理課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緊密聯系起來,也能加深學生對地理概念知識的形象感知,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覺醒,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質量。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著力實施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以期激發學生的地理探索興趣,拓展地理教學空間,助推學生地理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下面我就針對這一目標展開簡單策略探析。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在地理課堂上掌握的知識技能最終也會應用到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中,教師加強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無論是對優化地理教學模式還是培育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來講,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和作用。經過深入的分析研討,我們將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學的必要性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第一,實施生活化情景教學可以優化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對地理知識的講解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尚未完善,這種教學模式不但很難促進學生透徹理解地理概念知識,甚至會引發學生對地理課程的抵觸情緒,從而降低高中地理整體的教學水平。實施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可以妥善解決這個問題,生活化情景不僅更貼近學生的認知經驗,也能幫助學生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地理奧秘,從而激發學生的地理探索興趣,實現對地理教學模式的有效優化。第二,實施生活化情景教學有助于培育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新課標提出的創新教學概念,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以及地理實踐力。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疏于滲透生活元素,致使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幾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無法實現高質量的地理教學。實施生活化情景教學可以對接地理課程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引導學生結合生活思考地理問題、運用地理知識技能,這些都可以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多維度完善,從而彌補傳統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缺陷。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縱觀我國高中地理教學現狀,地理教學效率一直無法取得實質性的突破,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離,不僅會致使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生澀難懂的不良認知,也無法調動學生探索地理的積極性,在這種條件下,學生的地理學習質量是無法得到有力保障的。興趣不僅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也是學生產生一切自主學習行為的先決條件,教師想要學生全身心投入地理學習中,必須將激趣列為首要的教學任務。生活化情境不僅貼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也能有效引發學生的共鳴,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加強創設生活化情境,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攻克思維障礙,也能使學生深切感受到學習地理的樂趣所在,從而使探索地理成為學生的自發行為,大幅度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基于此,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情景教學時,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實際需求,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積極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一方面,可以將地理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縮短學生與地理知識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信心,從而為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形成和完善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先,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環節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不但可以優化導入環節,還能在課堂教學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從而營造和諧的生活化教學氛圍,為后續深度教學做好鋪墊工作。其次,教師還可以在新知探究階段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新知探究是關鍵的地理教學環節,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否科學合理,直接決定著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吸納效率,教師結合課程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不但可以激活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也能緩解學生的理解壓力,從而使學生對地理課程要點產生更加深刻的記憶,實現地理教學目標的同時,也發揮生活化情景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實效[1]。
(二)開發生活化資源,豐富地理課堂教學內容
新時代高中生的地理學習需求逐漸趨向多樣化,教師只有堅持對地理教學模式和內容推陳出新,才能緊跟學生學習需求的變化步伐,從而引領學生在地理學習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但是就高中地理教學的現實情況而言,部分教師的教學思維都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和滯后性,無論是地理教學模式還是地理教學內容,教師在設置和選擇時都欠缺創新元素,致使地理教學內容過于單一,久而久之,不但會引發學生的厭倦情緒,也會嚴重削弱學生探究地理的積極性,從而給學生地理核心素養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生活現象中蘊含的地理元素,都是教師向學生解釋地理概念知識的優質資源。
除此之外,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和“社會即學校”的理念。由此可見,將生活資源引入地理課堂是培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樹立明確的生活教育導向,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積極開發利用生活化資源。一方面,可以豐富地理課堂教學內容,改變單一化的地理教學格局;另一方面,也能引領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地理,彰顯生活化資源卓越的教學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實現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合理應用。生活中適用于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教育資源多種多樣,教師在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應該基于學生地理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的發展需求,選擇與地理課程三維目標匹配度最高的生活資源,這樣既可以使生活化情景教學更貼合學生的地理基礎和認知經驗,還可以為學生呈現更新穎的地理學習內容,從而讓生活化情景教學成為連接學生綜合思維和地理知識體系構建的樞紐。在具體的教學策略實施方面,生活化資源的開發渠道主要有三條。
第一,教師可以根據地理課程教學要點,截取合適的生活場景,為學生重現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現象,使學生展開有效的思考和分析活動,從而幫助學生吸納完整的地理知識經驗,兼顧學生地理綜合思維以及基礎性知識體系的構建。第二,教師還可以將生活中的真實物品作為教具,進行地理演示教學,這樣不但可以促進地理教學的直觀化和情境化,也能借助學生熟悉的物品喚醒學生對地理課程學習的親近感,從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和綜合思維得到多層面的完善。第三,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的主要改革任務已經不再限于純粹的地理概念知識講解,而是突出以思維訓練為主的教改核心,生活化情景教學的順利應用重在發展學生的綜合思維、地理實踐意識和能力,教師開發生活化教學資源時應打開視野,將地理課程三維目標與社會生活相對接,加強應用時事熱點新聞,創新生活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形式,使學生深切體會到地理知識和社會生活的密切相關性,提升生活化情景教學的時代性和趣味性,從而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地理理解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培植學生的地理實踐意識和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地理知識和綜合思維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設計生活化問題,驅動學生的地理思考動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道出了思考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問題導學法近年來在高中地理教學領域得到廣泛的運用,并對教學效率的提高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有效的問題導學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從高中地理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在為學生設計導學問題時沒有融合生活化教育思維,他們提出的問題理論性太強,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距甚遠,這樣不但難以點燃學生的思考熱情,也會阻礙學生問題意識和生活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從而無法發揮生活化情景教學的真實作用。針對這一教學弊端,教師在新時期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必須積極更新教學觀念,結合地理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設計生活化問題,這樣既可以開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驅動學生的地理思考動機,也能整合地理教學目標,實現問題導學法和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的無縫結合,從而使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產生質的飛躍[2]。除此之外,教師在為學生設計生活化問題時還有三點注意事項。
第一,生活化問題必須具備典型性和核心性,這兩大要素既要體現在教師截取的生活情景上,也要滲透于教師創設的問題中。因此,教師必須同步抓好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工作,根據地理課程目標以及學生實際的生活認知經驗,對生活化問題進行統籌規劃,借助生活中能夠反映地理現象的典型性、代表性情景,為學生凝練核心性地理探究問題,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綜合思維的培養效率,也能讓生活化問題成為學生開展地理自主探究的路線圖,從而使學生養成樂于在生活中探尋地理奧秘的良好學習習慣。第二,生活化問題還應該具備互動性和啟發性,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情景教學的初衷,就是為了對學生的綜合思維進行更有力的訓練和加強,那么這一目標下的生活化問題設計,也應該具有良好的思維訓練效用。教師在為學生設計地理生活化探究問題時,應該善于對一些直接的、淺顯的地理現象和問題進行遷移變式,為學生搭建思維跳板,使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能夠產生聯動反映,從而突出生活化問題以及生活化情景教學的應用價值。第三,教師設計的地理生活化問題還應該具有拓展性,教師在選擇生活情景和設計問題時,可以進行適度的留白,引導學生根據基礎性地理問題自主發現具有廣泛性的新問題,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橫向和縱向拓展,也能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問題意識。
(四)開展生活化探究,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不僅是一項關鍵的地理核心素養,也是大部分高中生都存在短板的方面。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形成和發展,不是單靠理論知識輸出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依托于有效的生活化探究活動。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在實施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時不妨延展思路,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探究活動,將生活中的地理綜合要素作為探究對象,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也能立足于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鍛煉學生對地理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對人類活動評判能力,從而順利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生活化地理探究課堂的構建。
(五)組織生活化實踐,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意識
地理實踐力不僅是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所要培育的重點。有效的地理實踐教學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突破課本的限制,引領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拓展運用地理知識技能。但是就高中地理教學的現實情況來講,部分教師對生活化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比重偏少,不但降低了地理教學的有效性,也導致學生參與實踐鍛煉的機會過度匱乏,不利于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和諧發展。面對這種不良局面,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時,應該立足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需求,加強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開發野外考察和室內試驗、模擬相結合的實踐學習模式,為學生創造充足的地理實踐機會,這樣既可以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意識和能力,也能幫助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更全面地了解地理環境,從而實現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成功應用[3]。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情景教學,不但可以優化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也能加快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步伐。基于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深化生活教育思想,積極滲透生活元素、創設生活化情景,改變單一化的地理教學格局,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質量,從而彰顯生活化情景教學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志榮.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研究[J].高考,2020(26):16.
[2] 熊樹英.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研究[J].東西南北,2019(3):172.
[3] 張海堅.地理知識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8(7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