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霞
語文是初中階段的主要課程之一,作文占據了語文考試分值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創新對寫作有著重要意義,想寫出佳作,離不開創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也應在教師的幫助下挖掘自身潛能,努力培養創新意識,提高作文水平。
一、初中作文教學中創新意識培養的現狀
1.學生對寫作缺少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給學生布置任務,不斷讓學生寫作,導致學生對寫作避之唯恐不及。這種機械式的重復訓練使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毫無新意,也讓學生對寫作失去了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在作文教學時還常常要求學生必須按給定的框架寫作,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削弱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利于學生的寫作。
2.學生課余生活單調乏味
初中生課余時間少且不能自由支配,大部分課余時間是在補習班度過的,缺少娛樂活動。他們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很少有其他活動,這是不利于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培養的,會使學生在寫作時缺少素材,無話可說。
3.教學流程缺少新意
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的限制,在教學時以優秀作文為例,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仿寫訓練,這樣的教學形式嚴重妨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缺少創新意識,面對文題沒有寫作思路和寫作靈感,只知道機械地照搬照抄。而且,照抄范文,也違背作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初衷。除此之外,一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僅注重灌輸寫作技巧,開展的教學活動缺少新意,師生交流不足,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也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4.教學方法落后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是給出作文題目,再簡單指導,最后將時間全部留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完成寫作任務。這樣做,學生對文題和寫作的認知是不夠的,很難找到寫作思路,也就不會積極地參與到寫作活動中,寫作效果肯定不理想。假如長期采用此種教學方法,學生慢慢地就會對寫作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厭惡寫作,喪失寫作興趣,那么,寫作能力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了。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方法
1.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
寬松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放松下來,以輕松的心態面對學習;而自由、活躍的氛圍能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大腦處于興奮的狀態,從而能在與同學、教師的交流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會有強烈的寫作欲望,教師再適當加以引導,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自由發揮,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寫出立意獨特、內容新穎的作文。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豐富感受和體驗。例如,作文題目是“公園一日游”,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到公園游玩,讓學生在真正游玩后再動筆寫作,他們一定能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還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運用各種各樣的小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教師要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利用課余時間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和創新能力。要想寫出充實而有創意的文章,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只有具備豐富的課余生活,開闊的眼界、扎實的文學功底以及深厚的寫作積累,才能寫出令人拍案叫絕的佳作。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余寫作任務,讓他們外出游玩,豐富業余生活,增長見識,并將觀察到的事物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記錄下來,寫作內容要力爭有新意。比如,學生在課余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而來自父母的關愛、親人的情感更是人世間最真摯、最美好的情感。如何才能將這種美好的情感訴諸筆端,在作文中表達出來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放學回家后,觀察父母和親人的言行舉止、興趣愛好,感受家人的關懷和呵護。然后給家人寫信,將自己不敢或者礙于面子羞于說的話寫下來,表達對家人的感恩之情。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家人的關懷和呵護,同時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明白應該如何回報父母。這樣不僅能密切親子關系,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讓學生走近自然,去領略和欣賞自然美景,體會絢爛多彩的生活。四季的美景、大自然的壯麗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滋養他們的精神和心靈,撥動他們情感的琴弦,為寫作奠基。
3.重視積累寫作素材
在寫作過程中,假如素材積累不足,就可能面臨不知從何處下筆的窘境,也可能出現心中有卻不知道該怎么表達的問題,這都是詞匯量不足、知識積累過少導致的。因此,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應該每天布置閱讀任務,要求學生每天閱讀一定量的文章,并將所讀文本中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便于在寫作時引用。此外,在閱讀過程中,還要從所讀文章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積累寫作經驗。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堅持不懈地閱讀,日積月累,量變才能引發質變,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只有擁有豐富的素材積累,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所以教師要做好監督和引導工作,要求學生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堅持進行課外閱讀,豐富語言積累。在課堂上,也要重視課外閱讀,讓學生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體會到閱讀的魅力;教師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組織開展更全面且具體的與課外閱讀有關的教學活動,如“每月推薦一本書”等。值得推薦的書籍很多,但要有利于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培養,同時還要考慮初中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學習需求,比如《駱駝祥子》《老人與海》等書籍都是值得閱讀的。教師可以列出詳盡的書目,讓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在月底的班會上,讓學生暢談讀書的感悟和收獲,交換讀書筆記,看看誰的感悟最深,選出讀書筆記寫得最好的和感悟最深的學生,給予表揚。這樣,能切實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他們的閱讀積極性。還可舉辦“讀書筆記評優”“詩朗誦”“知識競賽”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要求學生標畫出所讀文章的經典片段,養成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在書籍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遇到喜歡的句子,可以抄錄下來,仔細品味和閱讀,如此,才能充分發揮課外閱讀的作用,積累充足的寫作素材。
4.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發揮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上積極、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采用課上、課下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的能力。學生能獨立自主思考,意味著擁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會盲從和迷信書本上的內容,會對課本知識和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進行質疑,能夠做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問題是創新的源泉,只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形成創新意識,具備創新能力。比如,為了促進學生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結合單元課文開展寫作活動。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特定的寫作訓練內容,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需要完成相應的寫作訓練。而在單元作文訓練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分析課文,從題材選擇和構思等方面入手,對課文進行解讀,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積累寫作經驗。
例如,教學《雨的訴說》這一單元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和思考,學習寫作方法,還要讓學生開動腦筋,選擇某個季節的雨作為描寫對象,模仿課文的寫作方法,寫一寫自己心中的雨。如此,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讓學生發現不同季節雨的特點,養成勤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同時還能鍛煉寫作能力。此外,教師還需要創設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營造真實生動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教會學生應用修辭手法,為作文語言增添文采。
5.對教師進行培訓
想培養創新意識,必須從培養質疑精神入手,只有敢于提出問題,才能有新的發現,才能打開創新的大門。要做到這點,首先,教師應該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給出解答。因此,教師要堅持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還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以便于能更好地解答學生的問題;其次,當自身儲備的知識解答不了學生的問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彼此交換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后,教師可以舉一些例子,講解如何在寫作時進行創新,讓學生明白有創意的文章應該怎么寫。學校應該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給教師加油充電,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為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打好基礎。
6.用心設計作文題目
教師設計的作文題目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生活相關的題目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激活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有情感可表達。由于都是親身經歷的事情,因此在寫作時學生會文思如泉涌,下筆如有神。此外,即便做同一件事,每個人也會采用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結果和感悟,所以在寫作時,學生自然能寫出具有個人特色的作文。設計的作文題目,不僅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還應該有一定教育意義,能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反思自己,感悟到一定的生活哲理。例如,可以設計“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這樣的文題,讓學生明白自己不能在最應該奮斗的年齡沉迷網絡,要不斷奮斗,為幸福生活打拼。
7.作文材料的創新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人才,鍛煉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成長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通過作業強化學生和社會的溝通,將語文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相融合,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提供寫作材料時通常以課本為主,但寫作的靈魂是創新,想寫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佳作,就要選擇新穎的、與眾不同的材料,寫別出心裁、不落窠臼的文章。局限于課本,選出的材料肯定是俗套的,很難寫出佳作。所以教師要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跳出課本的束縛,引導學生將寫作視野拓展到社會和生活中,在廣袤的生活天地中尋找寫作素材。不要寫到考試,就寫成績不好心情低落;寫到生病,就寫一向堅強的父親落了淚,或者母親獨自一人背著自己前往醫院;寫到老師,就是像母親一般照顧自己……世上的事物千千萬,每時每刻都有新事物產生,都有新鮮事發生,我們不是缺少新穎的材料,而是缺少發現新材料的眼睛和喜歡思考的大腦。
8.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為了滿足應試教育的需要,教師常常采用模塊化的方式開展作文教學活動,導致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想象能力受到束縛,在寫作時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難以給讀者以良好的閱讀體驗。想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要求學生在寫作時從讀者的視角進行思考,不能僅關注文章結構而忽略立意。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的作文,變換身份和觀察視角,從而更好地發現作文中的缺陷和漏洞,進而改正,提升文章質量。還可以組織交流活動,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探討和交流,如此,學生可以深切地體會到讀者意識對寫作的重要意義,進而在寫作時學會換位思考,使寫作漸入佳境。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想讓學生寫出有創意的作文,就要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教師可以營造自由、平等、活躍的課堂氛圍,或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日積月累,豐富素材儲備,培養創新意識。也可以豐富課余生活,促進創新意識的培養。
總之,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于個人、國家和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當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