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磊
摘 要: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微信、微博、快手短視頻等為代表的自媒體異軍突起,已經被引入到了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開辟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新路徑,特別是在小學智慧習作中的實踐應用,提高了習作教學的實效性,構建高效的語文習作課堂。教師可先分析自媒體在語文智慧習作中的重要性,再闡述在自媒體時代背景下小學智慧習作的策略。
關鍵詞:自媒體;智慧習作;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1-001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1.004
近幾年,自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事物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并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而蓬勃發展。將自媒體和小學語文的智慧課堂相結合,開展智慧習作教學,改變了傳統單一的習作教學模式,給小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能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習作課堂上。教師在智慧習作教學中要把握好自媒體使用的時機,科學合理地應用自媒體,突出智慧習作教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整體效果。
一、自媒體在小學語文智慧習作中的重要性
(一)彰顯習作教學的時代性
傳統的小學習作教學大多采用“教師講、學生練、教師評”的教學模式。這種單一、枯燥的習作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小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很多小學生一聽“寫作文”就開始犯難,沒有寫作的興趣,找不到寫作的方向,寫出的作文毫無真情實感。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小學生的習作帶來了豐富的資源,社會熱點、時事新聞、個人見聞等可以隨時隨地的傳達,讓小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博覽大千世界,用新的方式開拓了小學生的眼界,為小學生積累了最新、最熱的習作素材,使小學生寫出來的內容更貼近生活,彰顯智慧習作的時代性和先進性,更能體現文學的氣息。
(二)拓寬了習作實踐途徑
以往的習作實踐主要靠隨文練筆和單元習作,習作的內容大多以語文教材為主,小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習作的地位,有些習作內容脫離了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導致寫出來的習作內容假、大、空,直接影響小學生習作能力的發展。而在自媒體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師可以為小學生推薦一些習作方面的自媒體,讓小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觀看最新的習作題目、習作素材、習作思路等,降低語文習作的難度,還可以通過在線提問、直播互動的方式加強小學生對習作的重視。同時,教師可以開辟班級的自媒體賬號,將小學生的習作發布到自媒體上,讓大眾進行評判。自媒體的應用使智慧習作實踐的方式變得更加新穎和多樣,拓寬了習作實踐的途徑。
(三)增強學生的習作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只有對習作感興趣,學生才會全身心投入習作訓練中,增強語文綜合素養。傳統的習作教學只重視結果,忽視小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感受,小學生的個性無法展示。而在自媒體時代下,小學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才華的空間和平臺,習作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不再拘泥于教材的條條框框,只要小學生產生了習作的靈感,就可以用自媒體記錄下來,而且不僅能夠用文字記錄,還可以使用圖片、視頻等方式,使習作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小學生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增強了語文習作的興趣。另外,自媒體時代的智慧習作打破了傳統教師評價為主的局面,評價方式更加多元化,評價角度也更加新穎,小學生從大眾的評價中會有更多的收獲,也會對自己的習作水平產生正確的認知,進而實現高效教學。
二、在自媒體時代背景下小學智慧習作的策略
(一)利用自媒體積累習作素材
對于小學生而言,習作是運用漢字符號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過程。小學生的習作水平有高有低,這與小學生積累的習作素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善于積累的小學生在習作的時候可以靈活運用,而不善于積累的小學生在習作中往往不知道該寫什么。素材是小學生習作的關鍵,教師要培養小學生多閱讀、多積累的好習慣,提升小學生的閱讀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自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共享已經成了以一種新的時代風向,突破了傳統習作教學的限制,小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將遇到的好詞好句等記錄下來,無形之中使小學生有了觀察的意識,習作素材變得越來越多。
自媒體是一個言論相對自由的平臺,有一些信息超過了小學生的理解范圍,還有的信息不適合小學生閱讀,容易影響小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使小學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而且自媒體帶給小學生的大多是碎片化的信息,導致小學生斷章取義,判斷能力下降,學習自信心和自覺性受到影響,影響小學生習作中的情感表達。所以,如何把更多優秀的自媒體信息介紹給小學生,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就成為語文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合理使用自媒體,不能放任自流,要做好講解和約束,給小學生創造高效的習作環境,避免小學生在習作中出現立意偏差。還要緊跟時代潮流,把握先進的教學思想,以新課標為指導,科學運用自媒體教學平臺。
小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習作發布在自媒體上,這樣不但能夠引起他人的關注,還可以讓讀者對自己的文章進行評價,從讀者的意見中收獲更多的習作經驗和技巧,不斷完善習作技巧,使自己的習作內容更流暢,主題更突出。小學生從自媒體上會閱讀到很多優秀的作品,積累屬于自己的詞匯和素材,從短視頻中了解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為寫作積累現實素材,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習作資源庫。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利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軟件,將自己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情記錄下來,可以用文字、圖片的方式,也可以用音頻、視頻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用自媒體記日記的好習慣。
(二)利用自媒體豐富習作體驗
在傳統習作模式下,習作教學緊緊圍繞教材和大綱的要求展開,缺乏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和溝通,教師不能及時掌握小學生的習作過程,使習作教學和小學生的習作需求相脫節。有些語文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會強制小學生按照自己提前設計的方案進行習作,小學生毫無參與熱情。而且教師對學生習作的評價也缺乏科學性和指導性,通常都是運用機械式的語言點評,影響了小學生的自我認知,阻礙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而在自媒體背景下,小學生可以平等的和教師進行交流,不再處于習作的劣勢地位,自媒體為小學生創造了一個更為廣闊和自由的習作空間,也為小學生提供了更為開放的互動模式,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是一個極大的沖擊。
自媒體的出現革新了信息的傳播和表達方式。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需要將習作內容和自媒體融合起來,為小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習作氛圍,讓小學生在習作中學會個性化表達情感,使習作更加豐富和飽滿。教師可以利用自媒體中的視頻、圖片編輯功能,將習作內容或習作素材制作成微電影、動態圖等,加入小學生喜歡的元素,以新穎、有趣的方式呈現在小學生面前,讓小學生的習作興趣持續增長,為小學生的習作插上了一雙智慧的翅膀。教師還可以將小學生的優秀習作發表到微信公眾號上,激勵小學生發揮潛能,寫出一篇篇美文。這樣的方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強化了自媒體的教學效果,也符合現代社會的表達方式,使小學生的習作充滿真情實感。
教師還要對習作中的細節加以指導,鼓勵小學生用手機、平板電腦等抓拍生活中的細節,對身邊事物的精彩瞬間進行全方位的捕捉,充實小學生的細節描述,使之成為小學生習作的亮點,幫助小學生找到寫作的技巧,為小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游戲是小學生最愛的活動之一,教師可以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游戲,讓小學生一邊做游戲,一邊提升寫作能力,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在游戲過程中,要尊重小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不同水平的小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引導小學生交流習作感受和心得,掌握習作的技巧和方法,逐步具備組織和駕馭語言的能力。為了提升小學生的文采,教師可以具備視頻直播活動,邀請習作方面的專家為小學生進行直播講解,小學生可以與專家進行實時互動,使小學生建立起適合自己的習作習慣,寫出觸動人心的習作。
(三)利用自媒體優化習作評論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些小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水平很高,能夠靈活運用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但是卻缺少了展示的機會,不能給小學生帶來源源不斷的習作動力。而且只有極個別小學生的作文能夠在市級作文比賽中獲獎,在報刊或者雜志中發表,剩余大部分小學生的習作都是無人問津的,這樣就造成了習作資源的浪費,使小學生失去習作的積極性。而自媒體的出現讓習作發布變得輕而易舉,每個小學生都有發表習作的機會,教師可以將習作范文上傳到班級公共自媒體平臺上,小學生也可以將自己的課堂習作、生活練筆等發布到自媒體平臺上,使自媒體成為小學生自由表達感情的重要渠道。漸漸地,就會有很多人瀏覽到小學生的習作,并且會給予反饋和評價,讓小學生受到鼓舞和激勵,體驗到習作帶來的快樂。
以前教師評價學生的習作存在誤區,沒有做到因人而異和因材施教,只是給小學生的習作添加一個分數,并且給小學生展示范文,對小學生存在的問題卻避而不談,讓小學生感到困擾,忽視了小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小學生只會模仿范文進行習作訓練,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無法融入其中。而應用自媒體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語文教師批改完學生的習作后,要讓小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重新審視和修改,消除基礎語法和詞匯的錯誤,使小學生的習作充滿正能量,培養小學生陽光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念。然后教師將學生修改完的習作發布到班級自媒體平臺上,鼓勵小學生進行相互欣賞和評價,也可以邀請小學生的家長參與到習作評價中,使語文智慧習作評價更加多元化和廣泛化。
在新時期,習作的優劣不再是語文教師的一己之見,自媒體的引入讓小學生的習作更上一個臺階,不僅創新了習作的評價方式,還啟發小學生進行廣闊的思考,使每個小學生都從中受益,成為成長過程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雖然小學生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他們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渴望得到語文教師的表揚和夸獎。所以,語文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善于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培養小學生鍛詞造句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人文精神。值得注意的是,自媒體時代的習作練習大多是在虛擬平臺上完成的,語文教師在評價的時候要全面,既要點評學生的習作,又要對自媒體做出考量,便于小學生寫出高標準的作文。
(四)利用自媒體保持習作導向
自媒體對小學生智慧習作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心理不成熟,在使用自媒體的時候容易出錯,必須要確保小學生習作的正確導向,讓小學生意識到自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可以快速提高習作水平,利用不好會影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主導作用,全面把握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特點,避免“快餐式”習作給小學生思維和習慣造成的傷害,要挑選優質的自媒體平臺,并注冊好自媒體的使用賬號,吸引學生和家長的關注,組成相對穩定的聯絡群體。自媒體書寫是時代的特色,但是小學生不能忘記傳統書寫,要寫好漢字,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使小學生寫出的習作構思縝密,主題突出。
教師要不斷向自媒體平臺更新和發布小學生習作方面的內容,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應給小學生做出榜樣,爭取讓小學生創造出更有深度的文章。教師要及時處理家長和小學生對習作的評論和反饋信息,增強小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對于自媒體上的一些負面評論,要及時刪除,保護好小學生的自尊心,引導小學生正確看待自媒體上的評論,培養小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教師應幫助小學生建立學習時間表,規范小學生運用自媒體的時間和頻次,引導小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推動小學智慧習作教學的發展。自媒體的應用需要借助電子設備,而長期使用電子設備不僅對小學生的視力造成傷害,還會使小學生產生學習的惰性,懶于提筆寫字,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把握住自媒體的使用尺度,做好監督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培養小學生正確的用網習慣,讓自媒體真正為小學生智慧習作服務。
自媒體不能代替語文教師,有些語文教師過于依賴自媒體,只要上習作課就用自媒體教學,自己處于旁觀者的狀態,嚴重影響了小學智慧習作的教學效果。而且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掌握著話語權。在自媒體時代背景下,小學生更加傾向于自主和獨立的交流,注重自身情感體驗和經歷的分享,對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抵觸。這給教師敲響了警鐘,教師要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打開小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滿足小學生新時期的求知需求,在自媒體的浸潤下不斷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教師應以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積極開拓小學習文教學的第二課堂,小學生可以在課后結成興趣小組,多看論壇、博客、空間、新聞聯播等,學習自媒體文章的寫法,實現寫作經驗的堆積,經過長期的堅持和創新,使小學智慧習作常態化、標準化。
三、結語
總之,教師要利用好自媒體的優勢,創設形式多樣的習作訓練,讓小學生感受到現代網絡技術的魅力,提高習作水平。還要根據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強化學生對自媒體的認知,提升習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促進自媒體和智慧習作教學的融合。
參考文獻:
[1] 高青松.巧借自媒體培養小學生習作興趣[J].小學教學研究,2014(10).
[2] 朱鴻斌.巧借微信公眾平臺助語文作文教學一臂之力[J].考試周刊,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