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深度學習視域;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沈敏慧(1984.11—),女,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虹橋路易家橋中學,二級教師,本科。
引 言
多數初中生在英語閱讀方面明顯能力不足,且鮮少掌握相應的閱讀技巧,對語言結構和文本信息理解能力較差,因此教師需要從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出發,有針對性地制定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養成閱讀思維,掌握閱讀技巧,并通過多種形式來發展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逐漸形成完善的初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體系,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與任務
現階段初中英語閱讀學習難點相對較多,而學生普遍存在基礎較差、掌握的閱讀技巧較少且缺乏系統的閱讀訓練等問題,很多學生在聽說方面能力尚佳,但是讀寫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這顯示出學生們在詞匯量、語言結構、信息梳理整合、文化理解、思維方式上都存在問題。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也需要結合學生的現狀和需求,從而保證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因此教師需要從上述問題著手,有針對性地制定課程內容和確定執教方式,逐步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還要將閱讀策略進行板塊劃分,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科學選擇閱讀策略,并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和示范指導,進而從多角度多層次來逐漸提升閱讀深度[1]。
二、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一個早在1976年就已經被提出的概念,深度學習是相較于淺層學習而言的。淺層學習是一種通過功利性記憶進行非批判性學習的方式,而幫助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則需要教師積極地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讓學生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維,并在學習的進程中提升消化吸收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最終完成對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夠充分利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二)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在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沒有被充分調動,進行閱讀學習時仍然停留在淺層學習的階段。這主要是由于執教教師急于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成績,沒有意識到應該讓學生通過深度學習真正掌握知識、提高自身英語閱讀水平,即課堂教學停留在對語言知識或者詞義的講解,沒有充分讓學生自主完成閱讀和分析。以“I can speak English and Mandarin”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往往會在課堂上羅列出大量整體難度較低的句子與學生問答,以期學生能迅速完成對知識點的記憶。如教師可能通過“What does ‘Mandarin’ mean? ”這類簡單直接的提問,凸顯出掌握詞義的重要性。這樣做固然可以提醒學生注意記憶單詞詞義,但由于學生并沒進入教學情境,若此時教師的教學中知識拓展性相對較低,學生可能難以意識到“Mandarin”背后的文化內涵。因此學生便難以真正通過理解文章而對文章中相關語言詞匯形成記憶,只是通過機械記憶記住了單詞的詞義和基礎用法。
此外,初中英語教師還普遍存在忽視對學生學習情況開展綜合評價的現象,只是通過傳統的閱讀和試卷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部分老師對學生進行了綜合評價,但評價結果對于學生沒有實用性,教師也沒有利用評價結果對自身的教學策略進行優化分析[2]。
三、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開展深度學習的基本思路
教師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可以通過以下思路優化自身的教學策略。
首先,教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篩選和設計,并制定更加注重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課程設計,即教師需要在執教過程中給學生留下學習線索,并通過多種形式來構建優質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語言的學習中,進而減少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學習的阻力。
其次,教師需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以此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以及培養學生批判性學習的能力。
學生逐漸能夠進行簡單的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可以逐層提升教學難度,進而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隨著難度不斷提升,教師需要對知識進行包裝和加工,以多種形式來傳遞給學生,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學習熱情,能夠持續完成對知識的探索。
最后,教師也要科學制定學習評價機制和課程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實用性,并將學生學習情況的綜合評價結果作為教學經驗和教學檔案進行分析,不斷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優化,逐漸形成自身完整的教學模式。
四、初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具體策略
結合上述思路,教師可以從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對課程內容進行具體的優化設計,進而幫助學生更高效地進行英語深度學習。以下為筆者進行優化設計的具體策略。
(一)確定教學目標,科學進行教學課程內容篩選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設計和課程內容篩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都需要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的,將閱讀能力、閱讀思維的培養和教育思維相結合,來對學生進行思維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自我糾正能力、批判反思思維、閱讀能力、創新思維、思維縝密性、邏輯思維、記憶轉換能力、概念構建能力等。
因此,教師要做到以上述能力培養為目標進行課程內容選擇,保證教育的針對性,對知識內容進行細化和深層解讀,幫助學生梳理閱讀內容中的隱性條件,進而幫助學生逐漸融入閱讀內容所設立的情境,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閱讀思維。同時,教師還需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全面提升教學效率。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不僅對文章的脈絡有著較深的理解,而且能在閱讀之后,積累一定詞匯量。這是形成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
(二)制定學習任務,保證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思考時間不足,因此教師需要分開制定課內和課下的學習任務,結合教學活動來為學生的思維培養提供條件。同時教師需要在閱讀前、中、后三個階段進行問題布置,保障學生思考與學習之間的聯動性,確保學生能夠進行深度學習。在學生閱讀前教師先通過問題給學生導思,讓學生在閱讀中帶著任務學習,進而達到讀中促思的效果。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后,教師可以利用設置學習任務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反思,進而整體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這樣的教學流程中,學生完成了有條理的閱讀,并能全程保持閱讀和思考并行,有利于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進行深層學習奠定基礎。對于一些學習積極性不足的學生,教師則需要進行格外關注,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于閱讀學習上,跟上教學進度。
1.學前導思:教師通過設定相關閱讀活動,幫助學生融入課堂和閱讀內容,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預測和分析,讓學生利用閱讀內容的文本特征進行背景知識學習。例如在閱讀英文敘事文或者書籍選段前,教師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簡單交代故事的相關信息,留出空間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給出答案,讓學生主動對故事背景、時間、人物、地點進行分析,隨后教師提出與閱讀篇目相關的具體問題和任務,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進行閱讀理解[3]。
2.讀中促思:學生進行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活動來幫助學生理清人物關系、分析文章詞匯與內容細節、明確核心詞匯和主題句,進而使學生能對讀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教師在設計閱讀活動時需要保證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對閱讀內容進行反復閱讀,以加深印象和提升理解。
3.讀后反思:反思對鞏固學生閱讀成果有極大作用,教師要耐心幫助學生形成讀后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對故事進行延伸的任務,來引導學生進行讀后反思和知識拓展,借此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開展英語閱讀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要想初中學生形成充足的英語閱讀學習興趣,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多利用多媒體投影設備來對教學內容的文化背景進行闡述,并通過課堂活動和交流等多種方式來營造優質的文化氛圍,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因材施教,幫助其沉浸于語言運用的情境,并通過層層提問來提升沉浸的效果和范圍,保證學生能夠走入深度閱讀之中。
(四)設置教學線索,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設置教學線索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將一些生詞或者與所學篇目相關的趣味知識背景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完成深度學習探索,幫助學生實現學習難度提升。
(五)包裝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進入語言情境
初中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可以將知識進行包裝和加工,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以達到幫助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目的。例如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總結的段落之間的關系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教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歸納文本信息,為學生降低記憶文本內容的難度,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幫助學生沉浸于課堂等。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組織趣味活動進行知識傳遞,如開展角色表演、辯論賽等活動。同時,對一些重點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詞語接龍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反復形成記憶情境。
(六)構建教學評價機制和學習評價機制
教師要構建全面的學生學習評價機制,通過對學生平時課堂表現、考試成績、組間活動表現、知識掌握程度和知識儲備程度等進行評價,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確保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同時,做出學習評價也是為了給予學生鼓勵和認可,激發學生的潛能。
另外,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發現課程機制和教學策略的不足,以優化自身具體的教學活動,或者與其他初中英語教師交流教學心得,從中總結經驗進行優化。學生也可以基于自身實際的學習情況,對老師組織的教學活動給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教師要耐心聽取學生的建議,進而對現階段的教學活動做出合理性的規劃。
需注意的是,教師還要能夠伴隨著教學的開展,持續地進行對教學方法的反思,以此對教學活動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
(七)組織小組學習,搭建深度合作學習橋梁
在學生完成上述學習任務,積累了一定深度閱讀學習的經驗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深度閱讀學習。綜合使用深度閱讀學習與小組學習可以搭建深度合作學習的橋梁,讓學生處理更難的閱讀問題,并從身邊同學的學習中吸取經驗,獲得一種立體式的學習效果。在這種深度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實現在進行學習以及思考的過程中,保持較高的專注度,以及發展自身將思考所得進行交流的能力,從而具體地提升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 語
教師要在深度學習視域下制定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策略,需要從自身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著手,通過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學習評價和與學生、其他英語教師開展交流獲得優化意見來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的教學策略還需要以教學目的為向導進行有針對性的完善優化,并結合教學目標進行課程篩選、科學制定學習任務。另外,教師需要加強語言文化建設,并在教學中留下學習線索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對知識點進行包裝來逐步提升教學難度和學習深度,進而實現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幫助學生完成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呂敏敏.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以譯林版《英語》九上Unit 4 Reading Never give up為例[J].江蘇教育,2021(03):45-48.
李霞.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N]. 六盤水日報,2021-08-03(008).
王巖.矚目有效閱讀策略,助力學生深度學習——例談深度學習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應用[J].作家天地,2019(1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