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靜儀



【摘要】在小學中年段英語教學中,語篇能有效地輔助詞匯教學。其中,利用圖片創設語篇、歌謠和故事等進行詞匯教學,符合“詞不離句,句不離境,學用結合”的教學特點。通過語篇教學,學生在整體觀念的語境下搭建語言學習的支架,從而提高語言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圖片;歌謠;故事;語言學習能力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自然拼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TPR肢體反應教學法等。其中,語篇教學法是常用的課堂教學方法之一。在小學中年段教學中,使用語篇進行詞匯教學有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形成整體學習觀念。
一、語篇的定義
“語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語篇是教師教學詞匯的重要載體,是提高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語篇教學是相對于以詞匯和句子結構為中心的教學而言。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能用目的語來交流思想和獲取信息。”借助語篇進行詞匯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英語思維能力。另外,語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整體獲取信息、篇章寫作和口語交際等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二、語篇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詞匯是語言系統的三大要素(語音、語法、詞匯)之一。語言需要在整體的背景、整體的環境中,而不是在孤立的背景中零散地學習的。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教學倡導“詞句相融,語篇感悟”,強調不僅重視語篇知識的傳授,更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而基于語篇的話題整體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以圖片創設語篇,整體輸入新詞匯
“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材料和手段。”中低年段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圖片和物體等感興趣。教材中有很多圖片,直觀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圖片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材料和輔助手段,筆者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創設。
在呈現目標詞匯的時候,筆者創設語篇整體輸入詞匯,為學生搭建語言學習支架,培養學生整體獲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學PEP Book 4 Unit 3 A Let's learn的時候,書本的主圖是語篇創設的一個現有資源。筆者利用以下這幅圖片,創設語篇:Hello.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of China.It's cold in Harbin.It's 5 degrees.It's cool in Lhasa.It's 15 degrees.It's warm in Beijing today. It's 20 degrees.It's hot in Hong Kong.It's 30 degrees.That's all.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語篇的創設有助于學生理解新詞,更遵循了“詞不離句”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在整體中感知新詞匯的“音義”,較好地為英語教學服務,達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語篇輸入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和句型量,為輸出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后,再設計讓學生聽錄音,連線,感知詞匯的“形義”。接著,呈現新詞和phonics知識,讓學生四人小組拼讀。以“先學后教”的方式,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更強,更加愛學、好學。另外,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得來的知識比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更加有效。充分利用書本圖片資源創設語篇,整體呈現詞匯,讓學生理解“義”,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獲取知識,體現了現代教學方式的進步性。
(二)以歌謠創設語篇,整體輸入新詞匯
在教學單詞的時候,歌謠呈現也是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呈現方式,能夠有效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在PEP Book 2 Unit 2 My family B Let's learn的詞匯學習中,有以下歌謠:
在呈現目標詞匯之前,筆者播放了歌謠。通過調動視覺和聽覺,學生能夠理解詞匯的意思,并且初步感知發音,從而解決了詞匯如何呈現的問題。另外,學生根據圖片理解詞匯的意思,有效地解決了詞匯的“義”。這個歌謠雖然簡短,但是朗朗上口的節奏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作為一個語篇整體輸入新學詞匯,讓學生在感知新學詞匯的同時,情感態度也得到提升:家人之間要相互幫忙、彼此友愛。
張文霞在《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認知特點》中提到:“小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存在著一個轉折時期,一般認為是在小學四年級(約10~11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盡可能采用直觀活潑的方式使學生易于調動學習情緒。因此,歌謠作為一種符合小學生思維特點的形式存在,為我們的教學增添色彩,也使得教學環節變得多元化。而且,歌謠作為語篇教學的資源,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搭建語言學習的支架,以活躍的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以故事作為語篇,巧學新詞匯
詞匯積累是必須的,而有效地學習詞匯則至關重要。現代英語詞匯教學提倡“詞不離句,句不離境,學用結合”。這是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理念,有效地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發展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故事作為書本原有的教學資源,以一個整體語篇的形式呈現,筆者不需要重新創設語篇,能夠直接在課堂上使用,一定程度上減輕備課負擔。
在小學中年段詞匯教學中,筆者成功地運用故事作為語篇整體呈現目標詞匯。以PEP Book 3 ?Unit 5 Part A Let's learn為例,目標詞匯是beef,soup,chicken,noodles和vegetables。在呈現環節,筆者播放了本單元P55的Story time(如左下圖),讓他們找出聽到的食物詞匯。
看完Story time之后,學生選出聽到的目標詞匯對應的圖片。通過圖片,學生直觀地感知目標詞匯的“義”,教師不需要多解釋,之后再通過Phonics教學法學習目標詞匯。
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以故事的方式整體呈現目標詞匯,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效提高學生對新詞匯的學習認知,并且使用“詞不離篇”的詞匯教學理念,在整體語境中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
三、結束語
小學中年段英語教材中的圖片、歌謠、故事等資源無處不在,可以為我們的教學所用。如果教師根據自身的課堂實際,對每節課的英語課堂設計進行適時調整,能把語篇的功用發揮到最大化,從而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春生.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廖莉珠.談PEP《小學英語》教材文本的重構[J].小學教學設計,2015.
[3]張文霞.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認知特點[J].青海,2012.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