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在“互聯網+”環境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為使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在“互聯網+”環境下能夠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本文結合了《“互聯網+”背景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這一課題研究報告,總結出了影響計算機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而提出了中職計算機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三大策略。
【關鍵詞】? ? “互聯網+ ”? ? 教師專業能力? ? 中職? ? 計算機? ? 策略
一、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發展也日新月異,早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正式提及“互聯網+”計劃,2019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中也明確指出了職業教育、“互聯網+教育”的重要性,這也意味著在各行各業里加大推進“互聯網+”已經是必然趨勢。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不斷涌現出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也隨著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既對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機遇,同時也使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由于計算機專業學科本身就具有理論性強、可操作性靈活,知識點更新換代也比較快等特點,這無疑對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研究內涵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是國家對合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范,是引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據。[1]里面明確指出中職教師專業能力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實訓實習組織、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教育教學評價、溝通與合作、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七大領域。[2]
三、中職計算機教師專業能力現狀分析
(一)師資隊伍不規范,高級職稱教師缺乏
從調查問卷等相關資料可以看出,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只有小部分年輕教師是來自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師范生,大部分計算機老師都是從其他專業轉過來教計算機的“轉型”教師,有些教師甚至都沒高級教師資格證,“雙師型”教師更是少之又少,高級職稱教師比例也是普遍偏低。這些都間接說明了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根本就無法達到教育部規定的優秀標準。
(二)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師生間互動不夠
當前中職院校絕大部分計算機教師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廣播或投影儀在講臺上講授新課并演示操作,學生則在下面被動地觀看演示,等老師講完,學生再機械式模擬老師的操作。由于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3]沒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往往會開小差,在下面偷偷玩手機,聊天,玩游戲,看視頻,甚至是睡覺。結果一堂課45分鐘下來,教師在上面講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學生在下面聽得稀里糊涂、似懂非懂,最終一無所獲。
特別是像計算機學科里一些實踐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強的技術課程,比方說《Photoshop CS6圖形圖像處理》、《Flash動畫設計》、《CorelDRAW基礎與案例教程》,如果計算機教師只是為了簡單粗暴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方法機械呆板,沒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上課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失去學習的興趣,也就沒法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如果學生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長此以往,學生將徹底失去學習興趣,甚至會產生“厭學癥”,教師也沒法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三)教學科研意識薄弱,科研能力比較欠缺
目前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普遍對教學科研不夠重視,科研能力比較欠缺。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計算機教師沒有了解或從事過教學科研活動,甚至都不了解教學科研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更不知道教學科研有哪些基本方法。小部分教師雖然對教學科研有所了解,不過依然沒法獨自完成課題申請書、鑒定書,更別說規范地撰寫實施方案和研究報告了。絕大部分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師的思想覺悟不夠高,教學科研能力比較薄弱,科研實踐動手能力也比較差,科研過程也不夠嚴謹。
目前,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師的科研計劃、科研選擇、科研信息資料收集整理能力、論證能力、科研成果的分析和總結能力都有待提高。
三、中職計算機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重新定位,借助互聯網平臺成為終身學習者
兩千多年前,孔子杏壇講學、誨人不倦完全依賴于教師。一千多年前,活字印刷術問世,文字得以被印刷復制,師生才得以初步分離。而如今在這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進入互聯互通新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迅猛,在“互聯網+”環境下,無論是身處大城市,還是偏遠的小山區,都能夠通過互聯網來進行學習。
“互聯網+”環境下的教育,對于教師來講,到底意味著什么呢?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9月指出了我國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打造學習型社會的方向。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學習能力是互聯網新形勢下教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尤其是作為知識點更新換代飛速的計算機專業學科的教師,更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學習,必須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借助互聯網平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只有不斷吐故納新,方能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學習新理念,提高計算機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老師單向輸出,沒有互動、沒有體驗、沒有交流,而學生只是一味被動接受的教學活動。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是知識與學術的權威,簡單粗暴地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課堂枯燥無味,一節課四十五分鐘下來學生只是機械式地被動接受,這種教學行為無異于“對牛彈琴”。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能動性。
在 “互聯網+”環境下,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涌現出來,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同樣也受到互聯網時代信息化的沖擊。針對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現狀,我們需要學習借鑒最新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來指導教學,變成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主探究、互動交流、團隊協作等方式方法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起引導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中獲取知識、學會方法,在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并完善認知結構。[4]
孔子云:“授以魚,不如授以漁。”而我個人則認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欲。”授以欲就是通過探究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后不斷積累并建立學生的自信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真正的參與者,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團隊協作、互動交流、探究學習等方式方法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轉變舊觀念,積極參加教學教研活動
促使中職院校教師個人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參加教學科研活動,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在進行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學習理論,實踐體驗,反思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科研能力。
近年來,隨著中職教育的不斷改革以及教師專業化的不斷發展,科研能力的提升已經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不過由于中職院校教師,包括大部分計算機教師對教學科研活動的認識存在偏差,科研意識薄弱,科研能力欠缺,到目前為止,教學科研對中職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教學科研仍然沒有成為廣大中職教師的自發行為。
在當今“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使得有更多途徑搜集科研活動相關資源,大量的輔助軟件和海量的資源信息對科研的開展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師要克服認識誤區,轉變傳統教育思想觀念,充分利用“互聯網+”提供的科研平臺,已經成為當前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師從事教學科研,促進中職院校教學科研深入開展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環境下,中職計算機教師想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就要積極迎接新挑戰,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借助互聯網大趨勢,轉變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同時積極參加教學科研活動,通過堅持學習、不斷實踐,學習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
作者單位:陳麗玲? ? 揭西縣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參? 考? 文? 獻
[1]曹曄.《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解讀[J].職教發展研究,2021(03):86-91.
[2]陳俊清.基于“目標引領、標準驅動”下中職學校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探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57):277-279.
[3]杜家秋.關于當前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思考[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7,16(07):64-66.
[4]李鳳英.淺談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 2018(1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