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蘭
摘 要:“活動化教學”具有源遠流長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但大都冠以“課外”前提。如何在生物學科課堂教學中開展活動化教學,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同時為學生創造自我實現的條件,從而激發了學生主體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快樂中學,有利于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等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實現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我校生物科組教師對此進行了專題研究與實踐,通過在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抓住活動中的“動點”,設計好“動法”,“激活”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生物? ?課堂? ?活動化教學? ?動點? ?動法? ? 存在問題
生物活動教學是指在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建構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學生主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1、生物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化的必要
生物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化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國義務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倡導探究性學習,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充分調動、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成為本次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學習方式的轉變離不開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方式的改革必須實現三大轉變: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從以知識量為目標,講授為基本方法的填鴨式教學轉變為以能力為目標,以活動為基本方法,集中表現為“做中學”的開放式教學;教師的角色也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實現上述三個轉變的核心,是能否有效地將“活動”引入課堂,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因此,“活動化教學”是實施新課程學科課堂教學較為適宜的教學方式。
2、生物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化的研究實施
談到“活動”,人們普遍想到學科課堂以外,冠以“課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課堂中活動,為了趕進度,許多學校也多是延續到課外,學生自行開展,教學質量難以控制。我們應該讓生物課堂教學也“活動”起來,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化研究,讓學生用“動”的方法學習,在“動”中學,解放學生頭腦、雙手、眼睛、思維、空間,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主體的課堂。那么如何實現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我校生物科組教師對此進行了專題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認為,實現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關鍵是:在教學設計與實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動中的“動點”,設計好“動法”,“激活”學生。
2.1? 尋找“動點”
2.1.1 “科學、人文”的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動點”。“科學、人文”的學習氛圍即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為學生創造自我實現的條件是主體發展的前提。讓學生享受到學習快樂,從而激發學生主體積極性,激發學生“動點”。
2.2? 設計“動法”。
初中生物課堂活動教學旨在讓學生生動活潑、愉快學習,德、智、體協調發展。根據初中生物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主要設計以下幾類活動:
2.2.1 游戲類。人們對喜歡的東西學得最快。學生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游戲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維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諧發展,在游戲中,學生快樂學習,快樂發展。教學中我們常采用拼圖游戲、競猜游戲、填字游戲、角色扮演游戲等。
2.2.2 制作類。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俗話說:心靈手巧。訓練手就是訓練腦,“十指連心”手巧才會促進心靈。在課堂上,我們設計許多制作活動,如:細胞模型、人體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運動中的協調作用的模型制作,環境污染課件、手抄報等等,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同時也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2.2.3 設計與創作類:我們開展了生物園設計、寵物條件反射建立設計,新的動物運動方式設計與制作、動物通訊方式探究方案設計、營養食譜設計……
此外還有調查、分析討論等等。
以上的各種活動過程需經歷親身實踐,記錄數據,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等綜合過程,眼、腦、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動手實踐是個核心環節,體現了活動的本質特點,離開這一環節即失去了活動的特點。
總之,課程中生物學科的價值不只體現在它的結論中,更在于它的發現和發展過程之中。知識永遠是一條河流,它在不斷地演變、充實和發展。在幫助學生學習和繼承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同時,更要幫助其學習和獲得鐫刻在其中的情意、態度和認知能力。這些僅靠接受和記憶學習都是不能獲得的,只有通過對科學發現過程的親身直接體驗才能獲得。而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體驗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價值,才能養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頑強精神,才能使學習成為人的生活有機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中學生物學教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蔡民.STS 教育與生物學教學.中學生物教學
3.《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北京市花園村中學,楊 穎
4.《談生物課改中的知識教學》,課程教材研究所,趙占良
5.《如何在生物課改中進行互動教學》,廣東肇慶中學,李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