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華
摘要:初中物理是初中教學階段非常重要的學科之一,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著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開深度學習。深度學習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在應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組建學習社群,為深度學習創設平臺;要能夠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掌握深度學習的方法;要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學習的體系,訓練學生的高階學習思維,使學生能夠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物理;教學實踐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是非常差的,所學習的內容也是非常枯燥的,學生無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素質,在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應使用深度學習的形式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使學生在未來走入社會后能夠擁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一、組建學習社群,為深度學習創設平臺
深度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更需要學生在教師搭建的平臺當中不斷深化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師組織學生形成一定的學習社群,能夠為深度學習創設出學習的平臺,促進學生能力的形成。學習社群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教師可以在校內通過分組的形式、興趣結合的形式等幫助學生結合成學習社群,讓學生在學習社群當中逐步掌握深度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在校外打造深度學習的互聯網學習社群,其依托的平臺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溝通群等其實軟件所搭建起的平臺,可以是校內學習網絡所搭建起來的平臺,還可以是由教師管理的BBS論壇所搭建起來的平臺。總之,良好的學習社群平臺能夠給學生的深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平臺當中獲得更加持久的學習動力和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創設教學情境,掌握深度學習方法
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掌握深度學習的方法是應用深度學習展開教學的必經之路。教學情境的創設方式多種多樣,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不要引導學生在情境當中利用所學習的物理知識解決相應的物理問題,從而實現深度學習。比如,在初中物理學習的過程中,電路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其學習的內容幾乎能夠解決生活當中所有的電路問題,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通過學習的電路知識解決相應的用電問題。如家庭用電中出現了短路,導致用電保護器當中的電阻絲熔斷,應當如何排查出短路電路、如何安全的更換電阻絲,這就成為了學生需要面對的問題。在這種生活場景當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能夠得到最大化的應用,同時也會面對一些非常棘手的問題,那就需要學生通過深度思考找到相對應的解決辦法,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三、構建知識學習體系,訓練高階學習思維
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學習的體系,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基礎,只有學生能夠游刃有余的使用學習過的物理知識,學生才能夠在思考時深入到問題的本質,實現深度學習。而訓練學生的高階學習思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能夠透過已有的物理知識,找到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實現深度學習思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自主的總結相應的物理知識,自主的發現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并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不同的知識進行融合和發展,實現學生能力的發展。比如,在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思維導圖這強有力的工具,并幫助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構建知識體系的時候有工具可用,能夠效率提升。再如,學生在學習杠桿相關的知識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高階學習思維,教師可以在已有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難度更高的問題。如很多學生能夠對常見的杠桿進行識別和分析,但是在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物體使用了杠桿原理,然而其外在表現與杠桿原理有著很大的不同,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分析這些物體的運動規律,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深化,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深度學習的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深度學習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依托各種平臺幫助學生打造各種學習社群,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社群當中相互鼓勵,使學生能有動力進行深度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深度學習的方法也是極其重要的,教師要能夠通過各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情境當中了解深度學習的方式。教師更要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起物理學習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學習的高階思維,使學生的物理學習能更上一層樓,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志剛. 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J].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21(8):2.
[2] 楊著欣. 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探究[J]. 天津教育, 2021(32):2.
[3] 段興平. 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J]. 學周刊, 20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