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鈺

摘要:目的:探討產后訪視護理干預措施對于產科護理質量以及母乳喂養的影響。方法:特選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從其他醫院分娩后在我院進行產后隨訪的86例開展研究。常規組采取傳統的產科護理方式,實驗組采取產后訪視護理干預措施。對比母乳喂養成功率、知識和技能掌握率、對護理服務的評價以及泌乳情況。結果:實驗組母乳喂養成功率、孕產知識與技能掌握率優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泌乳開始時間以及泌乳量充足占比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護理服務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產后訪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應用于產科護理質量,可以有效提高產后宣教質量,顯著提升整體干預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母乳喂養;產后訪視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2
伴隨著產婦教育綜合水平的持續性提升,母乳喂養已經成為了產婦與家屬高度重視的環節,同時產婦在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誤區,如何有效降低誤區影響并提高產后喂養效果便成為了產科護理質量的重點方向[1]。母乳喂養的優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其不僅可以為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提供必要營養,還能夠推動嬰幼兒智力發育,對于產婦的產后恢復也有一定促進作用。近些年我國母乳喂養率因為遭受社會因素與產婦心理因素的影響,整體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有效提升母乳喂養率便成為了產科護理工作的重要職責。產后訪視屬于一種產婦產后對其提供上門或信息通訊方式的隨訪指導,其能夠適當延長產科護理服務時間,有利于產婦的產后早期生活質量。近些年有許多研究認為,產后訪視護理干預的實施能夠顯著提高整個產科的服務水平,可以基于每天計劃開展指導,為產婦提供相應的護理幫助,基于簡單、容易操作、容易掌握等優勢,顯著提升母乳喂養效果[2]-[3]。對此,為了進一步提高產科護理服務水平,本文以對比方式探討不同護理管理措施及其效果。具體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特選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從其他醫院分娩后在我院進行產后隨訪的86例開展研究。基于不同護理管理措施分為兩組。實驗組43例,年齡區間21歲至34歲,平均(26.34±4.24)歲,順產17例、剖宮產26例,文化程度小學9例、初中與高中20例、高中以上14例;常規組43例,年齡區間21歲至35歲,平均(26.27±3.90)歲,順產19例、剖宮產24例,文化程度小學5例、初中與高中20例、高中以上15例。上述基礎信息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常規組采取傳統的產科護理方式,護理內容主要集中在產后,具體護理措施如下:產后開展口頭教育和床邊示范。針對性強化母乳喂養優勢,同時講解母嬰同時、早接觸、早吸吮以及早開奶的理念、方法以及作用,同時指導產婦糾正錯誤的喂養理念,講解正確泌乳技術方式,解答產婦以及家屬所咨詢的內容。提供口頭教育結合床旁示范,特別是對于初產婦需要重點講解新生兒護理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項,同時講解喂奶的體位以及注意事項等,做到根據需求哺乳,并指導產婦掌握正確的擠奶手法,從而預防乳頭皸裂以及漲奶等問題。
實驗組采取基于產后訪視護理干預的護理服務模式,具體措施如下:1、在產婦出院后通過桂婦兒系統獲取產婦信息,根據系統中案例進行記錄并及時進行聯系,介紹產后護理的重要性以及產后訪視的服務內容,同時介紹母乳喂養的支持作用以及持續時間,指導產婦乳腺炎的預防措施以及產褥期的保健知識,應用問卷調查方式掌握產婦的母乳喂養情況,并隨時基于網絡途徑進行隨訪;2、母乳喂養宣教。基于隨訪時重點講解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在上門隨訪時,基于護理人員觀察產婦的母乳喂養方式與過程是否正確,針對錯誤情況及時進行糾正,鼓勵產婦保持夜間母乳喂養,同時發放母乳喂養的知識資料,告知產婦進行觀看并熟悉掌握母乳喂養的方式,特別是演示擠奶的方式;3、飲食護理。飲食護理時需要注重對家屬的教育,在產褥期中應當多食用乳汁分泌促進較強的食物,例如雞肉、魚肉、瘦肉、牛奶、豆類等,保持多樣化飲食,同時適當的攝入脂肪,增加瓜果蔬菜的比例。在為產婦提供飲食護理時特別需要注重不能因為擔憂體型過胖而拒絕飲食;4、乳房按摩。根據產婦個體情況提供相應的護理幫助。例如,對于存在脹乳的產婦,可以提供乳房熱敷與按摩。乳房按摩的方式主要是以環形按摩、螺旋式按摩、乳房拍打、乳房抖動、乳頭伸展以及穴位按摩等內容為主,按摩時需要基于輸乳管的走向從乳根到乳頭進行按摩,同時在乳頭根部2cm的位置應用拇指與食指進行按摩,其手法主要是將兩指朝向胸內壁擠壓后松弛,按摩完成后再另一側進行按摩,一手托住乳房,另一首基于手掌大小以魚際肌順時針的方向以螺旋式進行按摩,同時輕柔拍打;5、吸乳指導。如果產婦在產后存在乳房脹痛需要進行吸乳,此時便需要提供吸乳的指導教育。正確指導采用電動吸乳器進行吸乳的操作方式,例如先按摩雙側乳暈然后以快-慢的方式進行吸乳;6、在隨訪期間需要注重做好新生兒檢查。在訪視期間需要做好對新生兒體溫、心率以及體重的測量,同時測量經皮黃疸,聽診新生兒的心肺狀況以及腹部觸診情況,仔細觀察新生兒的眼、口、耳、鼻等外觀和四肢活動狀況。同時檢查肛門和生殖器是否存在異常表現。針對新生兒家屬提供正確的護理方式教育,將臍帶護理與喂養方式告知家屬,同時咨詢新生兒近期喂養和大小便的實際狀況。告知家屬定期帶領新生兒返回醫院接受疫苗接種,同時提供體檢指導單,提前了解體驗與疫苗接種的意義,從而保持高度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對比母乳喂養成功率、知識和技能掌握率、對護理服務的評價以及泌乳情況。
滿意度基于自制量表進行評價,結果劃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23.0版本SPSS軟件進行處理,數據基于卡方或T值進行檢驗,數據對比以兩次進行檢驗。基于參量估計與假設檢驗方式實現對數據的處理,P<0.05證明數據滿足統計學對比意義。
2.結果
2.1母乳喂養成功率、知識和技能掌握率以及對護理服務對比
實驗組母乳喂養成功率、孕產知識與技能掌握率優于常規組,P<0.05詳情見表1。
3.結論
母乳喂養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其能夠促使嬰幼兒保持健康成長,同時乳鐵蛋白能夠更好的促進鐵吸收,并基于牛磺酸推動大腦發育,溶菌酶能夠實現對疾病的預防,DHA可以有效強化實力水平,可以豐富新生兒的營養物質,從而促使嬰幼兒消化吸收功能得到改進。相對于配方乳而言,母乳屬于嬰幼兒最優質且首選的飲食[4]-[5]。近些年我國母乳喂養率并不理想,甚至存在不斷下降的趨勢,其主要是和初產婦缺乏母乳喂養經驗以及社會、心理因素相關,部分初產婦因為缺乏母乳喂養的經驗,對于母乳喂養的正確方式無法準確掌握,導致母乳喂養時的效果不理想,很容易在喂養過程中形成負面情緒,甚至喪失對于母乳喂養的信心,再加上部分產婦的母乳量不足,無法提供充足危害,結合認知誤區很容易導致母乳喂養接受率下降,從而不利于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有研究認為,母乳和小兒智力發育有直接關聯,母乳喂養時間越長則智力水平越高,但是這一關聯在9月開始不再明顯。部分缺乏母乳經歷的產婦因為缺乏乳房護理知識,導致乳汁分泌緩慢以及分泌量不足,此時便需要不斷的開展母乳喂養。新生兒的體質虛弱并且吸吮能力較差,這也為母乳喂養形成了一定的障礙[6]-[7]。對此,產科護理期間除了需要確保產婦與新生兒安全,還需要指導產婦保持正確的母乳喂養,從而推動嬰兒健康成長。采取產后訪視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其重點意義在于基于路徑開展護理,能夠保持護理服務本身的規范化與系統化,可以更加詳細的明確每日護理任務,特別是對于低年資護士而言能夠幫助其明確工作目標,可以為管理人員提供更加詳細的檢查依據,從而提高產科整體服務水平[8]-[9]。
因為產婦在醫院產房分娩之后短時間內就會出院,常規護理方式主要是針對產婦提供簡單的母乳喂養宣傳教育以及相關指導,借助定期電話隨訪的方式掌握母乳喂養的相關狀況,這一種模式之下的護理干預措施缺乏有效力度,雖然電話隨訪可以一定程度提高產婦母乳喂養意識,但是仍然有部分產婦存在依從性差、喂養不規范以及效果較差等問題[10]-[11]。產后訪視護理方式主要是基于目前產婦院內護理的現狀與局限性提供的一種新型護理服務模式,在產婦出院之后可以提供上門隨訪,能夠在產婦的家中提供相應的護理干預服務,可以有效解決產婦在母乳喂養方面的意識、技能問題,可以將被動護理服務轉變為主動隨訪服務,能夠更好的促進泌乳并保障母乳喂養效果,可以借助反復性的強調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延長喂養時間,從而提升遠期母乳喂養率,保障喂養效果[12]。整體而言,產后訪視服務模式屬于一種低成本、高收益的護理服務模式,能夠顯著拓展產科護理局限性,可以有效應對母乳喂養不斷下降的社會現狀,可以更好的保障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以及新生兒的健康狀態,可以為產婦以及新生兒提供重要的生理性保障,實施價值較高。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母乳喂養成功率、孕產知識與技能掌握率優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泌乳開始時間以及泌乳量充足占比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本研究充分證明產后訪視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產科護理質量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產婦的喂養水平,對于泌乳質量的推動作用明顯,可以保障新生兒得到充足母乳供應,從而促使新生兒健康成長,可以作為常規護理干預措施。
綜上所述,產后訪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應用于產科護理質量,可以有效提高產后宣教質量,顯著提升整體干預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肖媛媛.心理護理臨床路徑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心理狀態,并發癥及母乳喂養情況的影響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21(14):144-145.
[2]磨燕,鄧雯婷,李曉燕.社區產后訪視對母嬰健康的有效性觀察及母乳喂養率影響評價[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9(A01):2-2.
[3]田曉紅,薛卉.產后早期乳房無縫隙護理對產婦母乳喂養情況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21):3-3.
[4]馬玲,周燕,戈玉平,等.強化父親參與支持策略對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0,40(5):6-6.
[5]肖媛媛.心理護理臨床路徑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心理狀態,并發癥及母乳喂養情況的影響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7):4-4.
[6]吳燕,張英,朱艷芬.產前產后全程護理干預對乳頭缺陷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3):3-3.
[7]王向華,樊莉萍.圍生期無縫隙的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對健康產婦及新生兒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9):5-5.
[8]劉歆.護理綜合干預對于乳頭凹陷產婦產后母乳喂養成功率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21(S02):3-3.
[9]陳婷婷,萬麗.基于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對初產婦母乳喂養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11):4-4.
[10]羅敏.全程優質護理對產婦哺乳技能及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2020,43(S01):2-2.
[11]黃鸝鳴,李惠芬,董琴,等.醫聯體模式下產婦母乳喂養管理實踐及效果[J].中國護理管理,2020,20(6):5-5.
[12]竇廣偉.產前產后干預提高母乳喂養率[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9,31(A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