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 陽麗娟

摘要:目的 研討腰椎間盤突出癥采取腰椎牽引配合短杠桿微調手法治療的療效。方法 選取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均來源于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間收入,按區組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組內分別有40例。對照組采取腰椎牽引治療,觀察組采取腰椎牽引配合短杠桿微調手法治療,對比兩組疼痛和功能障礙改善情況以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分數和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ODI)分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0%,顯著比對照組的77.50%高(P<0.05)。 結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采用腰椎牽引配合短杠桿微調手法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礙情況,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牽引;短杠桿微調手法;治療效果;疼痛;功能障礙
【中圖分類號】R681.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腰椎間盤的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到神經根、馬尾神經,使得纖維環破裂的腰椎間盤變性綜合征,患者會表現出坐骨神經痛、腰痛、股神經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當前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以及運動量的減少,使得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并且有年輕化發展的趨勢[1]。目前臨床主要采取非手術治療的方式,有研究表明,腰椎間盤突出癥采用腰椎牽引配合短杠桿微調手法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疼痛狀況,使功能障礙情況得到減輕,治療效果更明顯[2]。基于此,本研究將腰椎牽引配合短杠桿微調手法治療實施于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間收入的4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間收入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成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其中對照組有20例女性和20例男性,年齡范圍26-71,平均數是(48.53±3.16)歲。觀察組中有19例女性和21例男性,年齡范圍26-72,平均數是(48.96±3.61)歲。兩組基本資料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各項檢查均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2)沒有接受過其他任何方案治療者;(3)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曉同意,并且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實施。排除標準:(1)腰椎存在嚴重創傷或手術者;(2)合并肝腎等重大器官病變者;(3)存在骨腫瘤、腰椎結核、嚴重感染者;(4)合并精神和認知障礙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腰椎牽引治療,選用杭州立鑫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LXZ -100B型腰椎牽引床,患者在牽引床上保持仰臥位,將胸部和骨盆分別用牽引帶固定,做縱向的牽引。牽引的物質量為25-50KG,主要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一天牽引一次,一次牽引20分鐘,一個療程10天,連續牽引兩個療程。觀察組:同對照組中的腰椎牽引治療,再給予患者短杠桿微調手法治療,協助患者取俯臥位,頭部在床前保持自然的下垂,將雙上肢分別放置在身體的兩側,將一軟枕墊在腹部。操作者在患者左邊站立,首先按摩患者的下肢的肌肉和患側腰臀部,讓患者處于放松狀態,然后雙臂交叉,一只手掌根豌豆骨按壓在患者病變的椎間盤上位椎體對側橫突處,即棘突旁開兩厘米處,另一只手的掌根放置在病變椎間盤的下位椎體同側的橫突地方,囑患者呼吸保持緩慢和勻速,用兩只手掌根同時對橫突處向下按壓,待患者呼吸保持均勻后再逐漸加大掌根的按壓力度,主要以患者能夠耐受,選取患者呼氣末期肌肉放松的時候,操作者兩只手掌跟再同時加大用力按壓橫突及旋轉力量,使椎體向棘突中線的方向旋轉復位。一天一次,單次手法治療15-30分鐘,一個療程為10天,連續治療兩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1)兩組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比較,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來評價[3],將一張畫有10cm線的紙拿給患者,從0到10端痛感依次增強,讓患者按照自身疼痛程度在線上畫一個點。(2)兩組治療前后功能障礙情況比較,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ODI)進行功能障礙的評估[4],一共10個問題,每個問題6個選項,依次為0-5分,總分越高提示功能障礙越嚴重。(3)對比兩組治療效果,依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標準來評價[5],痊愈:腰椎疼痛有顯著改善,臨床體征消失;好轉:腰椎疼痛有所好轉,臨床體征有減輕;無效:腰椎疼痛和臨床體征沒有改變甚至更嚴重。
1.4 統計學處理
本文數據全部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來進行計算和分析,均數±標準差(x±s)用于表達計量資料,χ2用于表示計數資料,其中P<0.05表示數據具有差異。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疼痛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前VAS分數相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分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功能障礙情況相比
治療前兩組ODI分數相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ODI分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0%,顯著較對照組的77.50%要高(P<0.05)。見表3: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在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病變的基礎上,由于慢性勞損或急性扭傷、受涼等因素的作用,使得發生纖維環破裂、椎間盤變性等情況,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壓迫神經根引起支配區域的疼痛和功能障礙,經常表現為腰部和下肢的放射痛,影響患者生活質量[6]。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制主要為機械壓迫學說,在中醫的理論中屬于“痹癥”的范圍,其主要和督脈失養、感受外邪以及肝腎精血虧虛等因素有關聯,臨床通常應用牽引、推拿等非手術方法進行治療[7]。腰椎牽引治療能循序漸進的對全身各個關節部位進行拉伸牽引,從而達到矯正變性的骨節、還原生長空間、促進肌肉纖維細胞的活化、增進骨骼延伸的目的。使用腰椎牽引治療能將椎間盤的壓力減輕,從而起到對神經壓迫癥狀緩解的作用,有利于炎癥消散[8]。并且牽引治療有利于神經根和神經根袖的松弛和位移,更有利于建立和諧的、新的“根-盤”關系,讓其逐漸達到分子生物學平衡和生物力學平穩,來使得牽張或壓迫減輕或消失[9]。有些傳統的長杠桿手法,雖然操作方便和省力,但是力需要經過多個環節才能傳遞到需要調整的部位,因此治療時力的可控性比較差,若將此手法應用到比較復雜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有可能會加重腰椎的錯位和失穩,甚至還會造成新的損傷,輕的會影響療效,重的甚至會發生手法意外[10]。短杠桿微調手法是有機的將理筋手法和現代整復手法相結合,操作可控性強、準確性高、更安全,治療效果更顯著。該手法的著力點主要在病變階段上下椎體的棘突和橫突上,不會干擾其他節段的穩定性。并且該手法強調以最小的節段被動運動幅度,使得突出的椎間盤和受壓的神經根之間發生相對位置的變化,從而引起神經根的減張或減壓效應,避免手法應力的多鏈接傳遞,使得非病變節段不需要承受額外的載荷損傷[11]。 并且作用點比較集中,操作者不需要用太大的力即能完成,力矩比較小,椎體上的受力也小,該手法強調順勢微調,不追求關節彈響聲和椎骨見的錯動感,在治療時力的可控性大,產生意外損傷的情況也會明顯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使用短杠桿微調手法治療能夠起到活血、理氣、舒筋通絡的作用,首先應用常規的手法對患者下肢的肌肉和腰臀部進行按摩,有助于疏通局部的氣血,減輕腰背部疼痛感[12]。然后應用短杠桿微調手法能使得病變的椎間盤和受壓的神經根之間出現相對位置的變化,使突出的髓核對神經根的壓迫癥狀得到緩解[13]。本研究得出治療后觀察組VAS分數和ODI分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0%,顯著比對照組的77.50%高(P<0.05)。觀察組使用兩種治療方法相結合,能夠共同發揮其優勢,因此治療效果更顯著。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癥采用腰椎牽引配合短杠桿微調手法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功能障礙情況和疼痛癥狀,使治療效果得到提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慶華.腰椎牽引溫針灸聯合推拿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障礙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3(5):778-781.
[2]盧興軍,曾濤,馬道友等.推拿聯合腰椎牽引治療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2020,41(7):986-989.
[3]黃俊,江蔚,王明俊等.中藥熏蒸聯合物理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功能的影響[J].頸腰痛雜志,2017,38(4):343-346.
[4]陳紅琴,董秋芳.腰椎牽引器聯合超短波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19):105-106.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6]張琳,高謙,王剛等.內熱針與腰椎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近期療效比較[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7,19(2):122-124.
[7]朱俊.特異性短杠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可行性觀察[J].頸腰痛雜志,2018,39(1):100-101.
[8]朱琳,白玉,李沛等.特異性短杠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6,5(12):19-22.
[9]李俊,盛春勇.長短杠桿推拿手法聯合功能訓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5例臨床觀察[J].頸腰痛雜志,2017,38(6):596-597.
[10]原娟.紅外線、腰椎牽引聯合康復護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5):185-186.
[11]涂海洪,黎云霞.腰痛寧膠囊聯合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7):146-148.
[12]王琴.電針、牽引聯合中頻物理康復療法治療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2):171-173.
[13]劉行高,魏彬,王洪濤, 等.自擬行氣化瘀健腰湯聯合推拿牽引在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中醫藥,2020,15(4):60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