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方旭 高天寶
摘 要: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立德樹人理念。伴隨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已成為職業教育領域面臨的新課題。在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教學實施過程中面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在探析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價值的基礎上,透過中華優秀傳統課程模式的探索和課程實踐改進兩個方面針對課程的價值進行闡釋。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成為偉大的民族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歷經磨難奮發圖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培養和發展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自改革開放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逐漸被重新重視、重新認識、重新學習,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培養新時代青年學生的道德素質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義,本文著力審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并從課程的教學模式及課程實踐進行探索且提出探索性的建議。
一、審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體現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的瑰寶,其蘊含的價值是豐富的。青年是祖國的中流砥柱,是民族的希望。在高職院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作為一種知識的傳播和文化的熏陶,更是作為高職學生的心性和價值學習來看待。我們必須重新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從更高的站位與更廣闊的視野來認識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
(一)加強文化自覺,培養有知識有文化的中國青年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讓高職學生感知傳統文化的經典傳承,體會傳統文化中中國人的性格氣質、精神面貌以及觀念智慧,使其在文化上深深烙上傳統文化印記,從而成為一個具有文化自覺意義的新時代中國青年。這不僅對于學生個人全面成長是有益的,更能促使他們對中華民族產生高度的精神依戀,建立起與中華民族的情感鏈接,為其自覺主動地投身民族復興大業奠定基礎。培養廣大青年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加強高職學生的文化自覺,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進一步帶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傳承和發展,就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精神,要引導學生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的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高職學生提供精神指引。
(二)加強人格修養,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就會缺乏集體凝聚力。中華民族源遠流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擁有豐厚的德育資源和經驗,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利他教育,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身之道,再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理想,傳統文化極為突出倫理道德教育,注重理想人格的培養,不斷深化人民對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認識,使人們能夠自覺地關注自身德行修煉,塑造個人的良好品德,并且能夠自覺地以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在社會價值取向愈加多元化的今天,開展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充分利用根植在傳統文化深處的集體主義思想,深化青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谧印保瑢τ谶M一步做好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明的血脈從未間斷。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設文化強國,培養好新時代青年學生,讓時代青年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并從中汲取有益于成長的養分與力量。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綿延5,000年而不絕,恰恰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可為推進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大的資源和源源不斷的動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表大出來的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的體現。新時代中國的崛起讓國人重新認識了傳統文化,并對其肅然起敬。讓民族文化用過課堂深入學生的生活,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不斷推動時代的文化創造,不斷繁榮發展中國夢的建設。
二、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索
(一)正確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大力弘揚和開展高職院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需要。傳統文化將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文化動力因素。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重新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深刻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整個教育事業中的定位,不僅要關注學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傳承其優秀的價值理念。要從承擔歷史使命、落實國家發展戰略的角度來認知、研究、部署與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傳統文化應該保持一種尊重歷史的辯證態度和面向未來的現代意識。一些傳統文化中存在糟粕,但沒必要因“糟”廢“食”。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摒棄國粹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既不盲目,也不走極端。要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辯證地看待歷史的發展,辯證地傳承傳統文化。自輕自賤傳統文化,甚至拋棄傳統文化,是不利于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一味唱衰中華傳統文化,是不符合中華民族,乃至世界的發展趨勢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正確處理好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關系,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將過去的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特色緊密聯系起來,與未來需要緊密聯系起來。
(二)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整體統籌與設計
為了更好的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體系和設計,在教育過程中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研究,包括“融入式”課程及“獨立性”課程兩類,要加強整體設計與規劃,統籌各方面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深入挖掘地域、群體文化價值,提高課程的系統性、連貫性、專業性,保證知識教學的系統性;在教學設計中要厚植學生中華文化底蘊,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堅定不移文化自覺和文化信念,樹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接續奮斗的理想信念。
在統籌設計過程中要以目標、問題、素養作為導向,針對高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體會入手,針對性地確定主義內容,努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教學的細化和具體化,為學生提供健康成長所必備的精神營養。
(三)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方式
要改變過去滿堂灌、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不能“復古”。傳統文化課堂教學要更加深入,重點啟發學生進行獨立、辯證的思考與分析。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互聯網時代,要采用更加豐富多元的教學方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更真切的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感知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認同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另外,要進一步加強學校隱性課程建設,如學校黑板報、環境裝飾等方面要營造傳統文化濃郁氛圍,實現傳統文化教育的無聲浸潤。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就是要通過各種切實有效的方式和途徑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走到學生身邊、走進學生心里,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大仁大愛、大德大能,培根鑄魂,潤育生命,最終內化于心、外顯于行。
參考文獻:
[1]徐梓.中華傳統文化應成為中小學教育的“正餐”[J].群言,2014(7):14-16.
[2]周心怡.對韋伯儒教論的反思 [J] .世界宗教文化,2002(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