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桔新
摘? 要? 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為目的教學目標設計是以學習理論、教學育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課堂教學問題、構建和設置教學目標、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修改方案、反思教學的過程。體育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目標的設計這對于有效地推進初中體育課程改革教學具有實踐的意義。
關鍵詞? 課程目標? 教學目標? 構建? 設置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3-138-02
一、體育教學目標的概念界定
體育教學目標是依據體育教學目的而提出的預期成果。這個預期成果可分為階段性成果和最終成果,階段性成果是體育教學的階段目標;階段性成果的總和就是最終成果,及體育教學總目標。“目標引領內容”是新課標課堂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先確定目標然后在目標統領下確定教學內容,遵循了以生為本、以學生為發展主體的教育思路。課堂學習目標引領下的具體教學內容是我們體育與健康課程總體目標的具體體現,體育教學總目標是體育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標志。我國現階段的體育教學目標是向學生傳授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術、技能,促進健康,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然而,作為體育教學目標的學習或身體練習結果是學生體質增強,一般體育能力或個性的發展,還是體育知識、技能的習得或品德的形成呢?對這個問題至今仍未有一個科學的共識。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許多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采用一種與他們想要達到的目標完全不一致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和實施以及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等,無形中構成了對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個性,自由、創造、發展的控制,同時也對達成學校體育的目的造成一定的困難。為此,科學構建與設置目標本身已成為當前體育教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因此,體育老師如何制定設計一個合理的課堂學習目標尤為重要。
二、體育教學目標的設計的方法
1.體育教學對象的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與體育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也就是分析體育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
2.體育教學內容的分析。確定教學內容的范圍和深度,弄清體育教學內容中各項知識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具體分析步驟是:體育教學任務的分析,體育教學任務的分類,體育教學內容的評價。
3.體育教學目標的編制。體育教學目標編寫的要求:全面、具體、準確、明確、靈活、可操作、可接受、具有層次化。體育教學目標具體表述方法:即行為主體、行為動詞、情境或條件、表現程度。
三、體育教學目標案例分析與思考
案例一:《籃球“傳切配合”戰術的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
1.80%的學生初步掌握“傳切配合”戰術的動作形式,并在教學比賽中得到應用。
2.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練習中把握時機,靈活運用,以提高戰術成功率。
3.通過小組間的自主學習與展示,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表現欲。培養學生相互幫助,相互配合的能力。
4.遵守團隊規則,在充分享受健身樂趣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間的服從與合作意識。
分析與反思:課時教學目標應該圍繞學生運動技能知識掌握和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制訂課時目標時要有全面的觀點。但就體育課程性質而言,圍繞運動技能教學和身體鍛煉應該是主要的,應該在運動技能學習和身體鍛煉中考慮滲透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在設計課時目標中既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又絕不能陷于教條,平均用力,更不能僅憑教師主觀愿望,想當然地側重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案例中教學目標二給人第一感覺是比較亂,首先,案例中掌握“傳切配合”、教學比賽中運用、提高戰術成功率、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表現欲、享受健身樂趣、服從等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目標太多,45分鐘的體育課能否達成值得懷疑。其次,案例目標中缺乏身體鍛煉目標,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心理、社會適應,脫離身體鍛煉這個載體去達成學生心理、社會適應目標,這樣的目標是空洞無力、蒼白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最后,目標層次不清。目標二中的“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目標三中的“培養學生相互幫助、相互配合”和目標四中的“遵守團隊規則、更要培養學生間的服從與合作意識”出現重疊現象。制訂本課的課時目標,首先要研究籃球“傳切配合”的技術細節及其評價標準,考慮安排學練程序、步驟,然后研究學練過程的鍛煉內容和因素,最后研究技術學習和鍛煉內容的蘊涵的行為教育(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制訂出符合課堂教學的課時目標。設計本課教學目標的思路與反思:(1)初步掌握“傳切配合”的一傳一切和空切動作形式,切入同學果斷快速擺脫對手,接傳球同學及時傳球的成功率在60%以上;(2)在學練和教學比賽中,找出三種以上結合有球技術鍛煉速度、靈敏、彈跳力的方法;(3)與同伴練習傳切配合學練和教學比賽中,反復進行練習,體驗自己在配合中的角色和作用。
案例二:《學習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教學目標。
1.基本掌握正面雙手墊球的技術。
2.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4.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分析與反思:這個案例在制定過程中用到了很多模糊和籠統的概念,如體能、意志品質等,因此給人的感覺就顯模糊、籠統。比如“要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這個體能目標,它的指向性就很不明確,因為體能包含速度、力量、耐力、靈敏等很多方面。如果說要通過正面雙手墊球這堂課來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那目標中一定要指明具體發展學生哪一體能水平,也就是說這堂課究竟是提高學生速度體能,還是提高學生有氧耐力的體能?一堂課不可能增強所有的體能,因此目標要具體明確。同理,意志品質也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包含獨立性、果斷性、堅毅性、自制力等很多方面。所以我們在制定這樣一個目標的時候,要具體到、細化到一個方面去,即通過這節課我們要培養學生哪個方面的意志品質。比如說通過這節課我們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性還是培養學生的果斷性?只有這樣我們在操作時才容易達成目標,所以制定的目標要有指向性、針對性,要具體明確。再看技能目標設計,本案例的技能目標給人一種難以量化的感覺。如果這樣設計技能目標“80%的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正面雙手墊球的技術”,這樣本節課的技能目標的設計就顯得很明確了。因此,技能目標如果無明確的量化會導致一節課的技能目標難以測評。
案例三:《學習排球雙手下手墊球》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雙手下手墊球的基本技術。
2.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興趣。
3.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態度。
4.培養學生相互合作觀念。
分析與反思:本課能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理念,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課的設計和教學過程,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出發,用游戲和情景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例如:通過滾球游戲可以培養學生對排球的興趣,增強排球手感,活躍課堂氣氛,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用探究學習法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以積極的運動參與為前提,使學生逐步掌握墊球的知識技能,并得到身體的鍛煉。同時,教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在練習中,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本課較好的運用了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式,使學生不僅學到了墊球的基本知識技能,而且身體得到了鍛煉,進而增進了身心健康,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
教學目標的實現,最終是要通過學生來完成的。教學目標的設計是依據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離開了教學的現實需要,也就談不上進行教學目標設計。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集中體現在教學目標中。教學目標設計時,應當明確教學任務,并進行認真的分解、分析,達到可操作的具體要求,并且要綜合考慮各種教學因素,具體目標時可以成為的教學措施和評價手段,使教學目標的設計方案在立足教學現實需要的基礎上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以往的教學實踐表明,重教輕學,課堂教學缺乏學生的積極性,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目標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從教的角度考慮問題外,還必須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依據加以認真對待。可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在決定教什么和如何教時,應當全面考慮學生學習的需求、認識規律和學習興趣,著眼于輔助、激發、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既不能完全依據經驗行事,脫離課程標準,也不能排斥教學經驗的作用。只有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經驗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課時目標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樊臨虎.體育教學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3]高勝光.對體育教學目標設計案例分析[J].體育教學,2011(0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