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瑩瑩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閱讀的現狀,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好數學教材,多讀數學課外讀物;論述了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讓數學閱讀之花在數學課堂上絢麗綻放,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素養,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有效策略
一、小學生數學閱讀的現狀分析
(一)數學讀物枯燥,閱讀氛圍不濃
數學讀物相對于文藝類的書籍,顯得比較枯燥、抽象,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也不能滿足學生對大自然奧秘探究的興趣。一般數學讀物里面含有數學題,需要一邊讀,一邊分析,不少學生一看見長長的數學題目就會頭暈,不能靜下心來仔細分析關鍵性語句,造成一做題就容易錯的狀況,久而久之會產生畏難情緒。
在學校,學生需要上課,課后也有作業需要及時完成;在家里,孩子們寫完作業要上興趣班。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留給孩子們的閱讀時間少之又少。不少家長一閑下來拿著手機玩,沒有閱讀習慣。整個社會的閱讀氛圍不夠濃郁,對數學讀物來說,讀的人就更少了。數學閱讀的氛圍是否濃厚,這與班主任的引導、家庭環境的熏陶息息相關。
(二)閱讀不夠獨立,讀題急躁馬虎
一年級小學生因為識字不多,他們在做數學題的時候,特別是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時候,需要老師或者家長幫他們讀題。可是,一些年輕的老師,或者家長在給孩子們讀題的時候,因為覺得孩子動作太慢,就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情不自禁地為孩子分析題目,梳理思路,或者給出提示。久而久之,孩子在做題時就會形成一種依賴性,依賴家長或者老師讀題,給自己梳理通順。這就造成了孩子從小開始,就沒有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明明前后兩道題有一字之差,如“下半月增加到”和“下半月增加了”,具有天壤之別,可是孩子們還是按照前一條的思路去解答了,前面的題目讓孩子們產生了思維定式,這是原因之一;孩子們沒有認真細心讀題,這是另一個主要原因。學生在做后一題時,思維受到定勢的影響,還沒有讀完題目,就按照前面一題的解題思路做了。
小學生感知覺比較籠統模糊,他們喜歡獵奇,缺乏細心,這就造成他們讀題時馬馬虎虎,還沒有把題目讀完,就急急匆匆動筆寫了。如明明是26,他們卻讀成了62;明明是除法,卻當成加法來做……這些,都是孩子們在閱讀中,缺乏細心和耐心。
(三)教師不夠重視,缺乏閱讀指導
目前,不少語文教師重視對孩子們閱讀能力的培養,也能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但是學生的數學讀物屈指可數,學生自己買得少,班級圖書角也不常見,甚至沒有。學生的閱讀書目大部分是語文學科或者是自然常識類的。學校開展的閱讀活動,大部分是以語文學科和英語學科為主。無論是家庭還是校園,數學閱讀缺乏資源,沒有氛圍,閱讀時間少之又少。
不少數學教師對數學閱讀涉及不深,甚至于沒有這方面的理念,不知道數學閱讀的概念,也不懂數學閱讀的范疇、外延等,更談不上對學生的數學閱讀進行科學的、有效的指導了。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閱讀內容
(一)指導學生認真讀好數學教材
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讀好文本上的插圖。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據優勢,他們喜歡直觀的圖片和形象化的展示。因此,在小學數學書上,有不少直觀形象的插圖,插圖上還有對話框,這些是插圖上的小朋友,針對例題的提出的疑問,也是孩子們心中的困惑。這些問題在教科書上,以插圖形象展示,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這些插圖,尤其是對話框中的質疑,要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如何去解決這些疑問。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讀每個章節的例題。例題是數學教材的核心所在,是每一節課孩子們要學習的內容。無論是例題的題目,還是解題的過程,孩子們都要細細讀,理清思路。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好例題中的問題,讀懂每道例題的結論。必要的時候還要抓一支筆,一邊讀一邊畫圖,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進行列式解答。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中練習。練習是和例題相配套的一系列的題目,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這些練習,能熟練掌握本章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熟練掌握解題的思路,并在閱讀中認真解答每一道練習題,學會舉一反三,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解答,學會在生活中遷移運用,努力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中的思考題。教材中的思考題一般放在本章節的最后,旨在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認真閱讀,仔細解答,培養學生的拓展性思維的能力。
(二)指導學生認真讀好數學課外閱讀
小學數學教材就那么薄薄的一本,如果一學期就讀這么一本,顯然閱讀量是不夠的。除了閱讀課內的教材,學生還需要在課外大量進行閱讀。數學讀物的范圍很廣,古今中外都有,學生要學會廣泛涉獵。像人們津津樂道的“雞兔同籠”“老鼠打洞”等問題就出自《孫子算經》《九章算術》等古典書籍,很有趣,也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這些書都是用文言文敘述的,這就需要孩子們具備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現代的數學課外閱讀書報也有不少,如《數學報》《小數報》《數學繪本》《小小數學家的故事》《童趣邏輯》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多閱讀,在閱讀中了解數學發展史,學習數學家刻苦鉆研的精神。
三、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從內容入手指導學生閱讀
1.閱讀數學概念,讀清內涵
有的學生將概念讀得很熟,背得也是滾瓜爛熟,可是他們運用概念去做題,往往會出錯。究其原因,這些概念是教師直接給學生的,學生是被動接受的,他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并不能加以遷移運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探究的過程,親歷概念是如何得出來的,在概念得出之后,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讀明白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讀出注意點,讀準關鍵詞,讀出可能會出現的錯誤。如什么是平行線?“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作平行線。”這里“同一平面內”這幾個字,學生往往會忽視,這就是關鍵性的詞語,也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教師要提醒學生在閱讀中注意這些關鍵性的詞語。
2.按綱進行閱讀,靈活轉換
教師可以根據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列出相應的數學提綱,引導學生按綱閱讀,增強學生數學閱讀的目的性。在引導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區別對待,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加以內化,把閱讀到的信息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敘述數學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表述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轉換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把文字敘述轉換成數學符號,并進行運算,得出結論。如引導學生把文字敘述題正確轉換成算式,進行計算;把長長的一段語言描述轉換成一目了然的線段圖,列式計算等。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分析題干,排除干擾,提取有效信息,把文字描述轉化為數學語言,建立數學模型,成功解決問題。
3.自主參與嘗試,探索求解
學生在閱讀完教材后,教師要鼓勵孩子們善于質疑,勇于質疑。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閱讀中產生的疑問,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把這些問題一一列舉,并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匯總、歸納,剔除淺顯易懂的問題和偽問題,找出重點問題和難點所在,引導學生探究并解決這些問題,鼓勵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學生在探究中,教師不要過多干預,不要占據主角位置,不要成為知識的主宰,不要成為時間的控制者,要善于隱身到幕后,做學生探究的引航人,做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讓學生在自主性的閱讀中,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時空,讓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能嫻熟地運用數學化的語言來提出問題并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最終能解決問題。
4.求異創新,適當拓展
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比較陌生的數學素材,引導學生課后加強閱讀,以此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推測能力。比如,為學生提供一些條件不足的材料,讓學生在閱讀中自己補充一些相應的條件,并自主解決這些問題;給學生提供有多余條件的素材,讓學生自主閱讀以后排除干擾,進行剔除,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陌生的材料,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猜測意圖,抽象出解題的思路,提出自己的新的解題構想。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數學教材,走進現實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并把這些問題進行數學化。只要學生留心觀察,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中處處都會有數學問題。如家里用的電,需要分檔計算電費;家里的水費,也要分檔進行結算;我們乘坐出租車,計費問題也要用到數學;家里一個月的開支,也離不開數學等,這些題目,來源于現實生活,可以用數學知識進行有效解決。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閱讀中要培養學生學會質疑,并且帶著問題去進行數學閱讀。要學會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在書面文字材料和數學抽象性符號之間,架構起思維的橋梁,一邊閱讀一邊在腦海中建立起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要培養學生在數學閱讀中抓住規律,抓住本質性的問題,善于積極思考,善于分析綜合,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習慣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數學閱讀中做到手腦并用。首先要學會畫,畫什么?圈畫出閱讀中認為關鍵性的詞語,畫出自己認為的重點部分,提醒自己在解題目時注意;畫出自己不理解的部分,便于向老師、向同學咨詢;畫出和文字相對應的線段圖,變抽象的文字為直觀形象的圖形,便于自己分析題目的數量關系,進一步列出關系式。其次,要進行計算。這里的計算可以是心算,可以是口算,還可以是筆算,一邊讀文字,一邊計算,在計算中進行探索,總結規律,尋求結論。最后,邊閱讀邊進行操作。如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需要動手切割、平移、添補等;比如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外一半,需要觀察、繪制等。
3.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習慣
“學貴有疑,疑則有進”,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刻苦閱讀的同時要善于提問,激活思維。教師鼓勵學生閱讀中善于質疑。首先要在閱讀善于發現問題,善于發現別人注意不到的問題;其次要勤學好問,學習和提問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要勇于思索,勇于探索,勇于提問。有些學生不善于提問,提出淺問題或者偽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慢慢探索,去偽存精,逐漸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培養學生自我反省的習慣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數學閱讀后,要養成歸納總結,及時自省的習慣。問自己閱讀了什么數學知識,哪些自己一讀就懂?哪些需要老師和同學講給自己聽?自己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自己需要學習同學的哪些優點?力爭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我。
四、結束語
總之,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數學閱讀的路上,堅定行走,讓數學閱讀之花在數學課堂上絢麗綻放,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素養,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何雅麗.小學數學閱讀的現狀及應對策略[J].神州,2018(32):193-193.
[2]賈鑫.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現狀與策略[J].考試與評價,2019(10).
[3]喬玲玲.淺談農村小學數學課外閱讀問題及對策[J].小學教學參考,2015,(1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