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著光
為什么在課堂中很多學生回答問題時經常詞不達意,或者有學生能背誦很多的知識但是學習成績卻不理想?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是因為他們不會運用知識!其實就是對知識不理解,只是死記硬背,這樣的知識是死的,對學習是沒有用處的,所以他認為“不要讓學生去背誦那些還不理解、沒有完全弄懂的東西,那么學生的表達自動化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為什么要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1.新課標對表達能力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關于口語交際教學的總目標要求是:“使小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2.表達的心理學發展需要
兒童言語的發展表現在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上,兒童語言能力的許多重大進步是在兒童6~14歲間發生的,獨白言語和連貫言語的發展是小學兒童口語表達能力發展的重要標志。
心理學研究,兒童在學校期間,雖然其心理發展也屬正常,但是在感知、思維、語言、行為等一些領域,會表現出嚴重的學習困難,學習障礙兒童在交談數量上與一般兒童沒有差異,但在質量上不如一般兒童。他們不能靈活地調節自己說話的主題、內容、目的,在解釋判斷他們言語時也會發現困難。研究還發現,學習障礙兒童在言語交際策略的理解和運用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3.學生學習發展的需要
“從最根本處講,一切知識都首先是工具,都應該轉化為能力并盡可能實現自動化。我們不妨稱之為知識的自動化。”“知識的自動化是指知識成為一套解決問題的程序,當遭遇相關問題時知識會自動啟動并發揮作用,并處于運動中。”“所謂的學習,就是經驗的增長與更新,所謂經驗的增長,就是增添起來越多的自動化程序能夠應付越來越復雜的問題;所謂經驗的更新,就是指自動化程序的更新。”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的表達能力是學生應該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之一。兒童時期的表達能力基礎,也會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后的人生發展,那么表達自動化能力的培養就更為重要。
二、怎么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1.充分夯實課堂主陣地作用
課堂是學生基本能力發展的主陣地,而學生表達能力同樣要重點在課堂上進行培養。而這里,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表達能力的基礎,那就是需要做好學生閱讀自動化的培養。課堂中要關注最基礎知識的傳授,從最基本的字詞,到句段、篇章的理解、掌握引領,需要做扎實;充分其次利用語文課堂和口語交際課堂,采取課文練習和進行專項練習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對學生口語表達方法、技巧的指導;第三要廣泛開展晨誦午讀和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鞏固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為學生的表達創設良好的氛圍
要鼓勵學生自由表達,真誠地、不斷地鼓勵兒童大膽地表達。即使出現答非所問、詞不達意的現象,也不能劈頭蓋臉的批評。應該先肯定,然后再提出建議,在班級里多樹立這些方面的榜樣,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要帶著放大鏡和顯微鏡去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可以在學生回答完問題時,對他們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和點評,為學生表達創設良好的氛圍。
3.要關注學生心理發展對表達能力的影響
小學階段兒童的身心發育都不完全,尤其是他們的心理到青少年時期都還沒有成熟。很多小學生普遍都會有害羞的心理,甚至一些孩子心理素質薄弱、性格內向孤僻、思想單薄。一般學生都有怕說錯、怕被同學嘲笑、怕被老師批評等的心理顧慮,語言能力就有了障礙。所以作為教師要懂得兒童心理常識,不但對兒童口語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其他環節教育也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要真正實現學生能力的自動化,量的積累應該是基礎,當然這個“量”需要在科學的方法基礎上,當有了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變化,就像閱讀,當我們保證了充足的閱讀量后,“二維”的文本內容將會變成“三維”的知識觀點,那時候的閱讀才能稱為是真正的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有經驗的教師在對兒童教學時,能使識記在思考的過程中進行”。也就是說,學習知識需要一邊思考、一邊學習,如果沒有思考的學習其實是無用的,他對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的重要性是特別重視的。能夠把握抽象真理其實就是能夠從直觀的知識中分析各知識的聯系,能思考相互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體系,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