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陽陽
摘要:為響應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在大中小學踐行勞動教育的號召,并看到了目前教育大環境下,勞動教育存在畸形化、狹窄化、碎片化的現象。我們期望通過童美課程體系下同質不同態,打造“三園”生態學習場,有層次、有梯度、系統性地克服傳統勞動教育單一性、碎片化和同質化的不足,讓澥小每一個學子“識五谷以通世道、知農事以曉農情”,在勞動中尊重勞動,學會勞動,崇尚勞動;在勞動中學會合作,樂于合作,善于合作;在勞動中創造美,感悟美,體驗美;在勞動中樹德、增智、健體、益美,最終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三園”生態學習場? 環境平臺? 實施策略? 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一、依托“三園”生態學習場的勞育環境平臺構筑
(一)“悅禾”菜園。通過打造“悅禾”菜園,培養孩子探究植物生長的能力,體驗田園生活的淡雅,感受農耕文化之慧,“勞”中增智。
(二)“悅卉”花園。通過打造“悅卉”花園,培養孩子賞美植美護美的能力,體會栽培百草的豐美,感受采摘文化之美,“勞”中益美。
(三)“悅實”果園。通過打造“悅實”果園,培養孩子四季勞作的可持續力,體味栽種收獲的喜悅,感受采摘文化之趣,“勞”中健體。
二、依托三園生態學習場的勞育實施策略研究
(一)組織以認知習得為目標的勞育教學
1.勞作意識覺醒——三園生態學習中的勞動自覺
將指向勞育的三園生態學習和道德與法治教學相融,在道法課上制定三園生態學習公約,從而使育園、護園等勞動、安全、合作和奉獻意識的覺醒真切發生。
2.勞作行為內省——三園生態學習中的勞動自律
而主題教育課,既彌補了三園知識的短板,又規訓了勞動行為的偏差,使學生在警醒中走向勞動自律,在自我認同中走向勞動自信。
(二)開展以活動養成為載體的勞育實踐
1.三園生態學習場下的節慶活動課程
教師在現代節慶活動中,引導學生敬獻勞動碩果,在付出中感受勞動所帶來的快樂。校園節慶活動則通過自給、義賣、獻禮等方式引導學生盡享勞動成果,體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真諦。
2.三園生態學習場下的社團活動課程
社團活動課程是三園生態學習場的延伸。教師將“三園”課程搬進課堂,是學生勞動興趣的二次延續。
3.三園生態學習場下的社會實踐活動課程
勞育還可以通過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教育活動。通過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如祭奠英靈掃墓活動和慰問退休教師,獲得勞動幸福感。
(三)互通以家校聯動為契機的勞育外延
1.家庭勞育共輔課程:三園生態學習的個性化
學校通過各種形式的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增強家長的勞育意識和系統性。家長根據自身的家庭特點和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孩子一起制定個性化的勞育計劃,提高孩子勞動的可持續力。
2.教師勞育提升課程:三園生態學習的綜合化
教師充分挖掘各學科中的勞育內容,尋找融合點,在潤物細無聲中提高勞育效能。班主任是班級組織的領導者,是班級勞育的領頭羊。三園生態學習場的打造為班主任勞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根據本班勞育的困惑,通過班主任草根譚論壇,多方交流勞育經驗,提高班主任的勞育能力,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依托三園生態學習場的勞育評價方式踐行
(一)縱向評價貫穿——多段評價節點相結合
多段評價節點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前者貫穿于三園勞育評價的全過程,既包括對學生勞動態度與習慣、勞動意志、勞動認知、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的定量評價,即學生只要符合勞動評價標準中的任意一個,便可得到一顆“勞動之星”;也包括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得到的言語反饋,激發學生勞動開展的持久力;后者則是期末通過“‘三園’勞動綜合素質評價表”對學生進行評價,實現檢測學生勞動素養發展狀況的目的。
(二)橫向評價聯動——多元評價主體相結合
多元評價主體包括學生自我、小組成員、教師及家長。自我評價是基于對“勞動綜合素質評價表”中各個維度的自我表現行進反思,從而促進自我認知能力的培養和勞動學習的深化;小組評價是在勞動活動結束后的總結階段,小組成員根據事先商定好的評價標準,以“勞動之星”方式進行互評,促進相互學習,提高合作能力;教師評價則是要求教師在勞育過程中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勞動學習狀況,給予及時的“勞動之星”和言語評價反饋,期末階段,師生評價和小組評價也將在“‘三園’勞動綜合素質評價表”中反饋評價信息;家長評價則是引導家長延續校內三園勞育實踐,根據學生在家的勞動實踐情況,及時進行“勞動之星”和言語反饋。
(三)環向評價滲透——多樣評價活動相結合
多樣評價活動包括競賽式評價、展示式評價和分享式評價。學校通過組織勞動競賽活動,如水果拼盤、蘿卜搭高等比賽,教師和學生評委根據事先規定的比賽規則,將“勞動之星”投給自己認可的參賽作品,由此培養學生勞動創造力和勞動鑒賞力。
另外,班級和學校根據主題搭建展臺,展示學生作品,如農民畫畫展、葫蘆壁畫展、三園攝影展等,全校學生均可對自己欣賞的作品給予“勞動之星”的評價肯定,由此使參展學生產生自豪感和成就感,
學生除了分享勞動成果,如遇陰雨天,也可在室內以口語交際的形式介紹對三園的認識,分享勞動感受和勞動經驗,教師和組際成員均可對自己欣賞的分享投出寶貴的一票。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改課課程中心.義務教育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指南[M],2001.
2.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司金英[J].教學研究.第7期:278—279.
3.蔡汀.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