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銀
摘要:語文作為小學階段最為基礎的教學課程,在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更加迫切的改革需求,這就需要教師更加注重小學語文整體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應深刻認識到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并通過讀寫結合策略的實施,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培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1讀寫結合的應用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落實,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逐漸轉變為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并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領悟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將寫作和閱讀有機結合,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在拓寬學生眼界的同時,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大量的生字、詞語和句子,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寫作既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抒發情感,提高閱讀時的情感領悟能力。可見,閱讀和寫作二者是互相聯系的,相輔相成的。
2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現狀
2.1教師對讀寫結合教學的認知存在片面性
讀寫結合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策略,具有非常廣泛的內涵,是實現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互促進的重要教學模式。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包括以讀促寫的活動,同時也包括以寫促讀的活動。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實踐中,一部分教師對于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存在著片面性的認知,認為讀寫結合就是通過寫作訓練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中獲得知識的實踐運用,而對于其他方面的教學目標則相對忽視,這就導致了教師在對讀寫結合策略進行實施的過程中會缺乏全面性和科學性,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2.2讀寫結合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玩、好動,喜歡較為新奇的事物,在教學中如果一直采取一成不變的形式,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厭煩心理。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是單一地通過仿寫訓練以及讀后感寫作訓練的方式,來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進行結合,形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和寫作思維的拓展,從而導致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施缺乏有效性。
3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策略
3.1品析鑒賞,培養學生仿寫能力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中不乏一些美文佳作,且每一篇文章都是具有獨特美感的,文本中的每一詞、每一句都是經過作者斟酌而選用的,那么學生如果能夠品鑒文章,便可以獲得美的感受,同時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因此,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可以選擇一篇美文,然后將其中一些使用巧妙的詞句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進行鑒賞,引導學生鑒賞完文章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仿照作者的寫作手法寫一篇文章,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一課時,這篇文章節選自小說作品,主要描述了釣魚的過程,并且對釣魚的描述傳神且生動,如文章當中使用了“抖動”“跳躍”“掙扎”等詞語,這些詞語的巧妙使用為整篇文章增添了趣味,為讀者呈現一幅魚兒從上鉤到上岸的畫面。因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仿照文章的描寫方法,選擇一次活動進行細致地描寫。在仿寫完畢之后,教師要讓學生推敲自己的用詞,盡量使用一些生動的形容詞和動詞,這樣能夠讓文章內容的描寫更加鮮活和真實。
3.2續寫文章,激發學生想象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都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會有許多的奇思妙想,但是許多文章的結尾都是固定模式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續寫文章的方法進行讀寫結合教學。所謂續寫文章就是讓學生根據文章的故事發展,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力來寫出一個自己想象的后續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在續寫文章時,教師不應該對題材和內容進行過多限制,要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創作中放開自己的想象,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掌握,同時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
3.3聯系實際改寫文章,幫助學生建立寫作思路
小學生正處在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他們在閱讀文章時,通常會有奇妙的想法,即便是閱讀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由于學生身心發展尚不健全,他們大多會從自己的實際經驗出發進行思考和感悟。因此,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完文章之后,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對文章進行改寫,這樣不僅可以利用文章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寫作思路,還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中的真實情感寫出更加真實的文章,以打動讀者。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一課時,文章主要描寫了春節的各種習俗和熱鬧場面,如放鞭炮和吃餃子等,這些內容都是學生在每年春節都會真實經歷的,但是不同的地區會有一些不同的習俗和活動,而課文當中只介紹了北京地區的春節習俗。
3.4加強對比,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文章都是名篇佳作,而這些佳作能夠被廣為流傳至今,主要是由于作者使用了十分巧妙的寫作技巧,并且內容情節十分精彩。對此,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掌握作者的寫作特點和技巧,使學生領悟到文章的深刻情感和意蘊,讓學生不斷內化、遷移知識。因此,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兩篇或更多的文章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比較不同文本的表達方式,從而能夠更加清楚地分辨各種寫作技巧和情感表達方式,這對學生把握寫作構思和文章寫作特點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5以寫促讀,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只有鼓勵學生進行寫作,學生才會在寫作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如知識的積累存在哪些方面的欠缺、情感表達是否準確等問題。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以寫促讀還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在一次以“我的旅游經歷”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之后,學生在寫作后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寫作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有的學生會發現自己沒有使用修辭手法,有的學生會發現自己的情感融入不足……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入《草原》一課,告訴學生這篇課文作者使用了一些修辭手法,并且具有十分豐富的情感,這樣能夠讓學生對文章產生一定興趣。
4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使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注重以生為本,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通過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深入閱讀,激發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使學生將閱讀過程中積累的素材和寫作技巧應用到寫作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葉福泉.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讀寫結合教學調查與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
[2]房海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