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為了使學生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人才,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并提倡兼顧“智育”教育與“德育”教育。但是并不是所有學生都積極向上,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班級內會出現幾個后進生,學習不積極,并且有著不良的行為習慣。對此,教師應該關愛和包容學生,用愛感化學生,讓陽光照耀學生的心底,促進后進生的轉化。
關鍵詞 :小學;班級管理;后進生;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引言
所謂“讓陽光照耀學生心底”就是指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或者教學活動時,不以成績衡量和評價學生,而是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不讓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產生自卑感。因為,學生的智力和認知水平以及家庭教育都有著很大的差別,即使享受著相同的教育資源,其學習成績和思想行為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后進生”就是在各種差異和因素下形成的。而“后進生”又是一個班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應該多關心“后進生”給予其更多寬容和關愛,積極促使后進生的轉換。
一、后進生的概念
一個完整的班級是由不同學生組成的,“后進生”屬于班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這一部分學生學習不積極,并且在思想道德上發生了偏離,有著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但是“后進生”并不是智力有缺陷的學生,他們與正常學生的智力沒有差別,只是對道德認識比較低,沒有形成正確的行為和學習習慣。而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和教育中,教師總是忽略和漠視“后進生”沒有仔細研究后進生的轉換策略,這也致使后進生的行為越來越惡劣,不利于其未來的發展。想要提高班級的整體成績,就必須要促進后進生的轉換和發展。
一、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出現后進生的原因
(一)學生方面
小學時期的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所以其思想和行為習慣大多是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后進生”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量比較多,因為該時期的課程逐漸增多,學習上也出現了一定的難度,一些智力水平不高且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抵觸甚至厭惡的情緒,學習成績落后于班級的平均水平。此外,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網絡和移動設備得到了普及,一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會利用手機玩游戲,并產生“上癮”的心理,即使在課堂上也會惦記著游戲。還有一部分學生覺得課堂教學無聊,在課堂上無精打采,一放學就看電視或者玩手機,致使沒有時間去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成績一落千丈,逐漸對學習喪失信心。以上是學生缺乏自制力而被外界因素影響的常見情況,所以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以及家長應該切實履行自己的責任,做好對學生的監督工作,避免其踏入“后進生”行列。
(二)教師方面
教師是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多的人,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教師的道德水平較低,有著不良的行為習慣,那么學生在無意間也會模仿教師的行為,不利于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形成。小學時期的學生就像一張白紙,沒有道德觀念,沒有善惡是非的標準,所謂的道德和善,是后期教育的結果,教師對學生的放任不管是不負責的表現,身為教師應該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職責。所以,小學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方法去引導學生,促進后進生的轉換,“讓陽光照耀每個學生心底”
二、小學班級管理后進生轉化對策
(一)學生層面
上文提及學生步入“后進生”的主要原因是自控力較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較大。所以,小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意識和學習習慣,使學生明白刻苦學習的含義,形成吃苦耐勞、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和行為習慣。首先,教師可以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提醒家長做好對學生的監督工作,減少學生玩手機的次數,使其勞逸結合,完成作業之后獎勵其玩手機。其次,教師也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尊重學生的人格,當學生的行為出現錯誤時,教師應該根據錯誤的大小,選擇有針對性的教育,先疏導然后告訴正確的做法,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學生的自尊心,不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或者逆反心理,使其認同并主動改善自己的行為。比如,在考試中學生因為粗心而致使簡單的題目做錯,教師不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錯誤行為進行批評,因為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效果,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為學生分析題目中的主要信息,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并鼓勵其將做錯的試題重新做一遍,并為學生講述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此外,對于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和成癮,教師應該與家長聯合管理,使其勞逸結合,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二)學校教師層面
小學教師應該做好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擔負起自己對學生的責任,重視“后進生”的發展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轉換方案。其次,小學教師應該給予“后進生”更多的關心和寬容,“讓陽光照耀學生心底”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信。在班級內不乏一些努力學習但是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對于這類學生教師應該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使其在學習上的付出與收獲能夠成正比,激發其對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接受能力慢的學生不能夠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跟不上教師講課的節奏,進而對語文學科喪失興趣。對此,教師可以課下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詢問其在哪一環節存在疑惑,并耐心指導,也可以為學生錄制關于課堂重點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反復觀看。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進而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并形成良好的心態,有利于其健康成長。此外,對于擁有不良習慣的學生,教師應該以疏導為主,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對其進行德育教育,加深其對文章內容理解的同時理解自身的錯誤行為,并進行改正。
結語
總而言之,“后進生”并不是智力有缺陷的學生,而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學習和道德上存在偏差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的內心其實更加敏感,不恰當的教育可能會打擊其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尊,行為越發惡劣。所以小學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該遵循“讓陽光照耀學生心底”的原則進行教育,給予其更多的寬容和關愛,促進后進生的轉換。
參考文獻
[1]汪楊.小學班級管理中后進生的有效轉化策略[J].求知導刊,2020(12):16-17.DOI:10.14161/j.cnki.qzdk.2020.12.008.
[2]何玉倩.淺談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后進生轉化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