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英
摘要:幸福教育是為了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念,培養師生理解、創造和體驗幸福感的能力,使每個學生能夠在快樂幸福的氛圍中度過青少年時期。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管理的核心人物,也是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主體。因此,為了增強小學生德育教育質量,小學班主任應在幸福教育理念下及時轉變傳統德育教育理念,通過拉近與學生的關系,提高學生對德育的接受度,最終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德育品質。
關鍵詞:幸福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
前言:幸福教育一經提出就在全球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如今也是教育界討論研究的熱點課題,幸福教育一方面是讓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體會到幸福感和滿足感,對自己的職業充滿信心和喜愛。另一方面則是小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的過程中能夠收獲更多的快樂,也在教師和同學的陪伴和幫助中感受到幸福和滿足,從而對知識的汲取更加積極和熱情。進而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開展分組學習,提升學生幸福感
班主任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分組教學,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混合分組,在遇到一些討論問題或者動手問題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或者制作。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討論和制作中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由成績較好的學生帶動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由積極的學生帶動沉默寡言的學生,讓所有學生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都可以進步成長。而且這種學習氛圍可以很大程度的給予小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讓小學生可以輕松勇敢的進行表達,通過小組同學的協作努力而取得的成績和進步能讓小學生感受到同學和教師的善意,幸福指數迅速提升。
二、留心觀察,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建立
落實幸福教育的基礎在于培養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班主任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需要認真觀察小學生的行為動作和學習狀態,有些小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會在教師進行提問的時候很緊張,不敢直視教師的眼睛,也不敢舉手發言,或者明明自己知道答案,舉起手馬上就又放下,擔心答錯問題會被其他同學嘲笑,被教師批評,這時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給小學生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在課堂上給小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展示自己,并在小學生有所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進步的時候給予足夠的肯定和表揚,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自信心和對學習的興趣,讓小學生逐漸地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比如:班主任可以通過學生一段時間的課堂表現和成績來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狀態作出判斷,并及時與學生家長和各科教師進行交流,在發現某個學生學習狀態不好時,可以和學生進行單獨的溝通談話,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或者心理上遇到的瓶頸,并根據學生的表達給予相應的幫助,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或者幫助學生解開心理困惑,讓學生能以更好的狀態去學習,班主任還需要持續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變化,在學生取得進步的時候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學習的信心,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愛護和關注,從而增強學生內心的幸福指數。
三、以身作則,開展示范引領
小學時期的學生,對什么事物都充滿好奇,還具有很強的學習模仿能力,班主任作為在校期間和小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人,也是小學生模仿的對象之一,所以以身作則,給小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小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順手撿起腳邊的垃圾,并把垃圾扔進垃圾箱;在課間休息時幫小學生整理書本,擺放整齊;放學后檢查教室的衛生情況,公共設施安全性等;看自習或者閑暇時間進行閱讀,練字等等,這些習慣都可以影響到小學生,幫助小學生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和品質。比如:學生看到班主任在放學時檢查班級的用電設備是不是都已經斷電,會問班主任為什么這么做,班主任就可以告訴小學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不及時斷電很可能會引起火災,這時小學生在心里就會記住用電安全的重要性,當小學生和父母出門的時候也會提醒父母,要關燈,關電視機,關電腦,學生父母發現小學生懂得安全用電了,肯定會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時候小學生就會感到幸福和滿足。
四、組織班級活動,活躍學習氛圍
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會讓小學生感覺的壓抑和枯燥,而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要求學校和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進行學習生活。而組織校園活動或者班級活動就可以幫助小學生在緊張壓抑的學習過程中找到快樂,感受到幸福。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自習時間組織小學生進行學習游戲,這個游戲可以涉及各個學科。例如教師說出:“白毛浮綠水”,讓小學生搶答下一句;教師說:“香蕉用英語怎么說?”讓小學生進行搶答;教師問:“如果自己在家的時候,陌生人敲門怎么辦?”讓學生進行搶答。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教師在之前可以準備一酸奶,水果作為獎勵物品,在學生答對后進行獎勵,如果學生答錯就需要表演一個小節目,在表演完成后也可以得到獎品。這樣就可以讓小學生在游戲中復習一些知識,輕松愉快的進行學習。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的學習是基礎階段,是學習知識的基礎階段,也是培養良好品德和綜合素質的基礎階段,小學班主任要幫助小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尋找合適科學的教學方式,平衡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讓小學生在互相幫助中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也要自身作則,給小學生樹立榜樣,讓小學生對一些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耳濡目染,在面對自己的進步和教師父母的肯定時充滿幸福感,進而讓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在幸福教育理念下,小學班主任需要保障學生在獲得幸福感體驗下,完成基礎教學和德育教育工作。為了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和德育教育水平,需要進一步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德育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態度,增加學生的幸福情感體驗,實現德育的最高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許云燕.論幸福教育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與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7):238.
[2]吳動超.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2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