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奡澍 廖佳珍 謝箭
摘要:師生通過教學活動共同實施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從而實現教學的項目化。《傳感器技術及應用》不同于現有的傳統電子信息類傳感器相關課程。傳統課程更著重于介紹各種物理量檢測方法技能,而《傳感器技術及應用》注重按照物聯網相關專業要求培養學生傳感器選型、傳感器安裝調試、傳感器運維和系統集成等應用技術。目前,高職院校中關于傳感器這門學科的相關教學課程項目化程度和教學質量均有待提高?;诖?,本文主要針對項目化教學在《傳感器技術及應用》中的運行措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傳感器技術及應用;教學運用
傳感器技術及應用的教學注重實踐與理論結合,將基本理論融入實踐操作中,在講解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上,結合實際項目內容,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實踐中將所學到的傳感器技術相關知識融會貫通,縮短學校學習的知識與實際工程實踐的距離。項目化教學是理實一體的有效教學手段。項目化教學將實際工程案例做課程化處理后,運用到教學中,更加注重實踐操作,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項目教授過程中,而不是純理論教學。項目化教學實施過程中理論知識包括的范圍不宜過于廣泛,理論深度適中,將理論作為技術的基礎和延伸,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學生在項目化過程中也能夠帶入工作的真實場景,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的項目中,從而可達到沉浸式的教學體驗。
一、傳感器技術及應用課程的基本陳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傳感器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傳感技術及應用也在快速發展?!皞鞲屑夹g及應用”作為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專業技術課程,需要介紹傳感器相關的基本概念,主要講解各類傳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等,結合項目實際,展示各類傳感器的實際應用,介紹傳感器技術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
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從事與傳感器技術相關的工作過程中,通常會根據到客戶的需求以及實際的應用場景進行設備的選型,制定適應實際條件的監測方案。傳感器技術的應用是在了解各類傳感器性能的基礎上,按照客戶的需求和應用場景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用戶所需的功能,滿足日常需求或實現現代化的管理[1]。
二、運用項目教學法運行過程中的困難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項目教學法融入實際工作場景,具有角色代入感強、工作場景多元、累積實操經驗等多種優勢,但是在運用項目教學法的設計和運行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其一,部分學生存在被動聽講的學習習慣,不能主動的參與到小組的分工和討論中,需要老師多引導和關注。其二,學生需要逐步適應項目教學法的方式和節奏。學生剛剛接觸教學項目,感覺比較陌生,對實際的項目,工作的角色分工沒有清晰的認知,需要在教學周期開始的時候做一定的引入和鋪墊,幫助學生熟悉項目和項目化教學的方式,了解各個工作崗位的工作職責及范圍,便于分組時發揮自己的特長,選擇合適的崗位。通過項目的引入和崗位介紹,避免學生由于無法適應項目教學法的方式,出現無法融入所選工作崗位,課堂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其三,如何合理把控課時分配。項目教學法需要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熟悉整個項目的流程和建立起工作,其目標不只是要學生按照要求完成教師設定的任務,還要讓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熟悉整個流程,并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這種背景下,一些教師在布置任務的時候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開展實踐活動,從而使項目化教學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用[2]。
三、基于項目化教學的《傳感器技術及應用》課程運行措施
3.1 優化課程結構與課堂實踐,重組課程內容
(1)立足于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確定最為適宜的教學項目內容。
在傳感器行業及相關企業調研的基礎上,運用工作分析和教學分析的方法,遵循技能型人才職業能力形成的規律,著眼于學習者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的培養以及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形成,按照職業實踐的邏輯順序,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式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3]。在《傳感器技術及應用》的課程設計中,首先引入疫情防控期間常見的紅外測溫系統,開展對傳感器基礎知識的介紹;隨后,介紹智能大棚環境溫濕度監測系統,了解傳感器選型的依據;依托于智能倉儲防火監測系統,學習傳感器的安裝與調試;考慮到極端的工作環境,聯系智能礦井安全監控系統,深化傳感器運維的重要性;最后,通過模擬智能家居系統的實踐環節,升華傳感器系統集成與應用。
(2)基于項目化教學思路模式,打破以往傳統的圍繞理論知識學習的教學思維模式,一方面加強了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快速適崗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學生通過實踐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設計傳感器課程項目化教學內容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物聯網相關專業的學生無需過于強調講解傳感器的機理和工作原理,要以真實的工作任務與項目為主,積極整合教學內容。
3.2 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實施課堂全過程管理
(1)課前預習
課程的教學要結合教學目標制作項目化教學相關的PPT和教案,將項目中的重難點錄制成微課,并提供網絡資源,如網易云課堂、微課程、中國大學生慕課、超星學習通等。通過對學生學習基礎、能力、應用等實際情況的了解,教師可將項目進行細化,具體分為多個子任務,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完成整個項目。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借助新興媒介來進行教學資源的共享,比如通過QQ群、微信群、超星學習通積極構建教學共享平臺,構建傳感器課程教學網站,以供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在上課之前,教師將教學資源發布到網站上,學生通過網站可以實時搜索所需的學習資源,結合自身的學習能力選做教師布置的分層任務,一旦遇到問題,可以在線與授課教師進行交流與研討,從而順利完成課前任務。
(2)課中內化
在課堂教學中,把知識和技能都融入在教學任務中,通過運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以及協作式等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對于教師而言,要密切關注項目實際進展的情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幫助,避免出現偏離項目的現象,以確保設計思維的準確性[4]。
(3)課后鞏固
在課后,學生可以借助網絡自主拓展傳感器的學習,并積極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教師需進行總結和歸納,對于優秀的項目作品,提供給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和學習,并作為全新的教學案例,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從而鞏固課堂教學。
3.3 以實踐為導向,掌握項目化教學內容
打破以知識邏輯為主線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根據企業職業崗位技能要求開發教學項目,通過項目整合知識與實踐,重新組織設計教學內容,編寫一體化自編教材。降低傳感器課程知識難度、深度,確保學生達到既滿足職業生涯需要,又滿足學生終身學習需要的基本文化知識素養。以關鍵能力為目標,按理論夠用的基本要求整合傳感器課程內容,去除課程中設計類和原理類等知識,增加實用類和操作類知識,構建寬基礎課程模塊。增加課程實踐環節所占的比例,按技能過硬的基本要求,以直接就業為主要目標,構建專業技能模塊。
參考文獻:
[1]金瑩,胡青,吳子春.基于傳感器實驗教學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2(1):2.
[2]呂艷玲.項目化教學的實踐和反思[J]. 2022(34).
[3]杜川,李軍偉. 基于項目化教學法的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改革[J].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