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銀
摘要:伴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發展也迎來嶄新的挑戰和思考。基于雙減政策的要求,班主任要加強自身的工作能力,以深化管理工作層面的針對性和效率性,強化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小學時期是學生養成個體性格的核心時期,身為小學班主任,應該緊緊圍繞這一時期的教育任務和管理工作,發揮引導價值,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與此同時,教師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結合政策的要求,調整德育教學的方式,以更好地引領學生。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途徑
德育教育的融合為班級和課堂的融合提供了契機,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作為管理者,應該承擔起提升班級綜合質量的責任,以此貼合雙減政策下的本質要求,實現雙減政策下的根本目標。班級管理工作,既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又影響學生成績的提高,還影響著學生性格品質的構成。在管理工作的過程里,班主任應該營造“高效化”的教育環境和教學氛圍,帶領學生擁有更為優質化的展現。
一、當前德育教育工作的現狀
(一)理念的陳舊
在傳統理念的影響下,班主任在落實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里,更加偏向學生成績層面的提高。在這種利益性的教育環境下,學生的思維品質是無法得到提升的。在教育的過程當中,班主任也沒有把德育工作當作一項重要工作,為此學生就無法依靠班級教育,提高自身的全面性。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應該基于雙減政策的要求,提高課堂整體的質量。而提質又和教學過程相關,也就是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明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強課堂教學過程以及管理過程的德育工作,這樣德育工作才能夠呈現出對應的有效性功能[1]。
(二)模式的單一
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里,學生處在主體位置。在班級管理活動當中,中小學時期的學生個性比較凸顯,學生和學生之間擁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德育教育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都需要沿著學生的視角進行分析。當前班主任常常會依靠教學綱要開展,在班級管理中,會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進而無法輕易的開展個性化教學方式,為此,在管理班級的過程里,引導德育工作模式的單一性,進而影響德育教育的成效。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路徑分析
(一)結合因材施教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作為管理者,班主任應該了解到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轉換以往的教育理念,對個體化的班級管理形式進行創新。班主任還應該延展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深入到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當中,發現和了解學生出現的問題,從而結合這些問題“因材施教”,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過程。當然,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時候,還要維持“平穩”的態度和積極的思維,在幫助學生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自我判斷、自我改善的過程里,逐步優化自身道德理念層面的問題[2]。
比如,面對成績有些下滑的學生,班主任就要及時地和這位同學進行思想層面的交流,協助學生找尋到自身的問題,并及時處理。當然,班主任在溝通交流的過程里,盡量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面對學困生的管理和教育,班主任不可以持續性的提及學生的缺陷,要結合學生的優點,激勵學生,并提出不足的地方,讓學生正視自己,完善自己。而教師在進行德育的時候,也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學生存在的生活習慣問題、學習習慣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溝通,促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里,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識,明白自身的生活錯誤和學習錯誤。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時候,要把品德和教育方法融合在一起,重視學生心理層面的延展,依照每個學生的個體化特性,有理有據地協助學生,這才符合雙減政策下小學班主任的管理方式。
(二)提高學生管理能力,構建幫輔性干部團隊
個體的精力是有一定限制的,而群體的精力卻有其無限性。為了減輕班主任的工作總量,發揮師生之間的交流價值,班主任應該在班級中,設立班級干部。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級干部也是其中的重要構成部分。而班主任在選擇班干部的過程里,要用自由選票的形式投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不懷嫉妒心或是競爭心的聆聽“班干部”的指責和管教。挑選完班干部之后,班主任要開展培訓工作,教會班干部一些管理層面的經驗,然后使班干部依托管理實踐,培養自身的道德素養和行為能力。像是動手執行能力、意識延展能力和自我規束能力。班主任在做好工作之后,不能忽視對班干部的監督。例如在班級中,對于干班干部的選拔,并不是通過學生自由選舉后就。聽之任之。而是要在班干部工作期間定期的舉辦。班級會議在班級會議上以不記名投票的方式來對每一個班干部的工作情況進行匯總,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讓每個班干部都可以意識到自己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改善問題,提升自己。總而言之,教師能夠以班干部的工作作為導向,促進整個班級的德育構建,建立有組織、有規律、有合作、有團結意識的班集體。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在管理班級的過程里,班主任時刻要記得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要積極延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和學生之間,自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建立其“主人翁”的思維,使學生清晰的了解,班級管理靠的并不是單方面的要求,還依靠自主性的發展。比如值日、手抄報等等,學生就要發揮著自身的優勢,為班級做出自己的貢獻。教師也可以從思維上轉換學生的學習意識,進而確保學生思想行為上的正確,推動學生的長久性發展。老師要觀察學生,例如有些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不突出,但是在班級值日、進行班級活動時都能踴躍參與,這個學生就非常的具有集體意識,這些都是屬于學生的閃光點,老師們要給予肯定。
結束語:
在小學教育時期,班主任的管理是一項核心任務,班主任如若做好了班級管理工作,就能夠更有效地推動學生學習,保證學生身心層面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身為班主任,既是一個學科教育者,也是一個班級管理者,加之雙減政策的本質性要求,即提質增效,班主任更應該重視班級的德育教育工作,通過“有效化”的班級管理,依托“以人為本”的理念,轉換學生道德思維,提高學生管理意識,深化學生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范穎萍.立德樹人,任重道遠——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淺析[J].新課程,2022(0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