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航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就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明確自身的引導者定位,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力求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進行生活化教學,實施深入閱讀教學策略,確保學生可以在閱讀教學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在文章閱讀中獲取思想,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策略
新課改別井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利用自身的引導、輔助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透過多種閱讀形式,不斷培養其獨立能力與意識,增強其閱讀活力與思維能力,切實提升其閱讀水平。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1、學生方面的現狀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調皮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從客觀上來看,小學生更喜歡娛樂、游戲等具有趣味性的娛樂活動,而閱讀教學相對較為枯燥,很長時間需要學生靜下心來自主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往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課本所收錄的閱讀內容往往具備一定的“說教性”,單純的文字堆砌,不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模式,導致學生在閱讀學習時,很容易出現走神、讀不懂、不感興趣等諸多問題,甚至將注意力放在一支筆、一張紙上,即使這樣也不愿意參與閱讀學習,學生無法從閱讀中獲取快樂。與此同時,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尤其對高年級學生來說,面臨著小升初的壓力,很多家長強迫學生進行閱讀習題訓練,不僅無法發揮出閱讀習題的輔助性作用,反而導致學生對閱讀學習出現厭煩、排斥的不良情感。
2、教師方面的現狀
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開展時,教師很容易受到傳統教學思想、教學模式的影響,依舊沿襲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單一地開展閱讀知識灌輸,直接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課堂閱讀學習積極性不高。雖然一些教師認識到了興趣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但在實施教學創新時,大部分教師都淺嘗輒止,無法真正展現出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即使更新教學模式,學生也處于較為被動的狀態中。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很多教師已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思維,很難掌握創新教學思維的要點,造成學生無法在閱讀學習中感受到漢語言文學的魅力,甚至不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策略
1、創設媒體教學情境
現階段,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應用了新媒體教學,利用新媒體開展教學,主要是能夠為學生在教學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學生在情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閱讀的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主要是多媒體可以運用的形式比較多樣,可以有視頻、圖片和文字的應用,還能將這些元素直接互相結合,構建多種形式的情境呈現形式,幫助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具象化,這樣的閱讀形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更加符合他們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模式是現階段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可以有效地實現教學課堂內容的豐富性,
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圓明園之前的風貌以及現階段的情況進行對比,利用圖片以及視頻讓學生更加了解圓明園的毀滅,對于中國文化史來說是一件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一課文的中心思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就可以實現學生閱讀能力與課文理解力的提升。
2、培養自主閱讀習慣
開展閱讀教學工作,必須要重視小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促使其能夠獨立領悟文章的主旨、深意,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為小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且對小學生情感世界予以豐富,達成“一舉兩得”的目標。
例如,在閱讀《手術臺就是陣地》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自主思考,如:“在第二自然段中,提到有幾發炮彈落在廟前的空地上,這段描述在說明什么?”隨后,通過反復閱讀,感悟這句話表述的深意,從而得出“說明為了可以及時救治傷員,白求恩選擇與戰場相近的小廟,處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下”的結論。再如,可以思考:“如此危險的環境,白求恩是如何工作的呢?”再度通過閱讀,得出“敏捷”“臨危不亂”“鎮定”“勇敢”等答案。然后,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談一談閱讀后的感受,激發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如“白求恩舍身奉獻的精神令我欽佩,也引導我成為這樣的人”等。通過采取此種閱讀方法,可以更為注重小學生閱讀后的感悟情況,并且能夠引導小學生對文章積極做出思考,更為充分地理解與掌握文章主旨,從而實現小學生閱讀積極性、自主性的充分調動,為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起到有力的推進作用。
3、引入趣味教學活動
小學生因為客觀生理特點,所以非常好動、具有較強的實踐興趣。為此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客觀特點,將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引入閱讀教學工作中。相比讓小學生安安靜靜地閱讀,不如結合閱讀教學目標要求,讓學生參與到以閱讀為主題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獲取閱讀知識、了解閱讀情感,通過肢體記憶讓學生了解閱讀知識。切實將趣味化的閱讀實踐活動引入閱讀教學工作中,滿足學生好動的天性,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元日》時,因為學生對古詩詞學習起來較為困難。為了便于學生理解、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鬧非凡的春節場景,引導學生感知詩人對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表演”的方式,輪流表演“過春節”。通過學生生動、形象的表演,讓學生在歡聲笑語的表演過程中,互動交流、理解詩詞內容,激發學生詩詞閱讀的興趣。
三、結語
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構建起完善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發揮出學習主體作用。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新和完善課程教學內容,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引入多種教學方法、傳授閱讀技巧、補充課外閱讀資源,使學生能夠在更貼近真實語文語言環境的學習背景下,進一步提高語文閱讀有效性,有效發展和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陳志坤.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 文淵(高中版),2019(9):619-620.
[2] 龍靜.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 文淵(中學版),2019(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