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美珍
摘要:規則意識是一種自主思維更是一種人格素養,在日常生活中,規則意識缺失現象普遍存在,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了一定影響。幼兒期是建立和發展規則意識的重要時期,幼兒可塑性強,其思維模式易受外界因素引導,因而抓住這一特殊教育時期,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建立和培養,對促進幼兒素養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現針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現狀和實施路徑展開探究,以期在自由、自主、和諧、愉悅的環境下助力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關鍵詞:幼兒;規則意識;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曾明確指出,讓兒童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熏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并促使其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由此可見,規則意識能夠更好的幫助幼兒融入集體、適應集體、立足集體,為今后生活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就目前教育現狀來看,幼兒園教育中對于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并未建立完善的培育體系,規則意識培養陷入立規易、守規難的教育困境。因此教師要立足幼兒個性化發展規律,制定符合幼兒認知深度的規則培養方案,運用科學有效的措施強化幼兒規則意識。
1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現狀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當下幼兒園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場面失控”的情況,幼兒隨意走動、大聲尖叫、蓄意破壞、獨霸資源等現象屢見不鮮,由此可見目前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現狀并不樂觀,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缺乏明文規定,基于幼兒低齡特征,其思維比較單一,往往由自主興趣引導主觀行為。而部分幼兒園在教育過程中并沒有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對于幼兒的一些錯誤行為只是采取口頭教育、言令制止等措施,導致幼兒沒有形成清晰的規則認知,比如,何時該保持安靜、如何排隊游戲、課堂能否走動等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培養幼兒規則意識首先應立足規則制定,以科學、合理、全面的明文規定讓幼兒“有規可循”。第二,缺乏有效執行,規則執行是體現規則價值的重要手段。但是針對一些幼兒違規現象,教師并沒有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主要表現為教師沒有及時發現,導致違規現象處理不及時,降低了規則時效性,或是教師發現后未充分重視,降低了規則嚴謹性,亦或是教師發現后執行標準不一,降低了規則權威性。綜上原因都表明在教育過程中,規則并沒有得到有效執行,進而制約了幼兒規則意識的提升效果。
2幼兒規則意識培養路徑探究
2.1完善規則制度,堅持有效執行
樹立規則是讓幼兒“有規可循”的前提,也是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教育環境、幼兒特征等因素制定完善的的規則制度,以清晰的明文條例告知幼兒事情的可為與不可為,并設立相應獎懲制度,對幼兒違規行為進行有效干預,確保規則的執行力度,展現規則的權威性。例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可大聲喧嘩和隨意走動,發表言論應先舉手示意,在區域游戲時,應懂得資源共享,不可獨占游戲材料,幼兒園中的一些單一活動項目,需排隊等待,有序玩耍,切勿爭搶,愛護公共環境,不可隨地亂丟垃圾等等。然后教師要每天開展規則宣講活動,將這些明文條例深入滲透到幼兒腦海之中,讓其深刻意識到規則對于環境秩序的重要性。此外,還要根據規則條例逐一制定相應的獎懲方案,讓幼兒自覺遵守規則,深化規則意識。教師在規則執行過程中要做到及時、嚴謹、公平,確保規則的有效性。通過完善的規則制度能夠讓幼兒形成清晰的規則認知,通過有效的規則執行能夠讓幼兒明確規則權威,從而對幼兒規則意識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2構建規則游戲,豐富培育情境
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教育活動之一,是滲透規則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基于游戲教學強化幼兒的規則意識,以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展開規則意識培養,將規則的理論性與游戲的實踐性相結合,以此提升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效果。例如,針對公開場合游戲排隊的規則意識培養,教師可以開展一項以“我是指揮官”為主題的教育游戲,通過幼兒之間的互動,強化其規則意識。游戲設計如下,首先布置相應場景,幾組相同規格長度的“隧道”,隧道要狹窄,一次僅能通過一名幼兒,并且“隧道”中要布置一些障礙物,讓幼兒只能在特定的規則中前進,在隧道盡頭放置一定數量的小紅旗。然后,教師將幼兒科學分組,每組對應一個隧道,并讓組員之間確定自己小組的“指揮官”。最后,小組成員在自家指揮官的指揮下越過障礙,穿過隧道取得紅旗,一名小組成員只能拿取一面紅旗,計時結束后取得紅旗數量最多的小組獲勝。這個游戲的設計特點正是強調了規則的重要性,無論是爭搶還是硬闖都無法順利的通過隧道,只有基于指揮官按照規則指揮,讓小組成員依次通過隧道,才是取得游戲勝利的關鍵,而且指揮官是由幼兒扮演,他們更會懂得有序排隊的重要性。
2.3發揮榜樣作用,實施家園共育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教育課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離不開家庭的助力,所以教師要深切落實家園共育理念,拓展規則意識培養路徑,以符合幼兒認知的家庭成長環境加強其規則意識的滲透。但是目前很多幼兒都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家長過度溺愛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針對此情況,需要教師先從家長身上找到切入點,向家長滲透現代化幼兒教育理念。例如,通過家長會、走訪、網絡交流等形式構建家園溝通橋梁,告知家長規則意識對于幼兒成長的重要性,以此激活家長的規則教育意識,促使家長能夠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生活規則意識,讓家庭成為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重要陣地。此外,教師還要積極促成家園教育聯盟,根據幼兒在園區的表現情況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針對幼兒一些表現不好的地方給出自己專業性的指導意見,并傳授給家長一些教育心得和方法,構建統一的規則教育氛圍。通過家園聯動、情感共育的方式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有效提升。
結束語
總之,幼兒規則意識培養是一個漫長恒久的過程,抓住幼兒教育的關鍵時期,加深規則意識滲透深度顯得尤為重要。在培養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明確自身教育缺陷,采取相應措施完善規則制度條例,并做到堅持執行、有效執行。然后還要基于幼兒個性化發展特征,創設相應的教育情境,以符合幼兒認知的過程提升其規則意識培養效果。此外,還要展開家園共育聯動拓展規則意識培養路徑,做到家校統一的規則執行標準。
參考文獻
[1]何夏蕾.學前教育中幼兒規則意識和獨立能力的培養[J].家長,2021(14):167-168.
[2]徐婷.一日活動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05):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