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宏
摘要:目標是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是一切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預期成果。 財務管理的目標隨著政治、法律和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如何科學合理地選擇公司的財務管理目標一直是個迷。 研究這個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梳理了幾個重要的財務管理目標,比較了優缺點,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個人認為應以多元化經營目標為導向。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模式
一、傳統的財務管理目標
(一)利潤最大化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一切財務活動圍繞國家利益開展,國家以產值來考核企業業績,其經營目標自然就是產值最大化。由于企業沒有獨立自主權,企業的財務活動主要是滿足國家財政需求,因而“產值最大化”不能稱其為真正意義上的財務管理目標。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政企分開,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企業每年實現的利潤高低可以反映出企業對社會貢獻大小,“利潤最大化”成為早期財務管理目標。可以說利潤最大化是企業得到廣泛認同的的財務管理目標,盡管到了現在仍有一些企業在貫徹執行這一目標,中國的國情,由于受到上級的壓力,多以利潤最大化為實際目標。但不可否認的是實踐中證實這一目標具有一定的不足,一是如果將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那么企業的籌資決策、投資決策、營運資本政策和股利政策均應以能否實現利潤最大化為判斷準繩。這明顯既不具有科學性,也不具備適用性。二是利潤最大化沒有考慮實現利潤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問題。因因此導致企業資源使用效率不高。三是會計利潤是一個財務指標,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勢必會使企業財務決策帶有短期行為的傾向,企業管理當局的盈余管理行為盛行,不利于長期的發展。
(二)股東財富最大化
隨著公司性質的變化,有些企業如家族企業隨著規模的擴大,逐漸成長,開始上市。財務管理目標開始借鑒國外主要是美國的模式,即“股東財富最大化”。美國的財務管理屬于成功的財務管理。美國以個人股東居多,他們主要通過買賣股票來影響財務決策,更加關注股價,股東對財務決策起到主要作用,債權人和政府的干預都較少,所以,美國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管理目標,他們具有更好的企業外部環境支持。市場價格決定的,股東財富最大化不適合中國的國情,一是雖然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報酬,但是片面追求股東利益忽視了其他利益集團的利益。中國的資產負債率較高,銀行會影響到企業的財務決策,理財環境和美國相差甚遠。二是,我國的資本市場不夠發到,沒有達到強勢有效的狀態,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不合理,另外,絕大部分公司股權結構具有“一股獨大”的特點,股價并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雖然實施了股權分置改革,但是對于一些國有企業還是難以改變其大股東身份。三是,鑒于我們的國情,資產市場不發達,企業組織形式多為非上市公司。對于非上市公司實施股東財務財富最大化不適用。現代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進行并購重組建立集團化企業,沒有上市的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無法考量股東財富最大化,因此,這個目標無法引導整個集團公司進行正確的財務決策。四是事實上經營權和管理權兩權分離,股東不具有管理權,也不是一直提供給公司資金,更不對公司負債承擔全部責任。他們更多的事提取財富,而不是創造財富。
(三)企業價值最大化
從利潤最大化轉向股東財富最大化,從股東財富最大化,轉移到企業價值最大化,是財務管理目標發展的又一次質的飛躍。企業價值最大化為財務管理目標,有以下優點,一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充分考慮了時間價值,二是考慮了風險和報酬,三是可以克服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短期行為。四是有利于社會資源的流動,提高效率。企業價值最大化難以具體確定,尤其是對于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由于我國一股獨大,股票價格的變動也不一定是企業業績的唯一反映,收到諸多因素影響。相對來說股東財富最大化比企業價值最大化容易量化,操作便捷。
二、多元的財務管理目標
(一)相關利益最大化
根據企業理論,企業是多邊契約的結合體。從理論上說財務管理目標和企業多個利益集團有關,財務管理目標最終的確定將是這些利益集團最終妥協的結果,達到帕爾托最優化狀態。隨著科技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職工、經營者也都投入了專用型資產-人力資本,也都承擔了風險,此時企業的目的不能僅局限于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本文認為這種思想還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難以實現的,一方面要求股東利益最大化,一方面要求實現社會正義達到公平對待,滿足雇員的福利問題,同時滿足政府給予的就業率指標,開展大量的公益救助事業,兼顧利益各方的利益,這種只能說是一種未來的理想的發展趨勢。只能說在理論中十分完美,但是滿足不同的利益者有時是矛盾的。
(二)多元的財務管理目標
在目前的經濟體制下,多元的財務管理目標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保障企業財務能力的有機協調統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企業的財務管理,只有將以上幾個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并且隨情況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進行優化。這種觀點下又分兩能力協調論、三能力協調和多能力協調。結合相關利益最大化的思想理念,找出主要矛盾,解決主要矛盾,使企業持續發展,在不同的階段,隨著矛盾的變化再變更財務管理目標。要想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目標,必須分析究竟哪些利益關系人對企業產生重要影響,必須要有承擔風險的人。因此,在選擇財務管理目標時,可以同時選擇兩個以上的目標,以便克服各目標的不足,滿足主要矛盾或者主要利害關系人的需求。在確定具體選擇哪幾個組合構成財務管理目標時可參照以下原則,一是要保證組合后的財務管理目標有利于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有利于企業提高“三個能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有利于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二是多元化財務管理目標組合后的各目標必須要有主次之分,以便克服各財務管理目標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如盈利能力,企業過度的追求盈利能力,會使企業償債能力下降,如果追求償債能力,盡管可以減少財務風險,但是會使盈利能力下降。三是在多元化財務管理目標下可以建立一些非財務指標,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共同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亞、楊玉鳳.企業理論視角下的財務管理目標及其確立[J],財會通訊,2019.(06).
[2]宋雅琴.基于財務管理目標主體理論與現實選擇偏差的分析[J],財會研究,2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