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書寫規范美觀,目前大部分院校對于書寫訓練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再加上書寫練習的方法不恰當,使書寫水平提高較慢,并影響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對書寫技能的訓練進行探究,以促進學生書寫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 書寫技能; 訓練; 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書寫訓練通常包含三種字,也就是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師范院校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明確指出,“三筆字”與書面表達是師范生必備的工作技能。尤其是“三筆字”,不僅有著顯著的實用性,還有著顯著的藝術性、思想性與文化性,“三筆字”的訓練不僅有助于師范生書寫技能的提高,還能促使學生重視,對校園文化建設、優秀師資的培養、教育水平的提升等都有著重要影響,師范院校加強師范生書寫技能訓練勢在必行。
提及書寫技能的培養,大多數學生對于書法藝術充滿興趣,而在書寫能力培養中,容易產生定位拔高的狀況,從而導致書寫技能不過關,且書法藝術沒有入門。對于書寫技能而言,與書法藝術相比,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通常來說,書法技能是不能和書法藝術等同的,書法技能是基礎,更注重實用性,要求把漢字書寫得工整、正確、美觀,而書法藝術則追求美學,更注重藝術性,需呈現書寫風格的獨特性,且有欣賞價值。書寫技能訓練并非只是書寫訓練,通過適當的書法知識講解,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書寫能力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書寫技能訓練也需要策略。第一,練觀,即以“讀”為始,。對于漢字而言,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人們在對漢字進行學習時,最開始源自形象認知,需多讀、多看,只有看得真切,才能寫得準確]。學生在學習書法的時候,可以將讀帖當做寫字的準備,提倡讀帖、摹帖、臨帖、背帖,以呈現意在筆先的一種境界。古人曾提出“ 心摹手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也是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在“讀”時,通常需遵循下述原則:(1)先將規范楷書作為重點,以手代筆對點畫、結構進行“讀”的過程;(2)不要著急“讀”其他風格書體,
要以眼代筆進行“讀”的觀察;(3),先將興趣以及感性作為切入點,在練習深入后,進行合理調整。第二,練摹,即以“勤”為徑,更注重過程。想要實現心手相應,需多寫多練,以實現無日不臨池。同時,需注重因人而異的書寫練習方法,部分學生可以從毛筆開始,部分學生則可從硬筆開始,不需要千篇一律,但也要注意毛筆、硬筆、粉筆書寫的融會貫通。在開始的時候,更注重毅力。第三,練用,即以“參”搭臺,。在書寫練習的前提下,需引導師范生走出字帖,步入生活,為學生構建應用平臺,比如海報、通知、詩歌、演講稿等。第四,養心,即以“導”促學,。古人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由此可知,練字就是練心。寫字的時候,可經過用筆的結構造型、虛實、樸拙等直觀呈現出字的奇異、端莊、周正、澀滯、險峻、厚重、清秀等外貌,且這些形式同樣蘊含美學、哲學、宗教、易經等各種意蘊,包含了人內心的體驗,呈現空間的維度。對于中國文化而言,并非是快餐式,“導”不僅指技巧與方法,還包含了靈魂與精神。對于合體字而言,偏旁是互相避讓的,如傳統文化當中的謙恭禮讓;對于一篇文字而言,每個字都大小不一,但章法和諧融洽,可以將人們對人生、宇宙的思考滲透于方寸之間,促使學生理解漢字的美,強化學生寫出好字的愿望。第五,養情,即以“趣”為媒,注重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興趣可以激發人的情感,調動人的潛質,促進人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字通常能反映人的情趣,且情趣是能夠培養的,需在鑒賞過程中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書寫練習的初期,可通過鑒賞與講解,促使其獲得美的享受,并形成練字的興趣與沖動。第六,養意,即以“悟”養魂。寫字并非是“寫”,還需要“悟”與“審”。王羲之在《書論》當中明確指出:“夫書者,玄妙
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米芾在結體上更提倡“字不作正局”“須有體勢乃佳”,提倡以意取勢。對于鋼筆字、粉筆字而言,亦是如此。在《中國硬筆書法指南》的總序當中明確提出,藝術生成于實用,發展在美的探索當中。硬筆主要是通過廣泛實用性獲得大眾青睞,硬筆書法則是以其說不清楚、道不完的內涵美,給予人們無窮的回味,并促使其步入藝術殿堂。,只有學會了“悟”,才能確保筆畫的俯仰、斜正、高低、向背、長短、疏密、大小、粗細恰到好處,只有以“悟”融會貫通,才能使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書寫技能共同進步。“悟”的層次通常對書寫練習的高度與效果有著決定性影響。
綜上所述,掌握書寫技能,有助于領會漢字神韻,還有助于輔助學生教學及各方面能力素質的提升。
作者簡介:甘玉潔,女,漢,四川南充人,本科,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