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記
摘要:在新時期下對于初中教師的德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初中教師必須要及時更新自身的德育教育觀念,為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的發展提供正向指導,提升德育教育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教師;德育管理;德育素養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材,肩負著振興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任,開展德育工作是素質教育改革的現實性要求,也是教師的重點工作。作為教師,要走進學生,豐富德育方式,提升德育水平,培養學生正確的榮辱觀,從內心去建立對祖國的認同,樹立愛國心、同理心,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助力。
一、新時期初中教師德育創新意義
1.1落實素質教育目標
初中教師進行德育管理工作的創新,能夠有效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素質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的主要內容,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幫助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的同時,實現其道德素質、價值觀念的成長。班級管理作為學校教育中最基礎的工作環節,需要教師不斷創新,將素質教育內容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
1.2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實際工作中,教師結合自己對學生成長需求的認識,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育設計,將德育、智育、美育等內容融合到班級管理工作中,讓學生可以在參與班級生活的過程中獲得道德素質、價值觀念的培養,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目前,我國大部分初中學校仍然采取應試教育,忽視學生的道德以及心理素質方面的教育。很多初中教師將分數高低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只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忽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和道德品質培養的嚴重缺失,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而且德育教育方式比較落后,導致學生的道德品質下滑。
二、新時期初中教師德育對策
1加強學校與家庭聯動,確保德育工作成果
學生的成長需要家庭與學校共同參與,家庭是學生獲取知識及信息的主要陣地,而家長則是影響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關鍵,因此教師與家長應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全面實現學校與家庭聯動教育,提升家長對德育的重視程度,拓寬教育層面。家庭德育具有長期感染性,可為學生提供不同體驗,因此教師需與家長長期保持聯系,并形成統一德育戰線,以此確保德育效果。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在班級家長群內定期發布德育理論及常識,并及時與家長溝通學生的道德思想及行為,讓家長根據學生性格特點進行針對性教育,維護好家庭關系,并為德育打下堅實基礎,教師也可發揮"家長會"作用,與家長探討教育策略。
為了保障德育活動落到實處,在德育活動開展過程中,還需要聯系學生家長,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家校共育,有效提升初中德育的整體質量。在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掌握溝通藝術,與學生家長協同合作,借助微信群、QQ群及時分享學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現,使德育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全面性。教師也要及時和家長溝通,清楚每個學生心里的真實想法,及時發現學生的異常情況,加強對學生的疏導,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變化,以保障德育活動能夠更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做到知行合一,讓學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加強所學知識的應用,幫助學生加強認知和理解,讓學生產生更深刻的情感體驗,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學習,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2強化教師德育品質發展
在校園德育教育中,教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執行者,將關系到德育的有效融入以及德育教學質量。對于初中教師來說,需要讓他們意識到德育對學生品質發展的重要性,培養他們良好精神,不斷創新自己的教育思維,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能夠將德育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以多元教學模式,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既增添學習興趣,又豐富學生的情感,為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夯實相應基礎。如,教師應該在工作業余時間專注于個人德育品質的成長,讓自己能夠更加提升自己的德育理論,在課堂上就能更好地為學生們提供創新型的課堂。在教學中要結合時代特點,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德育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多參加一些德育的培訓會、研討會等活動,讓教師在培訓活動中,強化自己的德育思維,并與自己的專業技能進行有效融合,為強化教師德育品質發展提供思想基礎。
3突破傳統方式,促進德育管理的實效性
盡管大部分初中學校都具備相關的德育管理機制和方法,但是真正發揮德育作用的方法并不多,為此教師還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來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尤其是要對傳統德育輔導方式的革新,促使德育教育能夠有效滲透于各個學科之中,促使德育教育工作得以有效落實,能夠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引導和幫助。諸如,針對部分初中生存在學習不好且不愿和老師溝通的問題,教師則要向各科老師進行溝通和聯系,確保在日常授課中能夠給予其更多的關懷和引導,使其正確認識學習,發現學習的樂趣,繼而轉變自己的厭學情緒。總的來說,德育工作是要站在學生的發展視角上去思考問題,并要從管理形式和內容上制定適宜的管理方案,才能將德育教育和教學工作有效結合,突破傳統教育的束縛。
4教師以身作則,促進學生德育素養
對于學生來說,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加之他們具有較強的模仿力,如果教師能夠在日常當中為學生樹立下良好的榜樣,將會對其產生積極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注意嚴格控制自己的言行,成為學生的榜樣,從而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諸如,在實施班級規章制度時,身為教師要以身作則,自覺遵守班級制度;在班級活動中,教師將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和學生融為一體,在做活動時,沖在前方為學生作以示范。這樣既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亦能成為學生的榜樣,使其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參與自主性,對其德育素養的發展具有有效的促進作用。
總結
綜上,初中教師擔任著對學生道德素養方面的培養職責,為此需要借助德育教育工作來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即教師應當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認可,同時要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繼而促進他們能夠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立輝.初中教師德育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新課程,2020,(36):205.
[2]田洪波.新時期初中教師德育管理策略創新探究[J].讀寫算,2020,(2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