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梅
摘要:近些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我國教育迎來了全新的發(fā)展方向,音樂作為深受學生喜愛的學科,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音樂律動成為了小學音樂課堂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師選用律動的音樂授課模式,能夠有效調(diào)動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積極轉變了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轉化成為“我想學”與“我要學”。音樂律動就是抓住了小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的特點,在課堂教學范疇內(nèi)通過音樂律動的方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身體與感官器官,并在此過程中融入音樂相關知識內(nèi)容,引導學生不斷深入理解音樂元素,實現(xiàn)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zhì)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律動;課堂教學;應用策略
引言:律動是音樂傳達信息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學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將音樂的一部分內(nèi)容表現(xiàn)傳遞出來。本篇文章基于小學音樂教學,對音樂律動在課堂中的應用展開深入的探討分析,并對此提出相應具體的教學策略。
一、音樂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應用的積極性
從本質(zhì)上來看,學生對于音樂的喜愛遠勝于對音樂課堂的喜愛,學生喜歡的是音樂本身的魅力。音樂律動的有效應用,能夠構建開放、愉悅的課堂氛圍,在這一教學背景下,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愛。可以說音樂是建立在力度與節(jié)奏上的藝術,能夠賦予身體動作。在傳統(tǒng)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是選用領唱、教唱的方式,教學模式了位單一,學生無法深入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律動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肢體語言的方式,讓同學們表達自己對于音樂曲目的理解,能夠讓學生將肢體語言帶入到音樂歌唱當中去,使得動靜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透過律動讓學生與音樂融合為一體,在律動體驗過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又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音樂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應用,喚醒了小學生的本能與天性,音樂響起同學們就能參與到表演當中,在表演過程中引發(fā)學生不斷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
二、音樂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借助聲勢律動感受音樂節(jié)奏
在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多選用領唱與板書等枯燥沉悶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興趣底下,無法深入的感受音樂節(jié)拍與美感。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就可以選用聲勢律動的教學手法,帶領學生感受音樂節(jié)拍,真正的體會音樂的魅力。
例如,帶領學生學唱“達古拉”這首音樂時,這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調(diào)民歌,全曲的旋律十分的優(yōu)美流暢,教師就可以借助筷子與聲勢律動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初次聆聽歌曲《達古拉》,感受四拍子得韻律與歌曲情緒。首先教師可以先為同學們播放一遍音樂,讓同學們初次感受音樂的旋律,了解這是一首四拍子的音樂。隨后在第二遍聆聽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同學們嘗試用雙手拍打的方式,強調(diào)音樂的旋律,感受柔中帶剛的情緒。慢慢地通過更為深入的學習,就可以加入筷子,雄鷹飛翔的動作十分優(yōu)美,她們得舞蹈來源于生活,在草原上她們會隨著音樂跳起蒙古得筷子舞蹈。下面就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筷子,想象雄鷹飛到我們的座位上,模仿雄鷹展翅的動作來敲級筷子,并合上音樂的旋律,自由的感受音樂帶來的美。
(二)借助律動開展豐富的音樂活動
在新時代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做好引導的工作,尊重學生的想法,使得學生獲得良好的課堂體驗,同時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律動教學法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獲得不同的音樂感受,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的組織開展小型音樂活動,將律動與音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們開展小型舞會,教師可以先帶領同學們掌握幾個基本的舞蹈律動動作,也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同學們播放舞會的視頻。隨后就可以在教室當中準備一片空地,開始舞會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先為同學們播放一些音樂,學生可以跟著音樂盡情的起舞。慢慢的就可以從自由起舞,轉換成為理解感受音樂,學生在律動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特點,以及他所表達出來的音樂內(nèi)容。小學音樂課堂律動教學法的應用,教師就要從根本上對學生身心進行培養(yǎng),進而學生聽到音樂后,可以用自己的感覺來觸摸音樂,也可以用自己的身體來感受音樂的律動,體會音樂的情緒,從而真正的沉浸到音樂的氛圍當中去。
(三)借助律動感受音樂內(nèi)容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在日常生活中,當學生聽到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時,也忍不住跟著音樂搖晃身體,這其實就是簡單的律動。在實際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同學們,用內(nèi)容律動的方式來展現(xiàn)音樂內(nèi)容,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到歌曲內(nèi)容當中去。
例如,帶領學生學唱“杜鵑”這首音樂時,在聽音樂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同學們布置一個小任務,聽一聽杜鵑飛出森林,飛到我們身邊的心情是怎樣的。這時學生就會幻想自己是一只杜鵑,飛出森林的心情是輕松的快樂的,與森林中的杜鵑心情是不一樣的,因此音樂的節(jié)奏也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每一句話后面都加上了杜鵑的叫聲“咕咕”,咕咕的節(jié)奏則是根據(jù)前一句音樂內(nèi)容來決定的,也是根據(jù)杜鵑的心情來決定的。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歌聲捉迷藏的音樂活動,我唱你停,我停你唱,注意旋律之間有沒有聯(lián)系。男生唱歌詞,女生唱“咕咕”并加上動作,女同學們表現(xiàn)的動作十分的俏皮可愛,就像是一只杜鵑鳥一樣,整個課堂教學氛圍十分的活躍,同學們也在愉悅的心情中學會了音樂歌曲。結束語:總而言之,現(xiàn)代音樂教學過程在提出新課改之后,需要引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求知欲望,才能做到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音樂的意境和美妙之處,在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同時舒緩壓力,提高學生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趙彥秋.音樂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戲劇之家,2021(29):106-107.
[2]王麗杰.小學音樂律動教學中的聲勢律動妙用探討[J].大眾文藝,2021(03):212-213.
[3]程馨永.小學音樂教學中律動教學的探究[J].北方音樂,2020(24):188-190.
[4]張新宇.律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探討[J].北方音樂,2020(04):190-191.
[5]馮曼芬.音樂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重要性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22):18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