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文化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已經在高職院校中迅速傳播開來。網絡文化的興起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之一就是要正確引導學生辯證地對待網絡文化,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本文試圖從網絡文化正方兩方面的影響探討網絡文化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進而提出有效對策,旨在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
關鍵詞:網絡文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一、網絡文化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衍生出的“互聯網+”的概念也應運而生。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也是在這一浪潮中悄然興起的。而如今高職院校的主力軍“00后”們便是伴隨著網絡的蓬勃發展而成長起來的,因此網絡文化對于他們的影響不容小覷。既有積極的一方面,也有消極的一方面。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正確引導高職院校學生辯證地看待網絡文化對于他們的影響。
(一)網絡文化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00后學生生長在一個蓬勃發展的網絡時代,網絡從一開始就介入到00后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性和人際交往方式中。網絡文化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認知能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且也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鮮活的案例,創新的方式。某一種特定的網絡文化的興起,其背后是一定會反映出形成這種文化的群體所展現出來的思想和行為特點,所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過對網絡文化的解讀和傳播特點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從而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網絡文化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網絡文化其多元化的特點,網絡文化傳播平臺多樣性的特點,使得網絡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會成為荼蘼學生的“精神鴉片”。一方面,“校園貸”、“殺豬盤”、“刷單”等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此類詐騙活動都是打著“文化”的旗號,蒙騙心智尚未健全的學生群體,而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網絡文化有著濃厚的西方思想內核,在價值觀的傳達上與我們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其快餐化、快速化地傳播方式會深深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從而使學生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問題也從一定程度上沖擊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響著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陣地的建設。
(三)辯證看待網絡文化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然而,對于網絡文化的態度,依然要遵循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既要看到積極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極的一面,真正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網絡文化是新生事物,不是洪水猛獸,如何利用好這把雙刃劍,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辯證看待網絡文化的影響。在正確引導學生自覺抵制網絡不良文化的同時,也是積極挖掘網絡文化中的正能量屬性,從而將這種能量與傳統教育有機結合,形成合力,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
二、將網絡文化有機融入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在“網絡思政”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將網絡文化有機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認識到網絡文化對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從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以及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三方面進行。
(一)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
在當今網絡文化的大背景中,學生作為主要群體,既是文化的生產者,又是文化的接受者,也是文化的傳播者。因此,相較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動接受,網絡文化的興起使學生在主動接受教育方面呈現出更強的傾向性。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創新工作形式,轉變工作思維。例如,近年來,“飯圈文化”、“網紅文化”、“直播帶貨”等等網絡現象日趨火熱,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汲取這些網絡文化中的正能量營養,以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結合學生自身所學專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網絡素養,進而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也會使學生對于學校的教育更有歸屬感和自豪感。
(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網絡畢竟是虛擬世界,網絡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樣性難免使自律性差的學生沉溺于網絡世界無法自拔。因此,校園文化的建設更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校園文化的建設并不是對網絡文化的拋棄,而是一種揚棄。即辯證的將網絡文化有機融入到校園文化中來。例如,對某一熱點事件,開展辯論活動,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對真理的探索,在活動中真正認識到主流社會價值,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再如,利用一些網絡熱詞宣傳和弘揚校園文化,達到教育目的。當前網絡電信詐騙盛行,學校開展微視頻大賽,一方面使學生自主掌握新媒體技術,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自主認識到電信詐騙的危害性。也可以定期開展宣講活動,邀請“紅色網紅”,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鼓舞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網絡文化無形,監督監管有形。目前的網絡平臺豐富,學生獲得信息渠道多樣,社交媒體更新頻繁,尤其是意識形態問題更是重中之重。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主陣地、最前沿,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因此,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統籌網上網下兩條戰線,確保網絡空間更加清朗。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加強網絡統一戰線建設,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文明和網絡安全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成為網絡文明的實踐者、參與者、建設者。加快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統籌協調網絡宣傳管理和輿論引導工作,進行輿情監督管理,有效地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使網絡文化有機融入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
參考文獻
1.莫立華,張洪峰.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36(9).
2.王海江.網絡亞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闡釋[J].高教論壇,2019,(7).
3.余躍.網絡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路徑探究[J].才智,202015(34).
4.李晞.“互聯網+”時代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途徑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08).
崔達藝(1990—),男,遼寧沈陽人,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思政部,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9年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高校思政專項)“‘網絡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創新機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編號:L19SZWT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