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緒嬪

[摘要] 目前,中小學代幣制管理中存在重“獎”輕“勵”、重行為輕認知、重落實輕參與、重結果輕育人等問題。具身德育理論倡導學校德育須落到身心、自然等八大實處,構建身體、情境、行動、認知、感情、養成、開放“七位一體”的育人模式,闡釋道德行為背后的多種隱喻,為中小學代幣制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因此,代幣制管理的關鍵應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切身參與,借情境啟發感悟,開發具身德育工具,以及整合資源全員共建等舉措,以不斷提升班級管理的質量和德育價值。
[關鍵詞] 班級管理;代幣制;具身德育;道德概念隱喻
代幣制又稱標記獎酬法,是中小學班級與課堂管理中教師用于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手段之一,因操作簡便、效果明顯而在中小學得到廣泛應用。那么,作為一種典型的量化德育方法,代幣制是否在實施過程中毫不“帶弊”呢?
隨著對離身德育的深入研究,強調德育具身性的具身德育理論應運而生。具身德育理論倡導學校德育須落到身心、自然等八大實處,構建“身體—情境—行動—認知—感情—養成—開放”七位一體的育人模式,闡釋道德行為背后的多種隱喻,為中小學代幣制管理提供新的方向。現基于具身德育理論,梳理總結代幣制在中小學班級日常管理中的局限性,并探尋改進策略,以求能為后續班級德育提供參考。
一、代幣制的實施現狀及局限性分析
在心理學中,一個完整有效的激勵機制應當包含激勵主體、激勵客體、激勵因素、激勵控制等多個要素(如圖1),每一要素都至關重要?;诖耍饰霈F狀發現,在取得一定管理效果的前提下,代幣制的局限性也在逐步顯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基于激勵因素:重“獎”輕“勵”
合理的代幣獎勵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使用代幣獎勵時不可過度、頻繁。在實踐中,新手教師們急于取得管理效果,形成了“時時有獎”“事事有獎”的課堂環節,學生回答問題必有獎,小組討論展示必有獎,坐姿端正也有獎……無論是積極行為增多抑或是消極行為減少,教師都選擇以獎品代替激勵,以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過程中,其實質并未能觸發學生真正的內部動機,忽略了學生主體的思想、興趣、愛好與自尊,久而久之便會造成學生對獎勵越來越依賴。當沒有可視化的代幣獎勵時,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情緒則會顯著降低。
2.基于激勵客體:重行為輕認知
在代幣制管理中,教師易將學生人格素養具化為外在行為,以積分升降來決定獎懲,取代對學生的整體性評價,這勢必會使得部分學生走極端,甚至會采取不正當的競爭方式,進而演化出各類小群體,削弱班級凝聚力。同時,教師在制定代幣制目標時也容易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部分教師將目標設定得過于簡單,學生毫不費力就能輕松達到,長此以往逐漸失去挑戰的興趣。而另一部分教師則將目標設得過高,班級內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經努力都未能達到,如此大部分學生開始失去努力的動力和信心。上述種種情況,均忽略了對激勵客體情況的調查了解,也未能認識到每一行為背后的德育價值,脫離了學生個體生命成長中具體的現實需求。
3.基于激勵過程:重落實輕參與
為了獲得快速見效的管理效果,部分教師忽視了激勵因素即強化物的影響,選擇代幣過于隨意,給部分學生造成“就算老師不發我,我也能夠在其他地方拿到”的想法,代幣喪失了權威性,容易使學生產生不值得追求的念頭。此外,在激勵控制反饋的過程中,小部分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惜將一些學生發展本該需要的知識和練習拋棄,如免值日一周,勞動本是每一位學生應盡的義務,這容易讓學生認為“勞動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類似這種前后矛盾的標準和獎勵,忽視了學生已有的身體動作經驗。
4.基于激勵反饋:重結果輕育人
育人的過程是一個科學的、復雜的過程,如果把育人過程異化為簡單的積分刺激、代幣獎勵,局限在學校范圍內,則易導致學生對自身要求的簡單化和低標準化。同時,在實際管理中,基本上每一種代幣制都包含評選如“明日之星”等,且名額有限,久而久之,在師生心中代幣制逐漸變成一種評價機制,師生憑借學生所獲代幣和獎勵,把學生打上“優、良、差”的道德等級標簽,其本質是在用一種不道德的方式進行道德管理,這種滿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顧及教育的方法,其所形成的結果難以引起學生思想和情感的真正變化。
二、具身德育視角下代幣制的實施改進策略
代幣制的管理實施具有復雜性,這與內外部因素皆有關聯,教師個人的期望、傳統思想的桎梏、現行的量化德育考核機制及不完善的方案設計等,均有可能成為影響因素。具體而言,代幣制管理在實施過程中容易忽略學生實際,將身體排斥在德育過程之外,簡稱“離身性”。隨著對離身德育的深入研究,強調德育具身性的具身德育理論應運而生。在具身德育理論指導下,代幣制可以有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即將具身德育的八大落實、“七位一體”理論及具身道德概念隱喻滲透于代幣制管理中,可讓班級管理的育人價值更加凸顯。
1.抱定宗旨:以學生為中心,因人而異
具身德育強調學校德育要做好“八個落實”,即落到身心、自然、生活、學校、家庭、社會、國家和國際實處。所有德育活動的展開離不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和參與,要回歸學生的日常生活,從日常生活小事抓起,重視學生的切身參與,強調身體力行與心理活動的有機統一。因此,在制定代幣制的激勵規則時,教師應充分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與學生共同討論制定代幣制的管理規則。比如,教師可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將代幣制規則的設計作為一項綜合實踐活動任務,讓學生自行組隊,利用課余和周末時間共同討論規則內容,低年段則可由家長們從旁協助引導。返校后教師可利用班會課時間,讓每個小組展示組內討論結果,再綜合各小組的投票意見完善內容。這樣既可讓學生切身參與班級管理,又能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教師在采取代幣制管理時還要有差異性。例如,代幣激勵要因人而異。首先,激勵標準有層次性,即對能力不同的學生標準高低應有所區別,并多指向解決較難問題或紀律較差的學生。其次,獎勵態度上要有差異。教師在設計和實施課堂獎勵的時候,要格外關注中等生,多提供難易度適當的學習任務或者課堂要求,并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給予及時激勵。最后,激勵語言要有針對性,教師可以通過個性化的激勵語言,強化學生對自己行為的認知,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激勵,讓學生感受到師愛和學習的快樂,在努力和成功中逐漸樹立自信。
2.形式豐富:借情境啟發感悟,因時而變
具身德育強調,身體力行離不開情境,道德行為和德育也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發生。因此,在實施代幣制管理時,教師可借助不同情境,幫助學生充分了解代幣規則,理解每一行為標準背后的德育意義。舉例而言,我們可以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創設難易適中、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情境,如班會課上圍繞“同學考試作弊該不該告訴老師”等問題進行討論。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團體活動,讓學生體驗行為情境。如學校的大型集會,讓學生置身體驗集會禮儀,即集會前列隊整齊出席,會中須聚精會神,會后有序離場等,讓學生充分真切地體會不同情境下的道德要求,領悟德育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借助手機等媒體,將學生表現出色的瞬間用照片定格下來,并展示在班級文化墻上,如此學生便可時常通過真實可見的照片聯系回憶當時情境,不斷維持強化德育效果,這便是“七位一體”模式中“情境”與“行動”“認知”的具體表現。
3.工具開發:以具身概念隱喻道德,因形制宜
在傳統的代幣制管理中,代幣本身所具備的德育價值常易被忽略,單一色調、外形統一的代幣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并無過多益處。具身道德概念隱喻理論強調,用形象具體的概念喻示深層次的觀念基礎及方法工具,以在大腦中建構新的觀點與范式。因此,在實際學校德育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借助具體、直觀、個性化的德育工具,再適時設置道德概念隱喻,更能讓學生在隱喻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良好的道德認知與行為習慣。比如,教師除了可以在代幣上寫下具體的激勵內容外,還可將不同的行為內容進行歸類,選擇不同顏色的卡紙來制作不同形狀的代幣。黃色圓形代幣喻示明亮未來,可用于肯定學生善待自己的行為,如課上積極主動問答、儀容儀表規范等;綠色葉子代幣喻示愛護環境,可用于肯定學生愛護班級、校園、社區和自然環境等行為,如照護班級植物角、規范垃圾分類、自覺完成勞動值日任務等;紅色愛心代幣喻示友善互助,當學生積極主動幫助他人時,可用該類代幣肯定強化;藍色水滴代幣喻示成長與感恩,尊敬師長、禮貌待人、分擔家務等均可用該類代幣發放;橙色拇指代幣喻示動力與成就,聽寫滿分、書寫整潔都是橙色代幣強化的好時機。為了讓顏色隱喻發揮作用,教師在發放代幣時要及時提醒學生不同顏色背后的隱喻,以便學生能在大腦中將顏色與道德概念進行聯結。
除此之外,代幣制管理工具開發還可以善用“道德—空間隱喻”。例如,我們可以借鑒美國教育家莫里斯研發出的一套具身德育工具夾子表,以夾子升降所代表的垂直空間德育隱喻來完善代幣制管理。比如,教師結合班級特色星空文化,在班級中設計推行每周“登月”計劃,以學生卡通照作為夾子,以學生所獲得的代幣數量來移動卡通照,拿多少張代幣則卡通照依次往上升幾格,離月球則越近。以這種直觀有趣的工具輔助代幣制管理,更能實現管理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4.七位一體:全員共建,協同育人
具身德育“七位一體”模式強調德育要保持開放性。那么,代幣制的管理和實施不能局限于班主任一人或者某一學科的課堂中,應該面向全班級,融進全學科,全員全程參與。更多學生和教師的參與,能讓代幣制的效果發揮得更全面,更具引導作用。比如,由班主任牽頭,與學生小組敲定代幣制規則初稿,再由各學科老師結合課堂實際與學生代表再次商議,從而確定班級代幣制規則的最終稿。師生共同商議代幣制管理規則,共同收獲師生互動交流的成長,比班主任一人埋頭苦干、獨自管理更具德育價值。如果家長也能夠參與和配合班級代幣制管理,讓代幣制在課外、校外得到延續,那么學生會獲得更為廣泛而深刻的道德情感體驗。具身參與、全程浸入、全員共建,讓代幣制管理在資源整合中邁向更為廣闊的協同育人空間。
三、代幣制管理展望
具身道德的不同概念隱喻,為中小學代幣制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與思路,更加重視學生的具身參與,鼓勵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對話交流,發表不同見解,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思維。該理論在中小學代幣制管理中的深入實踐,還需要認知心理學及神經科學等領域對其內部機制的進一步研究,也需要一線老師不斷結合理論進行實踐探索。隨著具身道德概念隱喻理論在班級管理實踐中的不斷應用創新,中小學代幣制管理機制也將會更加完善,更能成為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重要助推力。
[參考文獻]
[1] 孟萬金.具身德育:機制、精髓、課程——三論新時代具身德育[J].中國特殊教育,2018(04).
[2] 孟萬金.具身德育:原則、課堂、課外——四論新時代具身德育[J].中國德育,2019(05).
[3] 謝少菲,曾文婕.具身道德概念隱喻及其對班級德育的啟示[J].中小學德育,2019(10).
[4] 陳瀟,江琦,侯敏,朱夢音.具身道德:道德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