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儀
摘 要:數字技術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相伴相生,數字技術可利用二進制數字,制作不同形式的圖文聲像。數字技術的應用范圍較廣,可在專業計算機領域應用,也在影視攝影與制作行業應用廣泛。世界影視行業已經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創作者們為呈現復雜的影視畫面,選擇先進的數字技術創建新式電影類別。魔幻電影、科幻電影、虛擬電影等類別被大眾認可。確立了應用數字技術更新影視制作行業實際價值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國內各院校以培養適應社會和行業的人才為目標,針對數字技術語境不斷成熟的這一現狀,校方應以數字技術為主,創建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課程。
關鍵詞:影視攝影與制作;數字技術;課程體系;建設模式
引言
受益于現代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的迅猛發展,我國新媒體影視產業也隨之高速崛起。影視攝影相關人才的需求與培養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早期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已向多元化、服務社會化積極尋求轉變。因此,結合近兩年的教學實踐,針對“影視攝影”課程作為影視傳媒類專業課程開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以下兩點的思考。
1高校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建設模式的重要性
在對于當前高校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建設的相關課程主題探討之前,高校首先要清晰地確定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的相關定義及課程內容。在影視攝影與制作品牌專業建設的課程中,主要包含有視聽語言、影視攝影、影視剪輯、影視后期特效、影視后期合成及影視欄目包裝等課程內容。我國的高等學校在20世紀90年代誕生了相關的影視專業,從21世紀初開始,在短短20年間發生了重大的發展變化。當今全國范圍內已超過600多所高校紛紛開設了與影視專業相關的學校課程,基于各大高校的努力也培養出了大量的影視專業人才,這對于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建設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而在影視專業蓬勃發展的進程下,高校也面臨著各種嚴峻的教學問題。其中最為突出也是最受廣大教育領域中所關注的,即如何以某一種具體的方式建立起更好的影視專業教學方式,從而體現出高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并為影視行業輸出合格的專業人才。對于高校而言,在辦學與發展期間通常會受到來自內界與外界的不同發展壓力,所以在對于專業的建設及改善優化上,則需要將思考的重點方向落實在如何完善自身的辦學特色。在實現了自身的塑造基礎上,如何更進一步輔助于我國影視專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避免專業教育中的同質性和產學研脫節,最終達到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影響力的教學目標。
2數字技術背景下的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2.1教學與學習過程全記錄
教學與學習過程的記錄,不單是指教師的講授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是雙向的記錄過程?;仡櫧虒W與學習過程是必要的階段性教學檢驗方式,也是對下一步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作出調整的重要依據?,F階段,由于存儲設備容量限制、云存儲技術不穩定等多種原因,很難做到教學過程的全程記錄。單靠學生或教師的記憶,或是通過紙筆進行書寫記錄,很難保存數據,從而難以發現自身問題,并找到產生問題的原因,這就造成教師或學生容易多次在同一錯誤認知上“摔跤”。5G技術的應用,將使傳輸數據更加準確穩定,并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云端存儲問題。這就是說,學生將可以建立個人學習軌跡文件,軌跡文件包含教師指導意見等重要信息,學生可以隨時溫故知新。教師也可以建立教學資料庫,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共享,拓寬教學資料領域,并根據時代要求不斷更新和豐富內容。
2.2“加強與當地政府溝通,走校企合作”新模式
“影視攝影”課程由于其特殊的實踐及時代發展要求,對開設該課程的高校及專業也有極強的要求。因此,學校在構建人才培養體系的過程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及發展目標,深化改革課程體系的必要條件就是“加強與當地政府溝通,走校企合作模式”共同設置相關產業教學平臺。例如筆者所在的四川傳媒學院與政府共同構建了新校區——“成都影視硅谷小鎮”。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建立了兩個校外實習基地、大型攝影棚等開展學生基礎訓練實踐,幫助學生掌握影視攝影的核心知識。并且零距離參與影視項目的制作,為把“影視攝影”課程打造為全國一流課程保駕護航。除此以外,學校通過與華為、索尼、佳能等世界知名公司合作,獲取先進的攝影儀器,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最前端的拍攝設備,掌握最新的影視技術,助力“影視攝影”課程順利“起飛”。
2.3確認教學目標與課程設置目標
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指的是在校園內部開展的實踐課程。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在校內環境中,培養學生掌握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實踐能力。例如攝影能力、導演能力、剪輯能力以及數字技術的應用嗅覺。該課程具有兩點特征,其一,校內實踐課程由校內教師負責。教師在開課過程中多使用情境教學法或任務教學法。教師為學生提供輔助的次數較多,可充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其二,校內實踐課程以攝影棚和實驗室為主,可鍛煉學生專業能力,但無法培養學生實際的影視攝影與制作經驗。該課程的設置目標為,需要真正鍛煉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教師需要在課程中降低自身的主導者地位,將學生作為實踐教學的核心成員。實踐課程的數量可以控制在一定數量內,實踐教學可將綜合類教學模式作為主要形式,在有限的時間內,鍛煉學生的綜合實力。
結語
當前的國際化競爭局勢日漸加劇,但在數字化影視產業的不斷發展前進過程中,影視行業也因此得到了絕好的發展機遇。高校應明確發展的趨勢并逐漸清晰自身的教學重點。在數字化時代的發展背景之下,培養影視專業應用型人才,“以學生為中心,實踐創作為導向”。對于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學生的綜合發展而言,在與影視行業多方合作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提前在畢業之前了解到社會、行業以及專業領域中的具體需求,通過不斷了解社會等多方面的專業變向,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以及培養方式,并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影視創作能力以及綜合性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鐵,毛洋洋.“智慧教室”構建下攝影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探討———以高等院校藝術專業攝影教學實踐為例[J].藝術科技,2019(08):13-14,17.
[2]哈靜,任強,李楠.建設類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沈陽建筑大學為例[J].中國建設教育,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