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云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傳統教學的教學內容早已無法適應現代學校生存的需要了,這也促使了學校教學變革。小學時期,課業相對較少,課余休閑時間比較多,具備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條件,而將勞動技術和實活動充分結合,課余進一步提高學生德智體美全方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綜合實踐活動
引言
由于科學的發展,我國大部分家庭都步入了小康家庭,生活條件普遍較好,家長對于孩子的關注多在學習成績的提高上面,而勞務方面并沒有人對子女有所需求和硬性要求,部分家長還會幫助孩子去做,促使孩子的自我動手能力和勞動能力呈現下滑趨勢,由于長時間受到家長的保護,對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非常差。通過學校勞動力技能教學就可以完全克服兒童的這一問題,從而實現了教育的多方面發展的目的。
1、勞動在小學生教育體系中的作用
勞動素質教育以學生實際活動經驗為基礎,以常識教育、職業道德、技術教學、心理健康扶持為基本內容,意在培育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育陽光型、全面型、氣質型,對中小學生的在校生存適應性,乃至于社會適應能力提升、與社區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對問題的獨立處理才能提升等都具有積極意義。
2、勞動教育校內運用措施
運動美術教育主要是通過訓練中小學生運動素養、美術素養,中運動素養能夠有效提高中小學生體格、學習基本的運動知識、提升體育運動技術力量、增強勞動教學趣味性,高美術素養則能夠培育中小學生的藝術觀念、陶冶中小學生美術思想情操、提升繪畫鑒賞創作的能力。從學生身體出發,老師進行勞務教學時,老師應該在一定工作量上,對每個學生進行勞務教學,學生除了參加到校園保潔、個人衛生活動中外,老師還應該組織學生參加到撿廢品拾樹葉活動,每個學生參與到勞作中,能夠進行室外體育鍛煉,提高中小學生自身免疫力,預防季節性流感病,促使中小學生茁壯成長,從體育鍛煉理論知識來看,老師應該將體育鍛煉納入勞務教學,將疊被子列為體育課教學內容之中,將清理籃球場梳理體育活動器具自動制造沙包等列為勞務教育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投入到體育鍛煉中,每個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也得以提高。
從學生運動經驗出發,老師還應該把學生進行勞務總結、勞動體會、勞作心得等,成為勞動過程后的總結性部分,引導學生主動地體驗勞作流程,從而提升了學員的勞動成果,也能夠幫助他們掌握團結合作、勞動光榮、自由創新、勞動問題的獨立解決等基本理念,學員能力在應該通過不斷地學習總結、探索、再探索總結的循環過程中,逐漸獲得提高,而從勞務教學興趣出發,由于勞作方式豐富的多樣性與勞動方式自身,往往能夠更貼合他們運動本性和對未知世界的新奇度,往往能夠大大地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興趣,所以,老師應該注意勞務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性,多引導他們利用實際勞作獲得快樂,做到寓教于樂,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就能夠獲得較好的提高。從學生美學觀點出發,勞動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接近自然,通過感受強烈的自然光線、蔚藍的天空、開闊的戶外環境,以及令人特別注意的花鳥獸魚蟲、姹紫嫣紅的花叢,都能夠有助于學生感受自然的美感,對于大自然教學、景觀藝術教學、風景主題類樂教學等都具有輔助意義,在進行勞動教學時,學生應當把重點置于戶外運動中,同時進行校外活動實驗,參加郊游、外出研學等活動,以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從學生的藝術情操視角出發,藝術教學也能夠培育學生藝術價值觀,在美學符號的熏陶和自我催化之下,學生很易于形成藝術理念,并善于聆聽、觀察、感受周圍世界,以美學觀點約束自己言行,品德情操、行為準則等都會受到積極影響,從美術欣賞及創作能力,老師可在勞動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觀周圍世界,認識自然之美,引導學生利用美術的表現形式加以記錄,利用歌曲的表現形式加以歌唱,能夠較好地提高學生美術創作能力。
比如,學校教師通過舉辦拾廢品教學活動,將每個學生區分為不同分組,以拾廢品最多者為贏家,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到撿廢品行動,學員穿行于學校預定的區域范圍內,學員身體素質得以訓練,經過認識教學與具體實驗,對學校廢品分類認識意識得以建立,經過比賽,學員對勞動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學校運動素質得以提高,把撿廢品教學活動與大自然界加以融合,通過在公園、田野等公共場所開展的撿廢品教學活動,能夠使學員更近距離地體驗大自然之美,學校藝術觀念得以進一步加強,在教學活動完成后,通過引導學生用漢字、圖畫等的形式加以記憶,就能夠加強學校藝術觀念,從而提高學生美學情操,藝術創作的能力。
比如,在六年級的勞技課教材中,有一個關于種豆子和怎樣去開掘的課程,但是假如教師讓學生到校內用花盆種豆類,然后在校內花園開展關于怎樣開掘的勞動課程,學生將無法對勞動教育完全理解一這就要求教師把學校勞動教育理論與地方特色的綜合實踐教學活動有機融合,通過組織學生去田野里勞動,學會用種豆類和挖土做到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在一個全新的校園環境里,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就比較強烈.對新鮮事物的接觸能力也就很強.學習能力就會提高髙。所以教師們需要多舉辦些活動,使學生在社區實踐中掌握勞動技能,使學校有選擇性地去進行學校教育或技術教學.引導學生去勞動學習’在每個社區實施活動后,都要做好記錄.統計學生們對下一次社區實施活動后的評分零教師們必須知道學生獲得了多少,對下一次的活動做出了改進.吸收這次活動的優點,增加新鮮的元素來吸引學生的好奇,所舉辦的社區實施活動也要達到勿闈活躍、規格大、有特色等的優點,讓學生們更樂于去參與。
結束語
小學勞動技能教學與地方特色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機融合是以學生為中心,由教師輔助學生掌握勞動技能的教學方法,是現代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勞動技能教學與地方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將書本內容、教師所傳授的勞動技能方法與地方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相結合,達到了學校課程的整體優化,也促進了學生勤勞,智慧,品德,體能等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瑩.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有機整合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09):1.
[2]繆建權.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機整合策略[J].吉林教育,2021(16):65-66.
[3]朱青.創書香樂園激情趣? 以“+”思維促整合——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與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有機整合的行動與思考[J].時代教育,2016(08):230-232.
[4]金培雄.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和特色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機整合[J].教育科研論壇,2010(05):4-5.
[5]金培雄.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和特色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機整合[J].教育科研論壇,2010(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