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梅
摘 要:在教育改革理念下,要求老師不僅需要為學生講解道德與法治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正確的“三觀”,增強綜合素養。在新時代教育中立德樹人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要求,道德與法治老師需要將本學科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將立德樹人目標徹底落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引言
初中時期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叛逆,且這一時期正是學生形成正確道德理念的關鍵時期,老師需要尋找合適的方式加以引導,防止學生走上不法道路。老師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時,還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體會道德與法制知識的魅力,感受學習的樂趣,進而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初中德法教學質量。
一、深入挖掘教材資源
道法教材中的內容較多,且有大量重難點知識,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老師在教學時都會選擇和考試相關的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省略考試之外的重點知識,特別是德育知識,導致德法教學優勢發揮不出來。這就造成學生錯誤的認為德育知識不需要重點學習,因此,老師需要改變深深教學理念及方法,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課堂學習體驗。第一,老師在備課的時候需要全面、充分的分析教材,不管是考試重點內容,還是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內容,都需要詳細的進行分析與查找,在教授學生道法信息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德育知識的掌握程度。第二,大部分德法教材中的內容都比較老舊,和現如今社會熱點相脫離,這就會影響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時需要充分考慮時代背景并結合學生日常生活調整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德法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1]。
例如,德法老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德育知識,比如帶領學生看望老人、參與社區活動等,當然一切實踐活動都需要和學習、實踐單位進行協商,充分保證學生安全。在進行“資源”知識內容講解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快遞行業的運作,讓學生分析資源流轉,還可以讓學生看到快遞人員的辛苦,在快遞配送比較慢的時候能夠理解快遞員。
二、創新教學理念與方法
初中時期的學生有明顯的個性化差異,德法老師教學中如果不進行德育指導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受到誤導。初中德法老師的教學方法如果不正確,就很容易導致學生誤入歧途。所以,老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加工[2]。例如,對于單親或者是留守兒童,老師需要和這類學生增加互動頻率,并轉移初中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在學校中感受到溫暖與鼓勵。對于班級中比較調皮的學生,老師需要多講解校園犯罪事件,讓學生可以遵紀守法,學會和同學間友好相處。初中德法老師在教學時需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在評價時需要以表揚為主,讓學生可以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與思想品質。
比如,在進行“價值觀”內容學習時,老師可以先為讓學生填寫消費調查表,然后老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貧困地區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生活狀態,可以幫助學生調整花錢大手大腳的錯誤觀念。在這一基礎上,老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歌曲《我心永恒》,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通過所學的德法知識對泰坦尼克號沉船時人們的表現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方式展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滲透立德樹人觀念。
三、注重生態體驗
初中德法老師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法展開教學,加強學生教育體驗。相比于傳統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發揮自主性,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提高思考能力,保證德法教學質量與效率。例如,在教學時,老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興趣愛好建立生態文明教學情景,讓學生可以從自己實際情況進行考慮,理解教材中的德法內容,培養學生形成生態保護的理念與習慣,讓學生在體驗中可以實現生態行為內化,提高學生綜合素養[3]。
例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親近自然”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眼看到汽車尾氣對大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學生親身體驗下,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生態文明。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意識與生活習慣,在生態化情境中,學生可以得到全方位發展。
四、注重心理需求
在初中德法教學中,常常出現學生一知半解的情況,只是掌握了淺顯的理論知識,很難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這是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尚未形成,無法對問題進行準確的判斷,導致學生知識學習了表面德法知識,并沒有人知道德法本質知識。對于學生這一學習狀況,老師需要注重學生實際心理需求,分析學生想法,結合學生實際學情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步驟,讓學生可以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在一起,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讓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讓學生可以通過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在進行“公民的基本權利”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中國總統選舉和美國總統選舉的情況,讓學生分析其中的異同點,意識到并不是每個中國公民都具備選舉權,進而引導學生理解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系,進而可以以正確的態度履行中國公民義務,提高學生對憲法的認識與理解,培養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
結語
初中德法老師在立德樹人理念上開展教學,不但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形成正確的學習意識與學習習慣;而且還能培養學生正確思想觀念,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讓其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林妹金. 基于立德樹人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J]. 名師在線,2021,No.160(15):45-46.
[2]商冬梅. 基于立德樹人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No.226(21):59.
[3]趙學棟. 基于立德樹人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No.701(0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