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珠
【摘要】數學教學是我國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給予學生有效教學,能夠讓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得到進一步提高,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數學思想進行有效培養。然而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還有所欠缺,課堂教學的效率還有待提高,教學質量也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本文主要探究教師如何有效開展數學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
學生在小學時期學習數學知識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現在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還有不足,數學課堂氣氛不活潑、學生學習興趣低、教學模式落后等都會對教學質量造成影響。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策略來開展教學,通過高效策略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一、小學數學概述
數學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其作為一門工具學科,也是我們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知識的基礎。學數學是一個由簡單至復雜的思維鍛煉過程,數學好的人往往能在很多事情處理上思路清晰,邏輯連貫,主觀能動上更勝人一籌。因此數學教育存在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教師對學生開展數學課堂教學,需讓學生在學習當中逐漸理解、掌握幾何圖形與數量關系的基礎知識,使得學生能夠具備分數、小數、整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教師能夠對學生的空間觀念與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初步培養,使得學生能夠運用學習的知識來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小學教師對學生開展數學教學的時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需遵循思想性與科學性有效結合的原則;第二,需遵循學生積極性、自覺性與教師主導作用進行有效結合的原則;第三,需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第四,需遵循重視直觀和發展抽象思維相結合的原則;第五,需遵循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進行有效結合的原則。新課程標準的中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新課堂進行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效培養。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應當作為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學生才應該是數學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小學數學教師有效教學策略
第一,有效設計課堂導入。課堂導入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存在重要意義,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讓教學有一個好的開端,讓學生更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小學數學教師在新課程標準下,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并根據班級學生的數學水平,科學合理地設計課堂導入,以此來讓學生的課堂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得到充分激發。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三角形的特征”這個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在課堂開始時先通過課件來為學生呈現情景圖片。圖片內容可以是電線桿上的橫木在晃動,然后向學生提問:如何讓橫木保持固定不動? 教師在課堂當中通過這種生活問題來進行教學導入,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同時,教師還能夠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積極討論,待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討論后,有學生會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將一根支木放置在發生晃動的橫木上,使得幾條邊能夠組建成完整的三角形,就能夠實現橫木穩定了。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運用電腦來演示三角形形成過程。在演示過程中教師自然引入本節課的核心知識點,使得學生可以能夠快速投入到數學知識學習中,促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第二,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數學知識是密切聯系現實生活的。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先對教材內容有所了解,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有效結合,再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使得學生不再局限于枯燥、抽象的數學符號、公式,促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讓數學教學課堂的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例如,教師在對“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能夠結合知識點來有效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建筑物或生活用品進行細致觀察,鼓勵學生多進行思考,運用數學眼光來對現實生活物品的形狀來觀察,使得學生能夠將抽象化的知識做到具體化,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并在短時間內掌握數學知識點。
第三,借助信息化技術來開展教學。在新課程標準下,若小學數學教師只是通過自己言傳身教的方式來教學,則教學效果具有較大局限性。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教學當中積極運用現代先進信息技術,借助先進信息技術的優點來讓數學教學更具靈活性,使得課堂教學氛圍得到有效活躍,并且讓教學內容得到有效豐富,以此讓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教學質量與效率都得到顯著提高。例如,教師在進行“圖形的運動”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在課堂中向學生講解知識點,通過多媒體技術中的動畫與圖畫形式來向學生有效展示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形象地觀察到具有特殊含義的抽象圖形。同時,教師也能夠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向學生呈現圖形動態性的平移,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理解“圖形平移”的知識。此外,小學數學教師也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資源來有效搜索延伸計算機網絡資源,使得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視野得到有效開闊,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第四,重視課堂討論。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中進行知識精講是重要的,但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中互相討論交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感想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當中應當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造發表感想的機會。數學教師能夠在課堂當中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中動起來,增添課堂活力。當學生在對問題進行討論時,教師能夠適當地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只要學生勇于表達,教師就需要及時給予學生表揚與鼓勵,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有效培養學生問題辨別、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公頃和平方千米”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向學生提問之前已經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討論后可得知曾學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與平方米等單位。接著,教師再向學生提問我們學校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再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中能夠發現學校很大,有學生會思考到有沒有更大的面積單位來表示學校面積,教師對提出疑問的學生給予肯定。然后,教師再引出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敢提出自己的疑問,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使得學生樂于學習更多數學知識。
數學教育是小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視課堂教育,在目前推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在課堂中進行有效地課堂導入、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聯系、重視課堂討論,并借助信息化技術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進一步提高,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知識,從而讓小學生積累更多數學基礎知識,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石興隆. 新課標下的小學低段數學教學策略淺析[J].教育研究,2020,3(3):101.
[2]韓俊然. 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環球慈善,2021(5):1.
[3]陳華勝. 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策略[J]. 科學咨詢,2020(37):2.
[4]王海峰. 淺談新課程下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 新絲路:上旬,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