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摘要:伴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職高英語教學水平也有了很大進步。課程思政背景下,建設職高英語語法混合式教學資源,可促使學生充分發揮碎片時間作用,將在線自主學習與線下課堂學習有機整合,將思政教育基因與英語語法知識學習深度融合,進而提升學生英語綜合水平。本文通過分析“課程思政”的內涵和目標,對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進行探索,將德育融入教學實踐,為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做出努力。
關鍵詞:職高;英語教學;思政元素
引言
英語課程本身包含一定的西方意識形態內容,對學生個體思想的發展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在微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生了解外界的途徑更加多元,要全方位引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健康發展,就必須重視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構建多元化的課程思政建設體系,為教學改革和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1課程思政的定義
從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課程思政,就是在大學專業課(非思政課)教學中,融入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思想政治教育。根據課程的特點,將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職業文化、工匠精神、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勞動教育等融入專業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使命擔當,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爭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時課程思政是以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注重將學生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幫助學生解答思想困惑、價值困惑、情感困惑,激發學生為國家學習、為民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幫助學生在創造社會價值過程中明確自身價值和社會定位。
2“課程思政”的目標
“課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在知識傳授過程中進行價值塑造,實現課程中見思政,以思政塑課程,讓課堂成為傳播知識和塑造靈魂的陣地。在課程中,要落實“兩個要求”、實現三個“有機統一”、引導學生樹立四個正確認識并堅定“四個自信”。
3“課程思政”背景下職高英語教學改革實踐路徑
3.1夯實英語課程思政平臺建設基礎
首先,將英語教材改革作為重點促進職高英語思政內容的改革與創新。職高院校英語教學一般均選擇應用正宗的外文原版教材,然后原版英語教材中蘊藏的文化價值理念和思政教育內容可能存在一些不符,更嚴重會產生沖突。由此,職高院校應當對英語教學運用的教材展開詳細審核、把關以及取舍。與此同時,職高英語教學也需要進一步發掘英語原版教材中蘊藏的課程思政內容,搜集整理與課程思政相關的資料,創建完善、健全的課程思政教育指南與資料信息庫,并且需要及時對這個資源信息庫展開改革更新。其次,應當積極構建可以充分滿足職高英語專業學生學習以及課程思政教育的網絡在線平臺。職高英語教學可應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以及新媒體技術,實施線上文化建設,利用符合現代職高學生心理特點及認知特性的語言風格為職高學生創造積極、健康、正確的文化氛圍,唱響主旋律,宣傳推廣正能量。另外,學校黨團委、學工部與英語教師可以進行合作,根據微信、QQ等多種社交軟件向職高學生傳輸與我國國情、文化背景與發展成就等相關的外文材料,充分激發職高學生對傳統文化及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自豪感;針對計劃上傳到網絡在線平臺的相關原版外文資料要展開仔細審核與修訂,防止出現意識形態問題,不僅需要保障其可以滿足職高學生學習需求,而且還應該重視課程思政的作用,進而為學生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3.2強化中西方文化對比分析
不可否認的是,西方一些國家在科技方面確實比我國先進。而職高教學體系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的,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感受到這種先進性的沖擊。對于職高英語教師來說,一方面應當正確看待這種客觀差異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應當認識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化自信建設的實際意義,認識到西方文化價值觀宣揚對青年學生群體思想層面的沖擊。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將不同文化的優秀成分充分融合,這不僅能夠實現對學生英語專業知識的深度培養,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就職就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3.3重構評價體系,實現與思政評價“同標準”
為了有效貫徹“課程思政”,在職高英語教學評價中考察“課程思政”三大育人目標的達成度。一方面,職高院校要從教學文件上進行監管,要求教師填寫教學進度任務書,并在各單元增加“思政內容”模塊,確保思政內容具體到職高英語教學的每一課時,描述思政內容與英語知識的融入點,做到有據可依、有據可查;另一方面,要規范考評形式,英語教學評價要全面覆蓋過程考核、學期考核、年度考核等多重形式,其中過程考核要委派專家隨機聽課,重點考察教師是否依循教學進度任務書,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內容,認真記錄并反饋教師,避免“課程思政”的盲目性、隨意性,也可鼓勵教師互相聽課,重點對“課程思政”實施方法科學與否、教學效果是否達成育人目標進行考核;學期與年度考核則由二級學院負責,結合二級學院制定的“課程思政”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此外,職高院校要重構評價體系,實現與思政教育評價的“同標準”,打破標準答案形式的考核,增加英語讀書報告、資料查找、小組討論報告等考評形式,并聚焦體現中華文化內容與跨文化語用能力的考核,突出職高英語課程的價值引領功能與評價的指揮棒功能,參考過程考核中專家反饋情況,充分激發師生實施英語“課程思政”的內生動力。
結語
我們在教學中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和知識的接受能力,潛心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實踐,采取自然滲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實現德育和智育雙重并舉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EB/OL].(2020-04-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
[3](英)安東尼·塞爾登,奧拉迪梅吉·阿比多耶.第四次教育革命: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教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