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仙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不斷進行,“雙減政策”逐步實施,小學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標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從過去的單一的“唯分數論”變為現在的將小學生培養成全面性的具有創造性思維的綜合型人才。在現代教育中,小學德育教育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上占著重要位置。在德育教育整個過程中,班主任工作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一個好的班主任往往能夠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看待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實效性
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發育都不太成熟,班主任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統領全局的一號人物,為小學生的學業和身體成長發揮重要作用。教育要從小嚴格要求,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基礎,因此,德育教育就必須從小學階段開始,發揮班主任應有的作用,打實德育教育的根基。當然,德育教育并不是抽象的進行,而是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構建一個合理的德育教育體系,再以班主任為主進行監督,建設良好的班風。
一、德育教育的方法
小學時期課程并不是孩子的主要任務,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小學班主任和學生以及家長接觸最多,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可以說班主任是最清楚的人之一,因此,作為最了解學生之一的班主任來開展德育工作,才能保證德育工作的最高實效性。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制定最為合適的德育教學策略。比如以下三種就比較適合絕大多數的學生。第一,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由于思維發育還不健全,大腦中的知識體系還沒有構建,對一切都感到很好奇,此時的他們求知欲望特別強烈,尤其是對一些稀奇古怪和顏色艷麗的東西。所以,小學班主任可以打破常規的教育方式,根據小學生性格特點進行引導式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再在引起學生好奇心的基礎上把德育教育融合進去,教育學生何為善、何為惡、何為美、何為丑,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判斷。第二,以學生的興趣點著手,選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大多數的小學生都不能在一節課中保持持續的注意力,在課堂上常常是活潑好動的,甚至有時候還會影響整個課堂教學。其實,在這個時候,老師可以考慮到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在課堂上合理的設置互動教學,既滿足了孩子的活潑好動特點,又能夠很好的完成正常教學。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導學生在生活中要以幫助別人為樂,時刻關心身邊的老年人,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第三,鼓勵式教學。德育教育是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作為德育教育的載體。如學生和老師主動打招呼,學生之間互相借學習用品等,老師都可以適時表示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受到激勵的同時也能拉進和老師之間的距離。
二、構建德育教育體系
德育教育并不是只是學校的責任,家長也有義務配合老師,雙方共同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成為一個品德貴重的人。
以學校為主,家庭為輔。學生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與此同時,要想在潤物細無聲中教導學生,還需要班主任起到主導作用,和家長進行聯系,雙方共同努力。因此,班主任應該聯合其他老師共同把學校打造成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場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學校內部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此外,家庭是最好的教導學生何為“真、孝”的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家中老人的一言一行都極大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也會在學生心理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注意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學習。德育教育就是在實踐中進行的,超市的排隊、公交車上的讓座等,這些人都是值得學習的榜樣,這些行為也值得點贊。老師可以利用好實踐課程,和其他科任老師商量,帶領小學生去社會的某一個不太嘈雜的角落,觀察路上行人的行為,學習不隨地亂扔垃圾的好習慣,從生活中尋找德育教育的實際案例更能夠使學生深切感受生活中常見的美好品質,把德育教育具體化,更直觀的觸動孩子的內心。
多渠道溝通,獲取德育教學靈感。德育教學并不僅僅只是班主任的責任,各科老師也都有責任幫助學生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當班主任沒有好的教學方法時,可以多和其他科目老師進行溝通,說不定就在交流過程中獲得新的靈感,從任課老師的反饋中提取到更多有效信息,對每一個學生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夠使德育工作更加高效的開展。或者和其他班主任進行溝通,雙方交換彼此的德育教學方式,使德育教學和學科教學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三、建設良好班風,把德育引入課堂教學中
小學階段是學生對空白的大腦進行填充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每一學科教育可以說都和德育教育息息相關,如何和各科老師進行商量,把德育教育和學科教育相結合,更好的開展德育教育是當前急需思考的。小學時期的德育教育是比較淺顯的,對學生要求也不是很高,只需要時時刻刻在合適的時機提醒學生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長輩有孝心,能夠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做事情有耐心,有恒心,從學科教育中發掘德育教育的著力點。
例如,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可以根據相關文章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如《憫農》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就告訴人們要珍惜糧食,明白糧食得來不易。《孔融讓梨》又告訴小學生要學會謙讓,但是同時老師也要教導學生一味地謙讓也是不可取的,謙讓別人的同時也要保證自己能夠不感到委屈。另外,思想品德課更是和德育教育息息相關,教師完全可以根據章節主題引入相關的案例,比如說“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閃光點,都有值得我們欽佩的地方,深刻剖析每一個英雄人物,學習優秀品質。
良好的品德建設是學生成功的前提條件。一個人即使有大才,如果無德,那也是一個對社會無益的人。一個品德高尚、綜合素質優秀的人不僅僅會受到老師的認可,同學的欽佩,也會在社會上做出一番成就。相信在未來,小學班主任能夠探索出一條更好的把德育教育和學科教育相結合的道路,更好的開展德育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翁澤燕. 小學德育教育與班主任工作實效性的思考[J]. 讀天下(綜合), 2019, 000(033):P.1-1.
[2]劉娉潔. 關于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滲透[C]. .教育理論研究(第十一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92.
[3]馬守榮.小學中高年級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研究——以寧夏固原市原州區第七小學中高年級為例[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9,40(1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