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信尤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針對高中生物的課程教學改革已然勢在必行。而信息化教學,又是教學改革的一大趨勢。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高中生物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鉆研熱情。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質量以及培養學習能力的目的。本文將從當今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的具體狀況做出發點,淺談如何運用信息化教學,以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中生物;探究;教學研究;信息化教學
引言: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若能夠充分地重視信息技術,并且在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加以合理的運用,足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對生物知識的探索欲望。在獲得了學生自主積極性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則將事半功倍。為學生建立起優質的、自主性的生物課堂,可以使教學得以更高質量地進行,真正得以實現學生學科素養能力的培養。
一、高中生物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的所產生的問題
1.不能有效實現趣味性課堂
當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中,盡管很多教師已然學習了新的教學理念并嘗試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仍秉持著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思路。相較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積極性,更側重于進行應試類知識的教授。因此無法完全發揮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的優勢,不能夠打造一個讓學生投入興趣和主動性的趣味課堂。而是更多的借助網絡信息平臺豐富教學資源,以期完成更多的生物知識灌輸。這就使得生物教學在信息化后,并沒有發生本質上的轉變,甚至還在不經意間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加大,更加打擊了學生對于學科的鉆研熱情和學科興趣,不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使得信息化教學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2.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方式過于片面單一
在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同時,盡管許多教師也采用了較為先進的信息教學手段,諸如實驗法教學與觀察法教學等。但在多數情況下,總是以教師課堂講述為主,缺少與學生的靈活互動、使得學生長期處于被動聽講的狀態。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無法保障學生全程參與其中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3.學生學習高中生物時具有刻板認知
高中生物課程教授的內容較為繁多,同時生物學的專業知識學習起來,天然具有較為枯燥的特性。這就致使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時,會產生所學的生物理論知識不能與日常生活產生密切聯系的刻板認知。因而導致了學生難以深入探究的學習態度,不能很好地將所學知識內化吸收理解,難以鍛煉出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
二、提高信息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應對辦法
1.利用多媒體手段,充分調動學生探索生物新知識的積極性
將信息化手段帶入到高中生物課堂上之后,教師應當將生物學習相關的多媒體知識,利用信息化設備進行展示,使之與高中生物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將抽象的高中生物理論知識,具象化地呈現給學生。以期降低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知識時的心理門檻和理解難度。給予學生進行高中生物知識理論知識學習的自信,提高學生參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積極主動性。從而使其自身產生對相關生物知識研究的探知欲,建立起活躍且有趣的高中生物課堂。使其從根本上提升信息化高中生物教學的實效性。在學生在掌握基礎的應試知識理論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生物知識的自主性,為學生今后創新學習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2.借助信息技術,設置多方位立體化教學情景
信息化不是單一的運用電子教學設備進行知識的講述,而是通過立體化的教學情境,模擬再現出知識所需的學習素養能力。在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不僅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搭建出豐富生動的學習情境,還可以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共同學習探究。這將使得教學情境的引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助力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為避免教學形式單一,教師也在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提問,并令學習結成學習小組,彼此討論。這樣的課堂教學的方式,會使得教學過程變得更為輕松和諧,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在課堂上,教師可將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與生物學知識相結合起來,同時利用信息化技術設備將問題具象化展示,并向學生提問,比如“為何冬天樹葉會凋零掉落”等,立足于教學情境,通過信息化多媒體設備,展示圖片,設計視頻,編排成連貫的故事情節,在展示的過程中以故事的形式啟迪學生進行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作用下,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并進行思考。之后,教師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學生小組問題討論、師生互動,從而生物課程知識潛移默化的導入其中。在課程教授結束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諸如利用微軟公司開發的辦公軟件Microsoft Office word,將課堂知識進行總結,或使用思維導圖繪制軟件,將課程知識間的相互關聯進行梳理。同時運用在線教學平臺軟件,包括但不限于微信、騰訊QQ等即時通訊網絡平臺,以組織學生在線交流,相互討論課程知識。從而構建起多方位立體化運用信息技術的高中生物教學體系,從而有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在高中生物學習中的學習效率,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和探究能力,從而擺脫傳統填鴨式教育的現狀,以讓學生得以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識的重難點,從而立體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目標。
3.使用信息技術,實現真正層次化教學
每一位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知識基礎都不盡相同,如何滿足同一班級中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則是傳統教學模式中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對于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班課講授很難將其消除,甚至還會加速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產生。為了使班級整體學生的生物學習質量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利用信息化技術教學,則可能成為一個突破點。利用信息化設備,諸如搶答器、投票收集表等硬軟件設施,可以使教師實時掌握較為精準的學生學習后的反饋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知曉和了解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的原因,進而再依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從而達到傳統教學所不能得到的教學效果,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與方向,得以有效達到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培養,以此完成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的高中生物教學。
三、結束語
結合以上所述,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既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教師必需素養,同時也能夠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水平,這是當今社會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信息化技術的合理運用,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提高有所補益。
參考文獻:
[1]劉愛華.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索[J].新教育,2018(29):52-54.
[1]侯蘭. 高實效 微課堂——微課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 求知導刊, 2021(32):2.
[1]張繼虎. 淺析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創新的實現途徑[J]. 讀與寫:上旬, 2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