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莎


語文課堂要有語文的味道,有效語文課堂更應具有濃濃的“語文味”。何謂“語文味”呢?這個詞是在2001年由“語文味”教學流派創立者程少堂正式提出的,后來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所謂“語文味”,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主張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導下,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為宗旨,以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系和通過激活、引發、共享、共鳴、共融、共進等不同形式滲透師生的生命體驗為前提,主要通過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和幽默點染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生發思想之快樂與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詩意美感與自由境界。”
筆者認為,“語文味”的體現應立足于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那么,語文教師如何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呢?
語文教師自身要有“語文味”。如果語文課要凸顯語文的個性——“語文味”,那么語文教師必須也是個“味道十足”的人。
語文教師要有好口才,要以語言表達的形式給學生呈現知識,既有流暢的課堂語言講解,也有聲情并茂的語文教材文本朗讀,更有妙趣橫生的積極評價語。語文教師要練就一手好字,不僅要教學生認識文字,還要讓學生欣賞漢字之美,并且會美觀地書寫漢字。語文教師要能寫出好文章,教學生寫之前,自己應該更會寫。總之,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駕馭語言的高手,談吐幽默,深沉含蓄,能把學生似懂非懂、想說又說不出的話說出來,使人茅塞頓開;更要成為一個內功足、底蘊厚的學者,能抓住每一篇課文的情感點,把遙遠的東西講得親切而自然,把枯燥的東西講得生動而有趣,把一篇篇互不相連的語文課講得“語文味”十足。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緊扣“語文味”。教師在備課時,確定教學目標應“致力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才便于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把教學目標具體化,應包括以下內容:教學對象,學生的行為,確定行為的條件(條件是指能影響學習結果所規定的限制),程度(程度由行為的速度、準確性和質量三個方面來確定),學習方法的滲透。如《沁園春·雪》的教學目標擬訂如下——知識與能力:積累、理解“妖嬈、風騷、紅裝素裹、一代天驕”等詞語;通過感知詞中的形象,理解詩人的思路和全詞的主旨。過程與方法:揣摩雪景描寫的藝術特點;品味凝練貼切的詩歌語言,領悟深層意蘊。情感態度價值觀:領會詞中贊美祖國山河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在指導朗讀時渲染“語文味”。葉圣陶先生向來主張“美讀法”,他指出,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不知不覺,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書聲瑯瑯是語文課堂永恒的風景。在朗讀時,教師要組織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示范讀,指名讀,齊讀;聯讀,輪讀,唱讀,趣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角色讀;默讀,輕聲讀,高聲讀,自由讀……引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底蘊,讀出節奏,讀出興趣。讀,能夠讓學生記住文本中優美的語言;讀,能夠幫助學生體驗原文的韻味;讀,能夠享受文本意境的熏陶,培養自己的語感。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可以激發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春》時,可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其中的美感:美讀——基礎環節;悟讀——理解環節;賞讀——深層理解;寫讀——深度體驗。
在品味語言時挖掘“語文味”。賈島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語言感悟和賞析可從煉字、修辭、描寫、句式等角度去品味文本中優美、精辟的詞句,挖掘其內涵,闡發其意理,理解其作用,領會其技巧,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例如《烏篷搖夢到春江》一文中,“富春江裙裾一閃,又閃出個江中之江葫蘆灣”,這句話中“閃”這一動詞,表明動作之快,生動地表達出作者乍一見到葫蘆灣的驚喜之情。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從修辭手法及動詞的表達效果來咀嚼品析語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句的意蘊和情感。
在作業的設計上倡導“語文味”。筆者認為,教師設計的語文作業應在“寫”字上做文章,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調動自己的閱讀積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在“寫”的廣闊天地里自由遨游,切實提高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如學完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三篇寫景抒情散文后,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作業:大自然和生活魅力無窮,詩情畫意。同學們,山水間,故鄉里,學校中,哪些畫面引起你無限的遐想?請你選擇記憶最深的一處美景,抓住景物或生活的畫面,用優美的語言寫一篇600字左右的寫景散文,抒發自己的人生情思。這樣的作業能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
真正有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應還原語文教學的本真,讓語文課體現出“語文味”,有瑯瑯的讀書聲,有濃濃的情感體驗,有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有學習方法的習得和學習習慣的自然滲透,有自然和諧的師生互動場景,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
責任編輯/曹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