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冰
(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 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喉癌是目前臨床一種較為常見的喉部惡性腫瘤,而針對此類疾病患者,半喉切除術是其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該手術方式能夠切除喉部癌腫,并保留患者的發聲功能,具有重要臨床意義,但此類手術由于半喉切除術術式切除范圍較大,因而術后易產生多種并發癥[1]。加之患者可能面臨語言功能喪失,這極容易使其產生消極、憤怒等負面情緒狀態,為臨床治療帶來巨大的工作難度,進而推遲患者的康復時間[2],因此目前臨床在對其實施基礎治療措施的同時,還會加以相應的護理干預手段進行輔助,以此提升治療效果,加快術后康復,但隨著人們思想意識水平不斷提高,常規的護理干預模式逐漸出現了細節不足,如護理措施偏向流程化,護理內容不完整等,已無法滿足患者的術后康復,因此在諸多條件影響下,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干預模式開始逐漸被應用,與傳統護理模式相比,該模式主要通過微創外科、最佳術后疼痛控制等方式,減少應激反應,維持生理狀態,以達到促進術后恢復的理想目的[3-4],本文重點分析在喉癌患者進行半喉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對其實行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干預模式(ERAS)的臨床應用效果,并選取70例進行半喉切除術的喉癌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具體如下論述:
本次研究共納入70例進行半喉切除術的喉癌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于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間內收治,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進行分組,即ERAS組(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護理干預模式)、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各35例,其中觀察組包括男24例,女11例,年齡介于43~68歲,平均年齡為(55.26±4.74)歲;對照組包括男23例,女12例,年齡介于42~69歲,平均測定(55.59±4.93)歲,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均衡性,無顯著差異,可進行對比(P>0.05)。
1.2.1納入標準
(1)所有受試者臨近三個月內未參與過相關臨床研究;(2)患者年齡>40歲;(3)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排除標準
(1)合并精神障礙疾病;(2)合并認知功能障礙;(3)手術前存在其他喉部炎癥;(4)合并其他臟器惡性腫瘤疾病;(5)女性患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3.1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
患者術前進行常規身體檢查,并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宣教內容包括疾病知識講解、預防策略等,詳細介紹本院相關治療措施,并發放健康手冊,叮囑相關注意事項,待患者身體各項指標符合手術標準后開始進行手術,手術過程中嚴密觀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術后對其予以相應的飲食看護,并加以基礎的心理引導,直至患者康復出院。
1.3.2 ERAS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護理干預模式
(1)術前:術前一周開始予以患者相應的營養支持,使患者機體營養狀態保持平衡狀態,術前1天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風險來源、風險等級等,并提前做好充足的預防準備,術前6h禁飲禁食;
(2)術中:手術過程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等相關生命指標變化情況,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出現不良應激反應,如若存在須及時進行細節調整,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保證麻醉維持,盡可能地降低手術時間;
(3)術后:待患者意識蘇醒后,告知其相關手術結果,嚴禁患者進行發聲動作,禁聲狀態維持1周,術后飲食通過腸內營養支持方式進行營養供給,并通過播放輕緩音樂,分散患者注意力,并緩解其術后疼痛感,派遣責任護士進行24h系統看護,保持病房內的空氣流通,每天定時對病房進行清潔消毒,防止出現交叉感染。
(1)采用自我護理評分量表(ESCA)[5],將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含3項條目,即自我情緒控制、自我行為控制、自我疾病認知,滿分為4分,代表自我護理能力越為良好;(2)采用本院自制記錄表,通過住院觀察與出院隨訪,將兩組患者的住院情況(住院總時長、住院總費用)、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以及手術切口愈合時間進行統計記錄,并將各項指標結果進行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ERAS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下述表1數據。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對比分)
護理后,ERAS組患者的住院總費用、手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總時長、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該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下述表2數據。

表2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結果對比
喉癌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以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還無法確定其確切病因,但多數患者主要受性激素水平(雄激素水平過高)、癌前病變(聲帶白斑)、家族史(遺傳)等因素影響,進而引起該疾病的發生,除此以外,如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酗酒)、職業風險(長期接觸石棉、芥子氣等致癌物質)、環境因素(長期接觸粉塵污染、甲醛)等,都屬于誘發該類疾病的高危因素[6]。喉癌患者主要以聲音嘶啞、咽部不適、咽喉疼痛、吞咽困難等情況為主要臨床表象,部分患者會伴有喉部腫瘤部位感染等癥狀反應,在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時,也會大幅度降低其日常生活質量,后果極為嚴重,近年來,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不斷發生改變,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喉癌患者的人數比例開始逐年攀升,據相關臨床研究統計,每10萬人當中,便存在2.1萬擁有喉癌患病風險,且該疾病也具有極高的死亡率,時至今日,我國喉癌患者的人數約高達1.23億,其中約有1300萬因治療無效而出現死亡情況,由此可見,在未來一定時間段內,半喉切除術的應用將越發廣泛,而作為該疾病病患者治療期間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流程——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干預模式,其中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ERAS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以看出,與常規護理干預模式相比,該模式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細節性的護理干預內容,全面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水平,并在此基礎上,融合快速康復理念,多方面改善其各項生理職能,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降低住院時間,減少其因住院而面臨的經濟壓力,這也側面減少了醫療支出,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浪費,且該護理模式也具有良好的預防性效果,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側面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的第二項結果:護理后,ERAS組患者的住院總費用、手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總時長、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該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能夠充分證實此項觀點的正確性。
綜上所述,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干預模式的實施,能夠明顯提高該類型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同時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并大幅度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提升護理滿意度,除此之外,加快手術切口的愈合速度,具有重要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