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民聯鎮寄宿制小學 劉建舜
小學語文課程與德育工作的有機融合,能體現出現代化的教學特色。語文教學不僅為學生提供學習了解語文學的知識內容,還要成為傳承弘揚優秀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精神品質的載體。基于此,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實踐角度出發,探討在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融合德育理念,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語文學科以其自身的內容具有強烈的人文因素,在當前的語文教學課堂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文學知識,更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從而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從應試教育過渡到素質教育。這就需要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基于現實教學狀況,結合當代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成長需要,努力完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形式,促使學生在新型課堂的學習中得到成長。
根據以往的教學發現,在開展小學語文德育工作上,多數教師在思想上也能正確對待,有著足夠的重視,但是在開展德育工作中沒能很好地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并且對此項工作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以此造成學生在接受德育過程中有些被動。這樣就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長此以往,一些學生甚至對在語文課程中開展德育有了抵觸情緒,以此造成學生在心理上對開展德育活動充滿排斥。根據這一點能反映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工作不甚理想,若與實際教學內容相脫離將會讓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在此過程中需要引起廣大的教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德育工作的開展上,多數教師對開展德育的中心思想能明確,但是在實際教育中往往停留在表面,導致在教學工作中德育內容存在缺漏,對教材的挖掘不夠深入,沒有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正確的影響,相反,使學生對這種說教的教學方式產生厭倦。學生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很難真正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并且對學生理解學習語文基礎知識有著一定的影響。對此,項教學現狀,教學工作者就需要從自身找問題,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許多學校的德育并沒有深入日常生活,也沒有和現實相結合,導致德育一直處于一種“水過地皮濕”的狀態,并沒有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和價值觀形成起到根本性作用,而且德育大多數情況下處于一種低效的狀態。
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對教學活動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傳統的教學思想嚴重限制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拓展,沒能有效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道德素質。教師的教學思想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是決定教學課堂發展方向的主要推動力。目前,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為教學工作就應該圍繞著教學內容展開,而開展德育工作則在課外進行就已足夠,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就很難對學生進行德育。學生在這一情況下,自身的綜合素養并未得到有效的提升,這也是當前小學語文德育工作難以正常開展的重要原因。
在當前的許多小學教學中,教師的德育方法還較為落后,無法對學生的德育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但是許多教師在開展感恩教育的時候,往往借助苦情、悲情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內心的內疚感和負罪感。這種教學方式并不會從根本上喚醒學生的感恩之心,久而久之,學生也會覺得此類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不愿意認真學習。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接受正式教育的起步階段,這一時期的教育教學活動對一個人的三觀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語文教學從小學貫穿至大學,更是一個人學生時代的基礎性課程之一,將語文教學與德育相結合,一方面可以推動小學語文的正常授課,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語文科目不僅僅是講解基礎性的語言知識,更承擔著德育的重要功能,教育專家在研發教材的過程中,就在語文課本中加入了許多德育的經典故事,既有愛國教育、感恩教育,也有熱愛自然、文明禮貌等方面的教育內容,通過德育和語文課堂的滲透結合,可以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將德育融入語文課堂中,可以使德育的教學更加生動形象,豐富德育活動素材,將德育融入日常教學,以此達到潛移默化和潤物無聲的效果。此外,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樹人,因此,在語文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借助語文教學活動實現對學生的德育也是語文教育的任務和目標。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著許多內容雋永、含義豐富的文章內容,在這些文章中或描寫了壯麗的祖國風光、或弘揚了正能量的新時代精神、或記敘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楷模,或展現了優秀的傳統文化等諸多方面。這些語文教材都是能與德育相結合的重要內容。教師要以此為契機,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更要深入文本,發掘課文內容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的價值內涵,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文章中所傳達的思想,教導學生以真善美為價值引導,在一邊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陶冶學生的人格情操,從而在語文課堂教育過程中無形滲透道德思想理念。例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中,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與愛國思想感情相結合,在教學中激勵學生以學報國,組織學生進行自我激勵,同時號召學生以周總理為學習榜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轉變當前的學習狀態,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人生感悟與反思,以此將這種情感內化為個人的心靈體驗,從而在心靈上產生共鳴,以此為引導,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而在學習《趙州橋》《紙的發明》等文章時,就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學習古人的聰明才智,在對文章內容的閱讀賞析中感悟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程,以此有效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在教學過程中以發掘德育為切入點,這就需要語文教學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練就一雙“慧眼”,重視德育工作,以此實現語文教學課程與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基礎部分,對學生的學習意義重大。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可以促使學生深刻理解文章中所表現的情感,在豐富學生學習認知的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以此引發學生共鳴,從而使學生在心理上深刻地認識到文章的主題思想。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滲透德育工作。在閱讀篇目的準備上,多增添一些具有德育意義的內容,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美德思想,學習書本上主人公優秀的精神品質。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嘗試著領會文章的中心意思,在地震中,一位父親徒手挖掘廢墟38個小時,最終將埋在廢墟中的兒子救了出來,這種堅定的信仰是建立在父愛上的。在講述這一節課中就可以將這種親情觀念放大,引導學生回憶起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在心理上體會到來自長輩的關愛,以此滲透感恩教育。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后的作業布置中,讓學生了解到父母的生日、愛好的事物、工作等,以此增加學生與家長溝通的機會,讓學生開始從心理上理解父母,關心父母。

在語文教學內容中,寫作同樣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環節,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在學習中提倡讀寫結合,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提高。在組織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著將情感落實于文字,在寫作中抒發自己的情感,并且表達出自己的獨到感悟。通過開展寫作課程,教師就可以及時了解學生近期的心理狀況,以此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不良心理習慣進行糾正,發揚正能量價值觀念,以此激發學生的各項學習潛能,針對學生積極的正確心態及價值觀念進行褒揚,以此加深德育的成效。寫作能凸顯學生的情感訴求,在寫作課程中滲透德育工作,能以此加深學生的心理認同,促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例如,在學習《小木偶的故事》一文中,教師首先要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這篇文章在內容上主要講述了小木偶在經歷了一番的挫折后,驗證了自己是有心的,傳達了為人“必須具備一顆真誠的心”的道理。在對文章進行講述后,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對文章的后續內容進行仿寫或者改編,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從而創作出不同的作品,同時在寫作中充分調動自身的情感,發揮想象能力,對故事進行改編。采用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感受到樂趣,也能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深入理解,以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隨著新一輪的教育改革,在當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全新的人才不僅要掌握專業性的知識技能,更應該具備良好的品德,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小學學習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習慣及思想認知重要的養成階段,除了日常的講述知識,教師還應該為學生多提供一些實踐操作的機會,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強化操作能力與思維能力。為了能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充分發揮出德育的工作價值,教師就要根據教學要求,留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在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引導下,促使學生積極轉變以往的學習生活觀念,促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開展德育的內涵,理解道德概念,并以此約束自身的行為習慣。例如,在當前小學校園文化管理中,就可以開展“文明校園”活動,將助人為樂、愛護環境、尊重師長等美好品質融入其中,鼓勵學生發現校園中的一些不文明現象,并且以自身的行動進行制止,或者盡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改善當前這一系列不文明行為。如在發現路邊的垃圾時,要主動撿起并投入垃圾桶;若是撿到他人遺失的物品,要及時交還給失主,堅持從自身做起,改善自身的不文明習慣。在活動時間的安排上也可以以學期為一個周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文明評比,針對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表彰,以期激勵更多的學生規范自身的言行。
語文學科在內容上具有豐富性與生活性,對當前的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科較為貼近生活。相應的,學生在對待語文教師時也是充滿親切的。可以這樣說,語文學科以其自身的內容取向,在職業形象上,語文教師有著一定的優勢。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為使德育更好地融入語文教學課堂,教師首先要以自身為標桿,將自己變為德育工作的活教材,以自身的言行舉止傳遞正確的觀念,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能自覺踐行道德規范。教師一方面要不斷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強化教研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在品德上嚴格約束自己,通過自身的行為感染學生。例如,在學習《窗前的氣球》一文時,文章中的主人公科利亞在生病住院期間,看到了窗外掛著笑臉的氣球,孤獨的他在這瞬間就被同學的關懷所治愈。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就要開展文章的德育理念宣揚活動,在具體的方法上,要主動關心他人、愛護他人。因此,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深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充分尊重每一名學生的不同意見,理解學生的個人想法,主動關懷每一名學生。并且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也要關心同事,在其他教師需要幫助的情況下,主動伸出援手進行及時幫助,以自身的行為促使學生珍視同學之間的友情。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學背景下,開展德育工作需要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進行,尤其是在小學語文這一重要的科目下,在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于小學階段學習發展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對以往德育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總結,并且積極結合當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實踐中逐漸探索,找出一條適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有效途徑,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