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迅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餐飲的需求越來越大,餐飲業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增長點,其發展前景十分樂觀,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但在目前我國餐飲業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我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廚師專業技術人員的供求矛盾。中職學院作為中職教育的主要基地,其發展狀況并不理想,應如何應對當前的形勢,全面實施專業教學改革已成為當前中職院校發展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中餐烹飪;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
引言
中國飲食有著悠久的歷史。中職教師要根據職業教育規劃,開展中餐烹飪課程,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積極完善教學設施,不斷創新教學內容與形式,提高中國烹飪教育的質量。
1分析中餐烹飪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1.1教師隊伍不強
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是決定中國廚藝教育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因素,因此,必須加強對其實習技能的培訓,使其在畢業后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并能勝任自己的工作。然而,一些中職院校教師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經驗,不能與學生共享烹飪實踐,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教學質量。為此,中職教育必須不斷地探索、研究和借鑒有關專業知識,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質量。
1.2缺乏目標和差異化的人才培訓方案
中職院校學生來源多樣,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有很大差別,因此,要提高中職教育的質量,必須采取多種不同的教育模式。但是,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中存在著許多缺乏針對性、差異性的人才培養計劃,很難適應多樣化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需要,急需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優化。
1.3教學方法與內容過于單一
新時期的餐飲業對中國烹飪人才的需求很大,盡管這一職業的發展前景很好,但其就業層次和職業空間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中職院校在中餐烹飪專業實習中,普遍把技能培訓作為主要內容,注重對學生的廚藝技能的培養,導致了培養對象狹窄,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方面,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內容太過單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持久的發展。
1.4缺少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
中職院校以培養高素養、高技能專業為重點,而一些中職院校對中餐烹飪專業的實訓課程設置不夠科學,對專業理論知識的關注較多,缺乏與實際操作訓練相結合的培養。但由于受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的影響,許多教師沒有適應新時代中國廚師教育的需要而進行改革,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實踐操作水平相對低下。目前,一些中職院校的實習場地不完善,設備落后,資金不足,很難保證實習技能教學效果。此外,中國烹飪專業教材內容陳舊,體系不完善,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使教材的專業性、實用性和科學性大大下降。
2淺談中餐烹飪專業人才的發展策略
2.1“以人為本”思想下的課程資源建設
中職院校應建立中餐烹飪專業的課程資源,以“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更新和更新教學內容,創造自主共享、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構建多元課程的教學資源時,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就業需要,有效地擴展教材中未涵蓋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充實與更新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操作課程,使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工作的適應性和綜合素養,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2.2編制修改中國烹飪專業教材,增設新的教學內容
職業院校要積極鼓勵和引導教師結合中餐烹飪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分析院校特點,編寫適合院校辦學特色的餐烹飪專業教材。同時,要加強校企合作,根據新形勢下的餐飲發展趨勢,對中餐烹飪專業教材進行科學、合理的修改,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配套練習,充分利用專業教材和輔助材料,建立完善的立體化教學素材庫,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
2.3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中國菜肴烹飪專業的教學特點,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情境教學、仿真模擬教學、技能訓練等教學方法,并運用項目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老師要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中國菜的學習內容和專業方向,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通過對學生的實際工作進行評價,使他們能夠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能,從而提高他們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同時,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地適應新的教學關系,重建自己的知識系統,以各種有效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中職院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確保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技能、熟練掌握中餐烹飪的基本技能,并將優秀的師資力量引入到“雙師型”的專業教師隊伍中。還有一種是校企合作,即通過教師輪訓的方式,鼓勵老師在食堂兼職,積極參加餐飲活動,了解企業的工作內容、流程等相關實際情況,在兼職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和完善;或者聘任企業的優秀人才做學校的兼職教師,對學生的烹飪實踐操作進行專業的指導和培訓,幫助學生高效提升中餐烹飪實踐操作能力,逐漸形成崗位適應和職業需要的綜合能力。
2.5構建“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和平臺,明確校企主體責任
職業院校應充分認識校企合作的重大意義,不斷充實校企合作內涵,建立“雙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平臺,明確校企雙方的主體責任,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選擇企業的中餐廚師專業技術骨干為導師,明確選用條件、職責、福利待遇、考核評價等。在開展校企全過程中進行工學結合,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全面提升中餐烹飪技能水平,使他們更加符合職業崗位的要求,從而受到企業的認可和歡迎。
3結束語
綜上述,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發展、旅游的不斷發展,餐飲業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而餐飲業對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中等職業學校中餐烹飪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任務更加艱巨,困難更加嚴峻,改革更加深入。
參考文獻:
[1]沈暉.“2.5+0.5”中餐烹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242-243.
[2]茅建民,許磊,李增.中餐烹飪專業人才培養調研報告[J].江蘇教育,2013,(Z3):79-81.
[3]茅建民,李增,許磊.中餐烹飪專業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J].江蘇教育,2013,(Z3):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