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平平
摘 要:高中歷史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理念,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使課程更好地融入生活中。依據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和個性化差異,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各學科教學內容,引發(fā)學生生活共鳴,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實施目的在于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其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兩者和諧統(tǒng)一,獲得最大效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開展創(chuàng)新式教學活動出發(fā),緊跟教學發(fā)展的浪潮和生活化切身感受,使課堂教學過程更加有效。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關鍵詞: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應用研究
引言
隨著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不斷改善推進,高中生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越來越重視生活化學習。歷史學科研究的對象就是對過往現實生活的長期記錄,因此,在日常的歷史教學中,應該注意做到生動、實用,能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新時代的歷史教師應積極提高教學意識,具備前瞻性,應該注重改進歷史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營造歷史氛圍,將生活化教學理念更好更快地融入教學過程中。
一、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
(一)生活化教育認知缺失
歷史是實際生活中發(fā)生的真實事件發(fā)展串聯起來的合集,通過歷史課程呈現在學生們視野中,教材中無論是英雄人物還是歷史事件,都是真實存在的。生活化教學理念是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歷史知識的實際運用,革除傳統(tǒng)教學弊端,摒棄對歷史知識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與現實生活結合更好地提升歷史學習動力,從而獲得教學效果的提升。而不少高中歷史教師未能認識到生活化教育的重要價值,缺少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的重要過程,致使學生對歷史學科失去學習興趣,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枯燥學習。
(二)生活化教學形式單一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活動在開展形式上不能單一,由于教學方式的單一讓生活化教學理念游走在邊緣化。現階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形式過于簡單,是迫于高考的壓力和課時緊張等原因,很難形成實質教學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改革。當前不少高中教師缺乏對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整體認識,呈現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貪圖安逸等生活態(tài)度,也難以讓生活化理念與歷史教學形成良性貫通。同時,由于高中教師對生活化教學認知的缺失,讓很多教育行為停留在實踐的表面。
(三)生活化教學育人價值觀虛化
不少高中教師教學中對生活化教學育人定位不明確,進而對生活化教學缺乏合理性統(tǒng)籌,利用生活化教學理念對學生培養(yǎng)方向不明確。生活化教學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關鍵部分,學校教育中重視學生思政品德和生活技能教育。而現階段創(chuàng)新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的提倡下,將生活化教學定位成簡單的教學方式而非育人任務,忽視學生生活勞動、社會服務的生活化教學,未能體現生活化教學的真正價值。
二、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高中歷史教育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用日常用語營造和諧的歷史課堂氛圍
語言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有力工具,也是教師向學生傳達新知識的主要工具,教學語言的適宜性與教育質量密切相關。在過往的歷史教學中,許多教師受制于陳舊的教學理念,課堂語言過于僵化,不僅課堂氣氛僵硬,而且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日常用語來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是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高中歷史教育中的主要應用方法之一,能有效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距離,能更好地將歷史知識融入簡單的話術溝通中。用生活化習慣用語對話歷史還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內容的印象和興趣,所以高中歷史教師在采取生活化教學理念時,可以積極地采用日常用語來營造良好的歷史課堂氛圍,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通過降低姿態(tài)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實現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堂上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知識探索。
(二)增加學生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加強對文化課程的重視,還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可以通過面對面聊天的方式、互動留言的方式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同時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強學生的課堂學習和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生活經驗是學生感悟教師生活化教學手段開展的關鍵因素,是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為此,增加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積累生活經驗,為學習新的知識奠定基礎。
(三)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拓展學生的想象力
高中生不同于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思想還不成熟,思維視野還有局限,個人格局不大。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學環(huán)境比較沉悶,學生的思維空間難以打開,對于歷史這門學科大部分學生都不重視,主要以記憶的方式應對考試,缺乏對歷史素養(yǎng)的發(fā)掘。創(chuàng)設情境是現代教育體系中比較常用的教學方式,尤其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是應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主要途徑。所以在開展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拓展教學思路,將情境創(chuàng)設與生活化教學理念相結合,在歷史教育中創(chuàng)造生活化情境,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四)重視日常教學中生活化理念的落實
在高中教學改革中,教師要不斷探索高效的教學模式,在積極嘗試各種教學模式后,需要注意總結并提煉優(yōu)質的部分進行落實,與此同時,只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優(yōu)點還不夠,還需要日常教學工作中積極落實,將學科教學工作融入日常生活中,反對“死讀書、讀死書”的教育行為,激發(fā)學生探尋生活體驗,有助于學生形成品味生活,熱愛生活、參與生活的意識,增強學生步入社會的責任感。在高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融入生活化策略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微博和微信等傳播途徑,讓學生能夠真切感受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豐富學生精神世界,更好地利用書本上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高中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生活化教學理念旨在于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提升高中階段學科教學質量,教師需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在教課之余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從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學習中走出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更好地將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將掌握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陳惠琴.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2021(12):96-97.
[2]郭學偉.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方法[J].學苑教育,2021(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