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敏玲
摘 要:思政教育是提升高中生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要途徑。然而,長期以來,高中思政教育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過于注重知識性教學,忽視了思政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影響到思政課教學的實際效果。加強高中思政課教學與校本課程整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有助于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促進高中生道德素質的提升。本文將探討高中思政教學與校本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和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思政課;校本課程;整合;策略
一、高中思政課教學與校本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
(一)整體性的原則
所謂整體性指的是高中思政課與校本課程之間需要保持順暢銜接,兩者之間需要具備相互聯系的基點,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這樣才能令整合工作發揮出較高的綜合效力[1]。第一,整合工作需要保障教學過程的整體性,確保高中思政課教學與校本課程創編的目標相一致,在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評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聯系;第二,需要確保教育效果具有整體性,明確整合目標,共同致力于高中生思政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二)教育性的原則
思政課教學與校本課程整合需要能夠突出思政教學實效,能夠滿足當代高中生全面發展的需求。一方面,整合工作需要遵循思政教育的三維目標,在豐富學生思政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讓學生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要促進思政課教學內容向生活回歸,注重整合后的課程內容與高中生實際生活的聯系,關注高中生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思政課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讓整合后的內容具有更高的教育價值。
(三)有效性的原則
高中思政課教學與校本課程的整合需要遵循有效性原則,不僅要通過整合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還要便于教育者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比如:可以在整合中融入現代教育技術,開發校本課程的信息資源,最大程度節省教育者備課時間,縮短高中生“學”的時間,從而提高高中思政教學的整體效率,擴大高中生單位時間中的學習收益。
二、高中思政課教學與校本課程整合的策略
(一)加強思政課教學與校本課程整合的創新性
1.教材使用方面的創新
思政課教學與校本課程整合需要體現出創新性。以往的思政教學中,教育者通常嚴格按照教材進行教學,雖然突出了思政教材的權威性,卻讓思政教學過程缺少了靈活性和創新性[2]。思政課與校本課程整合中需要改變這種呆板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融入時代元素,自主地對思政課程加以創編和設計,將學生熟知的生活片段引入到整合后的思政課程之中,從而讓整合后的思政教學內容更具時代感,滿足高中生自主發展的需求。
2.課程資源開發的創新
不同的高中學校有著自身獨特的校園文化,具有自身的教育優勢,在高中思政課與校本課程整合中,教師需要對校園優勢課程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充分開發和利用。比如:許多高中學校擁有獨立的圖書館,具有豐富的館藏,教師可以圍繞學校圖書館開發課程資源,構建課程資源庫;有的高中學校具有獨立的活動室,教師可以將活動室作為思政課教學活動的實踐基地,通過各類思政活動的開展豐富思政課教學形式。由此可見,教師在思政課程整合中要拓寬自身視野,放開思路,努力實現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的創新。
(二)提高思政課教學與校本課程整合的情境性
1.貼近學生的生活
高中生對思政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知離不開教學情境的影響,教師在整合思政課教學與校本課程時,需要突出思政課程的情境性。第一,思政課程內容的難度需要符合高中生的認知,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降低學生理解和記憶的難度,提高學生的思政學習動機;第二,整合后的教學內容需要在情境上做到“真實可信”,課程中的思政理論需要以真實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現象作為推斷的基礎,這樣才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思政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2.尊重學生的選擇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政課與校本課程整合工作中需要將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設計和創編中要尊重高中生的多樣化選擇,充分尊重和參考學生的意見,教師可以收集學生關于課程整合的反饋信息,做好利弊的權衡,利用新的思政教學情境影響學生的認知,完善高中生思政方面的知識體系,影響學生的價值觀[3]。
3.有效利用現實場景
校本課程具有濃郁的地方特殊和校園特色,它所選用的課程資源通常豐富多彩,更加符合當地的民生和民情。教師在思政課程整合中,需要結合校本課程的特點,盡量運用高中生生活匯總鮮活的案例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進行深刻體悟,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教學情境的刻意設計,提升思政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將思政理論與生活建立聯系,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
(三)優化思政課教學與校本課程整合的評價方式
有效的教學評價是增強學生思政課程學習動力的重要手段。在傳統的知識性思政教育中,更加關注學生對思政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忽視了思政教育的實質性效果,影響到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教師在高中思政課教學與校本課程整合過程中,需要注重優化教學評價的方式,讓教學體系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新型的教學評價需要具有多元化和開放性的特點,需要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到評價之中,不僅要對學生思政知識掌握水平進行考量,還要關注學生思政品質的變化過程,從而提高思政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結束語
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和課程已經很難適應當代高中生全面發展的需求,無法突出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體性,課程整合已經勢在必行。教師充分了解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大膽創新,突出校本課程的特色,促進高中思政教育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曉紅. 思想政治課與校本課程開發如何進行有效整合[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10):2.
[2]馮媛媛. 高中思想政治課與校本課程整合研究[D]. 重慶師范大學.
[3]王金傳.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與校本課程的整合[J]. 新課程學習:中, 2010(5):2.
[課題基金]:本文系2020年度佛山市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專項研究一般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校本化開發與實施研究》的科研成果,課題編號:2020FSSZK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