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晨陽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課程資源在教學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對資源進行整合、開發。鄉鎮小學的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尤為緊迫,在互聯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是推進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文章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闡述鄉鎮研究線上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性,通過調查分析鄉鎮線上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的可行性,以及研究線上課程資源與線下的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根據反饋信息,不斷更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線上教學效率,全面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鄉鎮小學;音樂線上課程;資源開發
一、引言
(一)選題背景
十四五規劃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的追求和向往有了更高的標準,對音樂的傳承和欣賞有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新《義務教育與音樂課程標準》的出臺,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成為了我國音樂課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目前我國音樂課程資源開發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尤其是鄉鎮小學課程資源方面,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硬件設施,相對于城市小學都存在一定差距。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其中提出:一、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二、擴大義務教育優質資源,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城鄉學校均衡發展。
因此,鄉鎮小學音樂課程資源開發迫在眉睫,線上資源進鄉鎮課堂是大勢所趨。
(二)選題意義
本文主要針對湖南鄉鎮小學的音樂課程資源,研究其開發和利用的路徑,目的讓鄉鎮小學生能感受到音樂多元化的魅力,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熱愛,了解到更廣泛的音樂知識。另一方面,結合湖南鄉鎮的實際情況,開發出適合當地地方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讓學校形成自己的校本課程。
(三)研究現狀
1.參考文獻資料
隨著網絡的普及發展,線上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逐步出現,通過在網站的檢索,以“線上教育資源”作為主題搜索,查到相關文獻177篇,以“微課”為主題搜索到相關文獻2.61萬篇,“音樂資源開發”相關的文獻87篇,但關于“鄉鎮音樂資源”的內容不多。音樂課是小學生的主要素質課程,是美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習音樂是提高小學生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筆者經過大量查閱、分析、歸納總結相關文獻資料后,找到如下與論文有關的文獻:
廣西藝術學院周國文的論文《音樂教育尚需努力 ——廣西部分鄉鎮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研》、云南師范大學蘇婷的碩士論文《宣威地區小學音樂民族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東北師范大學李芳芳的碩士論文《海南普通學校校本課程中地方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與策略》等根據當地地域風俗及人文環境,以開發、利用鄉鎮資源為目標,提出了對鄉鎮教育事業的相關建議及意見。
除此之外,赫芳出《例談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教學融合》,石靜《“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張英俊《利用信息技術創新“互聯網+”小學音樂課堂》等都以“音樂線上課程進校園”為方向,結合實例探討音樂線上課程建設的合理性及其規范性。
以上相關文獻,對本文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有很好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本文研究方向是:第一,聚焦湖南鄉鎮。對湖南鄉鎮小學音樂資源學習情況進行系統調查;第二,充分響應國家號召,教師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利用整合后的線上資源開發成果,結合線下實踐教學,提升教學效率;第三,湖南鄉鎮小學音樂資源目前開發較少,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參考城市地區音樂資源開發路徑,結合鄉鎮特色,從理論角度和實踐層面提出相應措施。
2.問卷調查研究
在2021年寒假期間,筆者針對學生是否能利用好線上教育資源為主題,分別對湖南長沙、郴州、婁底、衡陽、邵陽等五地的小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總共發放了紙質問卷500份,線上問卷500份。回收了紙質問卷162份,線上問卷180份。在學校課程外接觸并使用過其他線上音樂教育資源的學生占16.80%,想要開展音樂網絡教學的學生占70.01%,希望音樂課采用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的學生占87.95%。針對能否在家中上網的問題,調查顯示:所有學生或者其家長有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在家中能夠進行線上學習。
二、小學音樂課堂資源開發現狀
通過前期的調查,筆者發現了以下幾點問題:
(一)網絡教育資源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
自2020年疫情以來,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紛紛瞄準了線上課程軟件,因線上師資不足,所以放低門檻招攬網絡老師,為了保障生源,他們為其旗下的老師進行包裝,以次充好。不僅如此,在國內多家知名網絡平臺,只要注冊就能上傳視頻。年齡較小的群體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這樣容易導致學習效果不佳,甚至是誤人子弟。
(二)教師對信息技術知識缺乏充分認知
首先,鄉鎮學校教師缺乏網絡教學的經驗和技術;其次,教師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還要考慮課程設計、教材選擇,甚至教材編寫,從而忽視信息技術的研究;再次,教育主管部門缺乏對創新教育方法的激勵措施,教師的創作熱情沒有得到激發。
(三)鄉鎮學校師生不重視,音樂教學一直處在邊緣地位
一是由于鄉鎮小學師資力量薄弱,老師的教學任務重,沒有時間及精力開發音樂課程資源;二是鄉鎮經濟相對于城市有較大差距,絕大部分鄉鎮學生想通過學好文化知識改變命運,認為音樂跟升學考試沒有關系,即使對音樂很感興趣,也會因為學習壓力大,放棄對音樂的投入。這些都對音樂人才的發掘培養及音樂課程資源開發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和不利的影響。
隨著2017年發布《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國務院提出并要推進“互聯網+教育”模式。2020年的疫情提出的“停課不停學”政策,更是加速了教育線上化的進程,推動了線上課程教育的快速發展。在國家積極提倡的環境下,音樂課程作為一門必修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一名鄉鎮教師,我們要利用這一契機,面對問題想出對策,開發線上音樂課程資源,最終達到縮短城市與鄉鎮小學音樂教學的距離的目的。
三、湖南鄉鎮小學音樂課程資源開發
(一)借鑒先進經驗,樹立開發目標
教師通過網絡觀摩其他學校老師的模范課例,以國內小學音樂開發優秀的學校為努力方向及目標,結合鄉鎮音樂教學的特點,改善自身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用線上課程資源結合線下實踐教學,在課后,用線上軟件幫學生回顧課堂知識。線上教學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學生們能通過線上課程拓展音樂視野,開發更豐富的音樂世界,進而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確立教學方向,逐步完善模式
1.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傳統優秀學校發揮自身的優勢以及教育資源的優勢,讓優秀的教育資源輻射到更廣闊的領域。各種教育資源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共享,對于鄉鎮小學而言,可以分享到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讓學生不拘泥于課本,提高音樂演唱、欣賞的能力以及學習音樂的興趣,感受音樂的多元化;對于社會而言,學校進行資源共享,能有效打破目前城鄉差異大的不利局面,讓鄉鎮小學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提升。
2.學校根據本地本學校實際情況及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合理安排線上教學,盡可能提供線上教育所需的教學設備等硬件設施。線上教學可以用錄播、答疑等方式進行,教師也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將這些方式相結合。教師要充分利用線上系統,設計教學課件時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設計提問,連麥互動等方式觀察學生的接受程度,及時對教學效果反饋的信息進行收集,并給出相應的應對解決辦法。
3.教師靈活運用網絡資源,讓學生課前預習,了解、熟悉即將學習的曲目,也可以讓學生課后對學習內容進行回顧及拓展。
以教唱《賣報歌》一課為例:
課堂導入:賣報歌主講人打扮成賣報人的樣子,將同學們帶入情境,講述《賣報歌》的背景故事,讓學生對這首歌產生興趣。
初聽《賣報歌》:教師讓學生體驗歌曲情緒的變化。
音樂探究學習:教師利用歌曲情緒變化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結構,并讓學生掌握一段式歌曲的特點。
課堂練習:教師根據結構來進行教唱歌曲。
拓展延伸:利用線上資源,播放與歌曲有關的視頻,講述該歌曲的創作背景,歌曲背后的故事,讓學生直觀感受歌曲,實現與作者的“交流”,充分感受歌曲的情緒。
課后作業:教師將課堂PPT上傳至軟件中,使學生能夠溫故而知新。同時,可以讓學生主動將練習成果發到群里進行討論,可以拍照上傳,也可以上課時現場表演,教師對其進行點評。
這堂課采用“線上學習+欣賞,線下實踐+創作”的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走進了《賣報歌》的意境,通過背景的介紹、歌曲中角色的扮演、聲情并茂,讓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這樣的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確保網絡教學資源質量、資源的來源合法,推薦的APP應當由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案,教師在教學中引用的教學資源應當明確來源,并依法引用。
(三)保護傳統藝術,開發特色資源
1.挖掘傳統資源
湖南地方音樂資源較為豐富,據不完全統計,現有地方戲曲19種,其中,湘昆劇是湖南地方劇種之一,流行于湘南桂陽、寧遠、藍山、常寧等地,以郴州桂陽為發展及活動的中心,在明朝時期,作為中國戲曲主調之一的昆山腔就傳入湖南,對湖南地方戲曲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至今,湖南的湘劇、祁劇、武陵戲等地方大戲劇種,還保留了不少昆腔劇目及曲牌。雖然擁有如此豐富的傳統音樂資源,但湖南地方音樂資源的開發還處在初始階段,有些資源不僅沒有發揚光大,甚至還存在后繼無人、逐漸失傳的嚴重問題。
2.開發田野資源
資源開發不只是從課本入手,還可以從鄉鎮的傳統鄉土風情文化、自然環境等要素入手,把鄉土資源溶入到音樂教學活動中,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的氣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對自己家鄉的自豪感,加深對自己家鄉文化的了解。
鄉鎮相對于城市來說,音樂器具沒有城市齊全,針對這一點,筆者認為可以利用身邊資源制作樂器,如:把一截竹子劈成兩半,用筷子敲打,可以發出“木魚”的聲音;往塑料瓶里裝些米或者將裝有牙簽的盒子左右搖晃,能夠模仿“沙錘”的聲音;將家里的碗裝上不同的水,用筷子進行敲打,感受音高變化的奇妙......
作為鄉村教育工作者應該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生活中的資源、祖上音樂珍貴遺產進行充分的開發繼承,結合現代因素,演變成音樂課程上的優質資源。
(四)相互合作開發,拓展開發路徑
1.師生合作
在培養教師進行資源開發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加入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讓學生成為音樂資源開發的參與者。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用不同的方式引導他們參與音樂課程資源開發。如:一、二、三年級的學生由于知識儲備少、好奇心強,可以讓他們通過觀察大自然的聲音,參與到資源開發的過程中來,而四、五、六年級的學生知識儲備相對較高,可以通過整理、實踐等方式參與音樂資源的開發。讓學生們以不同方式參與到音樂資源開發的過程中來,可以讓他們有更好的音樂情感體驗,從而激發更多學生的參與感和創作熱情。
2.家校合作
在以往的常規教學中,大多數家長并沒有參與孩子的學習。在線上教學實施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顯著增加。在這方面,有助于家庭教育的長期培養。如果能讓家長參與孩子的教育,發揮各行各業家長的職業優勢,那么家校合作培養孩子的效果會更上一層樓。
3.師師合作
為促進湖南鄉鎮小學音樂教學資源的順利開發,以鄉鎮為單位,教師們到湖南各地小學相互交流,對老師的合作資源整合。讓學生們不僅學習自己家鄉的文化特色,也感受到其他地方的音樂特色,體驗音樂的多元性。在促進音樂資源開發的同時,還能加強鄉鎮聯系,達到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資源,最終達到共同提高。
四、總結
本文從湖南鄉鎮音樂資源開發現狀出發,根據筆者所學的教育學、音樂課程教學論、小學生心理學等相關理論,運用調查問卷法等科學方法,根據數據分析了湖南鄉鎮小學音樂資源現狀存在的問題,結合湖南鄉鎮的特點,筆者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和方法。線上課程資源是目前資源開發最主要的板塊,給湖南鄉鎮小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打破了線下音樂課程的時間與空間的界限。線上課程資源開發能為學生在線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也為廣大小學音樂教師提供教學資源和教學參考。
鄉鎮小學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可謂之道阻且長。鄉鎮雖然沒有城市那么發達,但是它擁有獨特的夏日的蟬鳴滋滋、路邊的小溪嘩嘩、田野的青蛙呱呱等“天籟之音”是城市里的孩子所體會不到的,它擁有著自己獨有的音樂、創作優勢和遐想空間,有助于鄉鎮小學線上音樂課程資源開發。鄉鎮小學音樂資源的開發,目標是拉近與城市音樂教育的差距、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成果,豐富我國音樂資源,讓大家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20年度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湖南鄉鎮小學線上音樂課的實證研究——以五所小學為例,立項編號:4060